APP下载

绿色金融的内涵与实践分析

2023-08-30荣获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4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发展

荣获

一、前言

通过绿色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它可以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也是我国社会民众生活质量稳定与提升的关键。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绿色金融的重视,发挥绿色金融的价值,立足于国情和市场需求,分析绿色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二、绿色金融的内涵与实践分析

(一)内涵

从内涵来说,绿色金融有两层含义:第一,采用协同战略,将环保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进行综合考量。这主要围绕的是金融,将筹措的资金用于节约资源、新能源开发、生态平衡等项目领域,以此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将绿色生态保护作为战略导向。在项目开发、业务拓展、引导消费者等方面,树立绿色发展观,并将思想与行动同行,内化于心[1]。第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具体指金融业站在自身可持续发展角度,以长远发展眼光思考当下问题,紧跟政策变化。从内涵定义中提取关键点,并落实到金融业中,开发环保、、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项目,提供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

(二)特点

绿色金融相比于传统金融来说,其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强调了保护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利益。将维护生态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利用程度,作为开展绿色金融活动、确保经济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并以自身活动来引导各经济主体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视程度。二是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将资金集中发展绿色产业,使资金充分涌流,依托资本作用,将能耗高、排放高的“两高”产业,转变为能耗低、排放低的“两低”产业。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资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流入绿色企业,从而优化配置和协调统筹社会资源与项目资金,改善环境,提升环境效益。此外,绿色金融和传统金融也有共同的特点。环境资源是公共品,没有政府政策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难以主动思考贷款方生产与服务中与生态效益需求是否一致,是否符合生态效率。可见,在绿色金融中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至关重要。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优化路径分析

(一)发展现状

1.绿色信贷业务为核心

我国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8.07万亿元,从这一数据来看,展望中国绿色金融行业,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其中也蕴含着诸多潜在的风险。为了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应以提升绿色信贷服务水平为依托,以增强信贷风险防控能力为保障,坚守环境和社会风险为底线,并在加大支持绿色信贷领域支持力度、强化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落实。

2.绿色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科技的出现,带动了各产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与生态的一体化。因此,绿色发展政策、绿色生态建设理念也被普及和广泛应用,成为推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跳板”。因此,在各种产业联系日益紧密、关系不断深化中,互联网金融也应运而生。借助互联网金融工具,改善生态环境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都有重要意义。互联网金融助力绿色金融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运营成本偏低。相比传统金融来说,过去以人力为主,运营效率低,而互联网金融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向着电子化方向发展,替代传统人力操作。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因为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操作失误、贪污腐败、工作失责等问题,提高金融交易的精准性、高效性,有效缩减了人力成本。

二是覆盖范围广泛,为绿色金融提升广阔的地域发展空间。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尤其5G被商用后,通过移动智能端,可以随时随地办理金融业务,开发设计金融项目,并且不会造成额外的成本支出,即便是边远地区,依托互联网也能提供金融服务。根据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通过数据调查分析,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从互联网应用和手机端互联网使用情况来看,网民的使用率高达99.2%,这就意味着人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移动端完成通信、社交、工作等。因此,其高用户量、高覆盖范围,成为打造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有效窗口。

三是互联网金融兴起时间较为短暂,不用过多考虑历史因素,灵活性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在开发额外业务时,不必受历史因素和过往的负担所影响;第二,不用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

四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科技的依赖度较高。由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较为滞后且不够完备,发展绿色金融会面临着信息披露、信息监管不充分等问题,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解决问题。

3.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

在政府的引导下,各地加快出台绿色保险指标意见,引导保险机构积极参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探索保险机构在绿色产业中建立绿色保险经营机构,并围绕客户准入、业务流程规范、绩效考核、理赔管理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聚焦于区域范围内生态环境和社会风险程度较高、环境污染严重事件的重点领域,展开生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提高生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的覆盖范围[2]。此外,我国绿色基金起步时间较晚,截止至2021年5月,中国绿色基金设立备案數量仅34只。对此,应加强各经济主体的合作,以互利共赢理念,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实现稳步增长。

4.绿色金融组织体系

根据中新网在2022年9月27日报道的中国人民银行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到,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健全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确立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五大支柱”,分别指的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产品和市场体系、国际合作。

(二)实施路径

1.加强技术创新

首先,在产品设计中,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客户的消费记录中消费习惯,并利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新的理念设计产品,不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旨在让客户享受到高满意度的金融产品与服务[3]。其次,完善配套措施,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由工业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三大主体共同合作,建立双向互动。最后,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与进步,大力发展清洁技术、减排技术。

2.简化审批流程

简化绿色信贷审批流程,有助于提高审批效率,将繁琐的审批流程,以简洁明了、清晰简单的过程形式展开。而实现这一点,需要积极打造互联网金融,重构绿色信贷审批与投放制度,围绕审批简化、绿色营销、科学监管、高效审核等流程要素展开。在制定客户目标时,应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按照各环保部门的官网公开的数据信息和政策要求,做好信息收集、整理与归纳,以此快速定位存在严重污染、违法行为的不良企业。同样也能快速找出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合法合规的优质企业,并由此建立各企业绿色信贷的黑、白名单。在客户审查中,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一方面,通过线上平台获取资料。另一方面,通过线下实地勘察与调研,掌握精准数据,并且将线上与线下各自获得的数据加以整合,按照国家环保节能标准,结合绿色金融内涵,撰写相关授权报告。在风险监管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把握企业动态,并与环保部门建立密切经济交流机制,探究长远合作路径。

3.完善产品创新机制

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在种类、服务类型方面存在创新不足,与现代化发展相悖的滞后性问题。对此,应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创新机制,丰富金融产品的品类,开发设计个性化服务内容。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金融业为依托,实现环保产业与金融产业协同发展。在创新金融产品设计中,应聚焦金融行业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特征,开发出金融信贷产品或金融衍生产品,打开绿色信贷的发展渠道。

4.支持产业绿色转型

通过建设产业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借助自身金融科技的力量和产业生态合作机构的支持,全力支持国家战略。如在乡村振兴方面,坚守“三农”定位,坚持向农村倾斜金融资源,完善金融信贷政策,开发新的金融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对农村粮食生产安全、盘活乡村产业经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景观设计与生态种植、养殖等重点领域,全面提供金融支持,做好乡村振兴的重点帮助。

5.支持双碳目标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开始于2005年,发展于2020年,在确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提出绿色金融的概念。因此,我国进一步加快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步伐,出台相关政策,作为其可靠支持,鼓励和引领绿色金融发展,规范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中,为绿色生态健康发展助力。以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辖属自贸区分行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的信贷支持为例,在充分了解项目各项业务需求基础上,根据该企业经营模式,从绿色、低碳和智慧三个角度,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6.支持高质量发展

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财政政策对绿色金融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绿色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各经济主体的合作与金融联动,并从以下方面实施:一是打造与碳减排政策相符合的金融工具。通过再贷款与财政贴息政策的叠加效应,聚焦碳减排、碳中和等绿色领域的低成本贷款投放力度和绿色信贷供给力度。二是支持绿色担保。开发设计新型绿色信贷產品,出台优惠担保政策。三是秉持创新理念。为金融产业创新赋能,聚焦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如乡村振兴中“三农”问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以绿色金融概念助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通过地方政府领头羊作用,引导当地金融机构多围绕绿色消费、绿色权益、绿色科研、绿色生态农业等领域,研发设计新产品。

四、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产业结构水平滞后,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升级核心是由第一产业向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现代化发展。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第一产业相比第二和第三产业来说,占比过重,导致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滞缓,存在优势缺陷。另一方面,长期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但一个地区的资源条件、社会条件与其经济发展紧密关联,导致部分地区不可避免地采用高消耗的生产模式。而这种模式又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利用,产生资源消耗过度,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悖,打破生态底线的负面效应。

(二)解决思路

第一,大力开展绿色产业。利用有效策略,对重污染产业加强管理与约束。先以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借助技术手段,共同研发制定金融服务绿色信息资源库,做好能源消耗、污染程度等相关层面的信息收集。此外,建立风险与责任共担机制,由政府和金融组织机构一同承担责任。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宏观引导,推动绿色投资银行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另一方面,通过金融组织筹集资金,补足政府资金有限的短板。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适当为绿色企业分担部分贷款利息,以为绿色企业提供支持,减轻其运营负担。

第二,全面完善生态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是依靠科技,培育绿色产业。因为科技不断进步,绿色产业的发展也不会止步不前,应以动态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优化绿色产业,尤其是环保产业。在发挥绿色信贷作用基础上,还应建立产业孵化基金,用来拓宽绿色领域、创新技术的保障。二是建立优质的碳交易市场。让一些在达到碳排放控制效果较佳的企业得到相对的政策与信贷优惠,同样,对于超出碳排放限额的企业也要给予惩罚,限制其排放额度。

五、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站在生态绿色产业发展和金融功能作用的视角,以绿色金融内涵为理论基础,分析如何以政策为引领,聚焦现状及问题,实现金融创新,优化金融产业结构,提出解决思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找出金融业发展与绿色理念的平衡点。二是建立多层次体系,开发多元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三是以绿色转变为核心,助力金融发展,实现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

引用

[1]陈盼盼,丁志刚,王嘉.绿色金融推动浙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基于Bootstrap方法的中介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2022,556(12):164-168+196.

[2]孙忠悦.以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创新路径[J].沈阳干部学刊,2022,24(5):39-41.

[3]陆靖文.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路径分析[J].中国中小企业,2022,322(9):215-217.

作者单位:兰州新区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P2P金融解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