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育力: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成长生态

2023-08-30王晓波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家校共育

【摘 要】心育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旨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技能,进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班主任可以通过营造积极氛围、构建积极关系、加强家校共育等方面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的成长生态,让学生成为内心强大而积极完整的人。

【关键词】心育力;心理教育;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0-0048-03

【作者简介】王晓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江苏常州,213100)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班主任。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4.8%,高于成年群体,需要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调整。但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看来,这些青少年只是“‘情感上出现疾病,他们很少真正有病,大多数都是被误导了”。

“那么,谁最有资格来帮助他们呢?”鲁道夫认为,所有可以赢得孩子信任、理解孩子、给孩子指出替代方法的人都可以帮助孩子改变方向。其中,“教师有独特优势”——当然,离学生生命最近的班主任更有优势。我认为,“赢得孩子信任”仅仅是一方面,最关键的在于要“理解孩子、给孩子指出替代方法”,而这一能力与帮助者的心育力有关。

一、什么是心育力

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来说即为教育者从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出发,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心理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优化其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实践。

班华教授认为,对心育概念的理解决定了我们对心育的其他一系列问题的理解和对待。当下对心育的研究有着多种学科视角,比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的视角等;对心育意义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心育理念的不同:有的着重对心理问题的咨询、治疗,有的着重促进人的发展。后者是与现代教育精神一致的发展性心理教育或者说是积极的心理教育,即以人的发展为本,旨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技能,进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本文所说的“心育”概念指后者,即回到“人”本身,尤其回到对生命的观照中,旨在培养完整的人。

二、班主任如何進行心育

面对当下孩子心理问题频发的现象,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儿童心理问题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因素;现在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当下,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让孩子从小就参与各类竞争。一方面,孩子承受较大的压力,由此引发各种考试焦虑、学业焦虑。另一方面,孩子的生活环境变了,同伴游戏减少,而基于网络的虚拟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基于以上心理问题的特点,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为学生打造安全的成长生态。

1.营造积极氛围

积极氛围的营造体现在班级文化的设计和建设上。在设计班级文化时,班主任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精心设计的环境和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向上向善、积极阳光的氛围。在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不仅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明星榜”,还有各种“小确幸”。“明星榜”以学生的特色、特长为评价标准,比如“微笑之星”“武术之星”“钢琴之星”“潜水之星”等。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学校研发了“幸福卡”“幸福手账”,举办了“幸福周”活动,开展“幸运23·圆梦活动”,让学生事事有惊喜,时时有期待,人人有机会,真切地提高了师生的幸福指数。

2.构建积极关系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谈道:“人类的本性就适合于建立各种关系。没有一个丰富的、滋养我们的关系网,我们就会枯萎和死亡……”人类的本质是交往,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关系。这里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包括生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等。建构积极关系,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活动来实现。比如,吴老师在班里开设了情感教育课,每周抽出15分钟为学生搭建心灵交流的桥梁。有了烦恼,大家一起出主意;受了委屈,大家共同来安慰。课堂上的坦诚相告、真情流露促进了生生、师生,甚至是学生与家长的情感联系,也拉近了彼此的关系。王老师在班上定期组织学生评选“优雅之星”“勇气之星”“担当之星”,鼓励同学相互发现彼此的闪光点,相互学习。除此之外,王老师还经常组织亲子活动,有效促进了家庭、亲子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3.加强家校共育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些家长难以觉察孩子的心理变化。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和家长沟通,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家长引导孩子走出心理困境。另一方面,可以为家长开设相关主题的课堂,让家长习得相关知识。例如,合肥市一中学的“家长成长动力小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注重此时此地的自发表达,让大家在人际互动中获得自我成长。活动以自我疗愈成长为目的,通过此时此地的人际互动、团体动力促进家长对自身人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特点的自我觉察,并调整、改善人际关系,缓解情绪问题,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轻松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如何提升心育力

班主任如何提升心育力呢?我认为,除了要学习、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当下学生的基本需求之外,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转变思维:从病理思维转向激发学生的积极向度

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部分教师认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关注、接受咨询和治疗,甚至往往用心理学的病理思维来解决教育学的问题……扁鹊在魏文王问他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好时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因为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真正高明的班主任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就已经觉察并引领他们走向光明,这就需要班主任拥有积极心理学思维。

“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在20世纪末提出的,它强调培养人的积极人格特质,如好奇、乐观、宽容、爱、毅力、感恩等,强调人要在生活当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班主任可以面向全体,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向度。比如,科学研究表明,每天坚持记录三件好事,一年后幸福感仍然明显很高。为此,黄老师在班级里设计了“幸福记事本”,鼓励学生分享“今天发生在你身上的三件好事”,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回味自己的幸福感受,学会体验并记录自己的积极情绪。

2.提高觉察力:从关注全班的共性到聚焦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觉察力是能够“见到别人未见之处”的能力。《觉察力》一书中这么表述: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我觉察力,体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3.提升情感素养:从关注知识技能到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精神丰富

早在60多年前,英国教育家尼尔在《夏山学校》一书中就写道:“我觉得在不自由教育之下的人不能痛快地生活,那种教育完全忽略了生命中的情感部分……假如只发展头脑而压制情感,生命便会失去活力。”什么是“不自由的教育”?比如当下一些班主任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要求学生时刻保持安静;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分数,甚至挤占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而学生的内心世界却往往被忽略。尼尔说:“生命中的情感部分(爱、信任、自由)要重于单纯的学科教学。”无论是尼尔本人,还是他的妻子、教职员工,都秉持着不干预孩子成长和不给孩子压力的原则。他们真正把孩子视作“孩子”,用爱、认同和自由治疗一切。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ChatGPT的问世,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转型。面对这样的现状,班主任应该研究并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尤其是依据学生生命状态来设计课程、组织活动。而这个过程对班主任的基本素养是一大挑战。班主任必须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生命的关心中不断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尤其是在对学生情绪情感的识别、回应过程中展开教育生活,担负起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责任和特殊的使命。

作为班主任,我们所能做的,便是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的成长生态,让他们成为内心强大而积极完整的人。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浅谈小学教育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