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2023-08-29陈万锦楚哲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驱动知识点课堂教学

陈万锦 楚哲明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到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依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逆向思维的教学模式,已引起教育界广泛的关注。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与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将知识传授置于课下,课中则是完成知识的内化环节。本文将“任务驱动”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探讨课程教学,以使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课堂上完成胜任工作岗位任务的学习,掌握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工作岗位問题的实践能力,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以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缺陷,使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技能。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概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又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富有趣味性的任务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使学习者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1]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flipped classroom)是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或阅读教师的教学讲解资料,初步了解教学的知识点,然后通过课堂内的教师答疑解惑、同伴的合作探究,完成意义建构的教学模式。此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决定权。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内时间的利用率,使学生的学习专注性更强,能够共同解决相关学习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

(三)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是指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完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即学生在课前或课外学习,以及课堂内的学习,都是围绕着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进行。以此通过知识聚焦形成任务的教学,使学生在有目的的“做中学、学中做”中,有效地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

二、中职视频制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视频制作课程是中职学校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属于应用复合型课程,即在注重核心理论知识点掌握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实合一”,但该课程当前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未能完全衔接职业岗位技能所需。视频制作岗位要求员工需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熟练的实践技能,但有些中职学校的视频制作课程只强调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该课程的艺术性教学,出现了学生“徒有能力却无从下手”的情况,学生能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却无法自主完成作品或是完成的作品缺乏创新与美感,导致大部分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第二,未能重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视频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机械性,当前中职视频制作课程依旧是“教师讲,学生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快速进行案例的讲解与演示,学生没有思考环节,而是“依葫芦画瓢”地记录教师的操作案例,禁锢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

第三,课程教学沿袭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还是先让学生简单地学习软件使用的基础方法,然后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讲解案例,教学过程枯燥无味,以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不高,个性化发展无法得到满足,创造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第四,当前教学忽略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即没有及时对学生成果进行优缺点的评价,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成果的展示,而学生的成果展示是检验教学成效和进一步进行教学修正的契机,当前的成果展示忽视了展示设计制作的过程和实物形式展示作业成果,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意思维的培养有积极作用。[3]也就是说,现阶段教师未能通过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相比其他教学法而言,更突显其技能性、创造性。因此,教学内容不能直接根据教科书进行简单移植,而应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构,考虑学生学习兴趣、企业实际,进行有层次、有形式、有内容的整合与再造。由于计算机课程具有复杂性,任务的设计需立足于教学目标,涵盖多个知识点应用,重新划分课程的教学情境,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根据企业需求设计。因此,视频制作课程的10个任务均以企业所需技能为导向,依据教学目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任务为载体,将多个知识点尽可能涵盖其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理解掌握相关概念与实践技能,如表1所示。[4]

例如,在视频制作课程所使用的软件Adobe Premiere Pro中,转场、效果、字幕等多个面板的使用是该课程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这些知识,可以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以这些软件的基础使用作为工具设计案例,使学生通过完成案例掌握知识点。

(二)教学资源的设计

1.教学资料的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一节课学时为40-50分钟,无法满足学习者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教师也无法兼顾所有学生。在本研究中,线上学习资源作为课前导学的主要载体,需要具备科学性、有序性、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简洁性等特点。因此,本文采取微课与讲解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资源设计,这种微视频具有内容少、容量小、使用方便等特点,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微课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需遵循“从实践到认知”的规律,任务的设计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并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例如Adobe Premiere Pro软件中基础操作的知识点较多且复杂,导出选项就有很多参数选择,并且视频的导出贯穿整个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基础操作,教师需将基础操作的使用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前学习。

2.在线学习资源的设计

教师将在课堂中的每个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解,通过使用云班课APP(或网页版)将其划分为四大模块上传,如图1所示,分别为软件基础、单项练习、复合练习、项目演练四大模块。每个模块的线上教学资源应当包括微课、教师屏幕录制的演练视频、教师讲解视频、学生作品与师生评价、练习素材等。每个模块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工具进行资源的开发,例如,在任务1“制作毕业电子相册”中,先使用万彩动画大师制作电子相册所使用的软件基础知识点微课,再通过Bandicam軟件录制教师实际操作的视频供学生参考练习,使学生对软件有直观性的认识。

四、教学活动的设计

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是在明确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含义与运用翻转课堂形式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过程性的颠覆,但是课程组织还是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节点来划分,其主要优势体现在:需要学生运用记忆、理解、应用等低阶能力的环节被放到了课下,需要教师真正发挥支持作用的强化巩固环节则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

为进一步阐述具体实施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以中职视频制作课程其中一个教学任务(2课时)——“制作综艺”为例,参照上文所提出的模型设计与实施教学。该任务的设计来源于综艺,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与掌握综艺中常见的一些特效的制作。本任务的教学重难点在于插件的安装与使用、效果控件中转场的使用与参数设计、为视频添加图片与音频。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开展

1.课前导学

课前导学是实现翻转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设定课程目标,根据知识重难点提出问题,引出设计任务从而传递知识。课前阶段,教师将微课、任务清单等数字教学资源发布在线上教学平台,在任务清单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了解课中任务所要掌握的概念与技能,遇到疑问则通过社交平台(微信、QQ等)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按照任务书上的要求自主或分组进行思考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填写任务书,并记录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探讨。

2.课中内化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分小组进行协作探究与师生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在课中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对学生所反馈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讲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思想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上,教师立足教学内容,“化零为整”设计任务,将若干个知识点以一个任务加以表征,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团队之间协作交流,发现新问题并解决,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任务完成之后,安排时间让各个学生团队演示作品及介绍该作品,让学生参与点评环节,相互查漏补缺、共同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后,由教师进行该节课任务实施情况、实施过程、实施要点的总结。

以“制作综艺”为例,课中内化环节可分为四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答疑阶段,教师通过“电子教室”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公开讲解,该阶段控制在5-10分钟。第二个阶段为任务发布阶段,教师宣布本次作品内容,使用提前准备好的素材(学生拍摄片段、图片素材、视频素材、音频素材等)分小组协作完成(小组于课前就已经分好,3-5人为一组并设立一名组长,安排小组成员坐一起),各小组组内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并完成任务。第三个阶段为任务完成阶段,各小组成员协作交流,分工合作,最后由一位同学汇总整合成一个独立的作品,并使用学生端提交作品,该阶段控制在40分钟内。第四个阶段为互评阶段,各组依次派代表展示组内作品,小组代表还需对该作品的思路、组内分工、操作流程等进行汇报。此时教师发放评分表(表2),学生对其他小组作品进行点评打分,并记录下来,教师收集评分表并选出本节课的优秀作品。

3.课后扩展

课后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建立学习评价反馈系统,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任务书中的剩余部分并提交,设计并发放优秀作品问卷投票到线上交流平台(微信、QQ等),选出优秀作品,根据学生任务书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环节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否提高了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等),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同时,教师将学生小组作品与任务书添加到线上资源平台中,开放共享资源,供学生进行课后巩固与拓展学习。

(二)教学评价

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学评价环节也是以“教师评价”与“生生评价”构成的多元评价模式。教师回收评价表,总结各小组作品,进行打分与个人评价,结合自己的观点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完成评价表并发放给学生,指出其优缺点,其中作品分数(他组同学点评平均分×40%+教师点评分数×40%+课堂表现×20%)根据任务难度换算成5-10分制计入平时成绩。在最后一节课前,教师布置期末任务,作品的内容是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汇总,最后一节课学生各自进行展示,由学生之间相互评分与教师点评分数确定期末作品成绩。最终成绩由70%的平时成绩+30%的期末单人作品构成。最后借助微信小程序等进行匿名投票,选出最佳团队、最佳个人、最佳作品,以此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中职实践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分析证明,在该模式下,学生的成绩、学习兴趣、技能水平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对该模式仍处于探索与反思阶段,因为以中职视频制作课程作为实践探究,是否适用其他计算机类课程需再次探索。因此,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从而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为中职计算机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与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徐国胜,郭达,张丛.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实训教学的融合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0):86-90.

[2]张鸽.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04):110-112.

[3]陈雅.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任务驱动式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7(02):84-87.

[4]于楠楠,王卫东,孙月娥,刘君,刘恩岐.创造驱动的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理论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2(05):157-160.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驱动知识点课堂教学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