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耕阅享”:指向学生品格养成的实践新样态

2023-08-30陈岚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

【摘 要】江苏省昆山市信义小学立足“聚焦关键品格、践行耕读实践、实现全面育人”这一宗旨,推行“信义少年根植家国情怀的农耕阅享实践”行动。学校以农耕实践为突破口,创造性地建设耕读育人的文化场景,开发富有区域特色的“知耕善读”课程体系,探寻真切自然的“乐耕慧读”体验活动,赋予耕读实践更深刻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关注学生的品格提升,在独具特色的耕读实践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耕读育人;家国情怀;“农耕阅享”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0-0030-03

【作者简介】陈岚,江苏省昆山市信义小学(江苏昆山,215300)教务主任,一级教师,昆山市优秀青年教师教育工作者,昆山市教学能手。

“稻田变成了大课堂,农民伯伯下田忙,光盘行动不能忘……”悦耳的歌声传递着江苏省昆山市信义小学(以下简称“信义小学”)全体师生践行节俭新风尚的态度和决心。信义小学依托江南地区的特色区域资源,以农耕实践为突破口,充分挖掘耕读实践的育人功能,创造性地建设耕读育人的文化场景,开发富有区域特色的“知耕善读”课程体系,探寻真切自然的“乐耕慧读”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勤俭、自强、坚韧、乐观、善思、创新、自信、诚信、负责、友善等优良品格,开辟了一条融通校园文化、农耕体悟、品格提升的实践之路,探索了一种新时代耕读育人的教育样态。

一、劳动场景中的情感激发

“梨酥枣脆柿子黄,橘红蕉长稻米香。”2021年12月的一天,信义小学校园内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稻田音乐会奏响了第六届丰收节的序曲。

进入学校正门,一排观展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农耕课堂的精彩瞬间。独具特色的“耦耘堤”两侧是学校为学生打造的“农乐角”,有玩有赏,欢声笑语不断,小小的角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引人注目的水稻博物馆是全国首个校级水稻博物馆,场馆内的巴城印记、耕读传承、农业形态以及学校特色农耕课程等全面展示了农耕历史的传承与延续。学生在这里了解农民耕田、播种、插秧、收割稻谷的劳作过程,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和爱惜粮食的美德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悄然生根萌芽。

走出水稻博物馆,移步至宽阔的操场,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的特色农耕园,第六届丰收节开幕式正在举行。一至四年級学生首先亮相,学生装扮成各类蔬果,肩扛扁担,手拿镰刀,欢声笑语,共庆丰收。紧随其后的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化身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个个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用行动向劳动者们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用智慧和创意奏响了一曲未来农业的畅想曲,太空农业、智慧种植……各类新型科技农业技术让人目不暇接。

走进操场北侧的林荫小道,我们来到学校农耕课程的实践基地——半塘田园。一场充满生命力的音乐盛宴在稻田间上演。学生以黑土为台,以蓝天为幕,以白云为音符,歌声飞扬,舞姿千幻,赞颂大自然的馈赠,也赞颂自己的美好未来。四年级学生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亲子合作,呈现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特色剧目表演。

学校的每一处景观都充满了耕读育人的元素,形成了一个耕读育人的生态园。农耕文化景致的打造,让学生在沉浸式场景中感受质朴的气息和耕读的美好。丰厚的文化底蕴联结学生的乡土情怀,促进学生从传统文化的广袤土壤中汲取养分,涵养品格。

二、耕读课程中的生动体验

“四体不勤难成器,五谷不分非完人。”为进一步聚焦关键品格、践行耕读实践、实现全面育人,学校努力打造新时代耕读教育新样态。

学校的“知耕善读”课程以班级农场、农耕社团、亲子菜园、家庭田园、社区田园的劳动模式开展实践活动,整合学科与劳动、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形成田园浸育、家校共育、环境美育的协同育人模式,联通物理空间,丰富学习方式,创新田园育人空间。这些耕读课程依照四季时序,遵循节气轮回,如一年级的“种子乐园”课程,二年级的“你好,蚕豆”课程,三年级的“初见·番薯”课程,四年级的“探寻油菜的秘密”课程,五年级的“稻田里的耕耘”课程,以及六年级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课程。

“一颗米尖大的油菜籽,历经寒冬就能变成上千颗,让人不禁感叹生命和自然的神奇。这么多油菜籽怎么才能变成食用菜籽油呢?”学校四(6)班的学生小萱发出感叹与疑问。

为了让学生亲眼见证菜籽油的诞生,学校组织了一场“油菜籽的神奇历险”主题活动。我们将榨油机搬到学校报告厅,邀请学生代表上台体验。学生先称取一定量的油菜籽,放入榨油机中,接着按下开关按钮。按钮开启的一刹那,学生的好奇心被完全激发,他们紧盯着机器,期待着油菜籽的神奇转变。随着菜籽油香气的蔓延,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充满着喜悦与自豪。从植物到油,从散装到瓶装,一件件产品在学生手中诞生。他们开动创意的大脑,设计属于自己的菜籽油品牌标志。一瓶瓶贴着标签的菜籽油被学生带回教室,陈列在展示架上,这是他们劳动的成果,也是他们自信与创造力的展示。

每年的秋分时节正是农忙好时节。学生跟随耕读课程教师学习整地、清除杂物、深翻耕地、整平耙细后作畦。霜降时节,学生要进行油菜的育苗,他们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虽然手上磨出了水泡,腰也累得直不起来,但劳动的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些鲜活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和教师的创作灵感。学生写观察日记、创作油菜诗歌,教师写教育随笔。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最后死亡,这是生命的完结,也是生命的延续。从育苗、除草、施肥,到开花、结籽、收割,再到脱籽、晾晒、榨油,信义少年转变生活和思维方式,体验、创造美好,在课程中沉浸式涵养积极品格。

一位学者说:“信义小学的耕读课程突出了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既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又能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育内容上,学校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项目内容进行系统设计、统筹安排,既有家庭劳动、校园劳动,又有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在教育方式上,特别强调基于探究的创造性劳动和基于责任担当的服务性劳动。”

学校的耕读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很多家长表示,孩子的变化很大,不但自理能力提高了,而且能够主动参与劳动,帮父母分担家务,责任意识开始生根萌芽。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多样表达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自2014年来,学校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开展一系列“乐耕慧读”活动。

学校南临娄江河,西滨阳澄湖,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教育资源。校园内开辟了农耕基地,开发了农耕课程,开展了一系列阅读创享活动,为学生提供耕读实践的舞台。学校还挖掘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春耕节、观光节、丰收节和农夫节四大仪式活动。在遵循儿童立场上,开展以“国”“乡”“家”“校”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和以“实践+合作+探究”为方式的协同活动,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出有益探索。

校园内的一块块菜地不仅是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也是展示他们多姿多彩生活的舞台。学生通过一系列“体悟式”农耕特色活动真正走出课堂,亲歷劳动的艰辛与光荣,如学校六(2)班开展“半塘田园 乐享农耕”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中,学生认真学习种植知识,积极参与除草工作。他们一个个半蹲在地,娇嫩的小手不断拉扯着地上的杂草,汗水从他们的额前慢慢滴落,可“小农夫”们毫不在意,忙得不亦乐乎。

除了校内的农耕实践,学校还开启了校外研学农耕之旅。六年级300多名师生在江苏省常熟市蒋巷生态园内度过了愉快且难忘的秋日研学游。蒋巷知青馆中的实物展示、照片图例、知青歌曲,重现了知识青年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知识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质朴真挚的为民情怀。场馆外,学生置身丰收的稻田,摇身变作“小农夫”,手拿镰刀笨拙地收割水稻。打谷体验中,汗水与稻谷随着拍打的动作一同落下。乐行自然,快乐农耕,学生在研学中亲近自然,在娱乐中感受民俗文化,在农耕体验中收获欢乐。

农耕阅享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素养,也提升了教师的育人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这样的认识:农耕阅享实践比单纯说教更有意义和价值。理念的转变、文化的浸润、活动的影响,让学生的行动变得自觉而有意义。

两年来,学校研发了指向家庭教育的《生活指导手册》、突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三园一社》劳动读本、 以项目化学习为主的校本实践读本。“体悟式”农耕项目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于身,让劳动成为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践于行,让劳动成为学生日常的生活方式;立于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形成勤奋自信的优秀品质;报于国,在劳动中激发学生胸怀乡土、报效家国的价值追求。

责任编辑:汤淑蓉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
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思想,因“家国情怀”而健康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论穆旦诗歌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