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对策

2023-08-29徐海铭黄培佳张润樾刘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教双创

徐海铭 黄培佳 张润樾 刘婕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的核心在于实现双创人才培养,通过产教融合使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形成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共生共荣。李克强总理在谈到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2年4月20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强化了“产教融合”,关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部分强调,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实施原则;关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部分强调,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诉求,也能夠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了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进而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就我国高职教育而言,在20世纪末才得以快速发展,在21世纪初期形成办学规模,高职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尚未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随着国家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得到新发展,职业教育要与产业结构和需要相一致,产教融合的改革让校企合作更加密切,对人才要求也更加严格,在新的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未能与企业完全接轨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如果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单一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调动专业教育的课堂氛围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观现在高职院校双创课程的设置,由于考虑到成本、师资、设备、平台构建的诸多因素,课程学习主要是专业理论学习,而产教融合模式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过多的理论学习,缺乏实际操作,会影响学生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立刻到岗作业,而是要从头学起,学生感到困难,企业也无法立马安排工作,需要重新培训,而企业培训又只注重实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缺乏,这与产教融合的模式显然不符。

(二)双创课程师资团队力量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双创教师主要由专业教师通过相关培训,获取相关执业证书后承担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有些院校还让辅导员来兼任这一课程教师,在理论学习方面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讲解与分析,但在专业知识应用方面,经验和能力比较欠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困难,难以利用自身经验来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无法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高职院校可用于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资金十分匮乏,既无法派遣教师到相关企业中去进行长期的实践、观察,又难以聘请较为专业的创业型企业家、创新创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制约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平台搭建过于形式化

“双创”平台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完善的平台构建是学生进行实践应用的重要基础,如“双创”孵化基地、创客中心以及“双创”项目管理平台等等。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当中;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经验。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平台搭建仍不完善,或者存在空壳平台,没有好的项目开发,仅仅是处于平台维护的状态,实训基地也无法达到企业要求,没能跟上市场最新的技术,难以起到真正培养人才的作用。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双创”教育是一种新模式的教育,与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不同,它具有更加灵活多样和贴合社会需求的特点,是真正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教育,所以不能将学校单独作为培养人才的个体,这需要政府的指导、学校的培养和企业的实践来相互补充。对于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未能与社会企业完全接轨、师资团队力量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平台搭建过于形式化等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和改善。

(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校企共育的教学体系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双创”教育需要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需要采取多元化、开放式、教学与实践融合等多种方式。大学一年级以思政、通识教育、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基础理论为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提前做好规划;大学二年级以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课程和竞赛为主,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在此阶段实践中,需要企业参与进来共同培养,设置相应课程学分,为学生下一年实习做好相应准备;大学三年级则以竞赛、考证、实习为主,通过竞赛锻炼学生能力,考证培养专业能力,实习培养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向创新型人才发展。

(二)建立专兼职教师团队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新教育模式仅仅依靠学校专职教师培养学生是不够的,培养创新型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企业导师的加入必不可少。学校可聘请兼职的企业导师,校内专职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和职业规划等知识教学,企业导师则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给予学生意见和指导,双向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企业导师不仅仅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辅导,在大二的课程中即可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程,还需要在学生竞赛中给予指导,并提供相应资源。如此一内一外,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为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可靠的教师资源。

(三)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互利共赢的校企平台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管办评分离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企业等主体参与办学,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可以加快教育治理模式转变和治理结构现代化。所以,引进企业参与办学主体,让企业发挥共同育人和资源共享的作用,在平台的建设中,应以学校为媒介,引进企业相应的技术和资源,学校负责统筹和建立基地。在线上,学校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学校、企业将创新创业培养工作和政策在网上发布,如企业的招聘信息、创新创业项目信息、职业能力培养信息等;在线下,学校应引进不同的企业在校建立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引进企业最近技术和设备,建立实训平台,与企业合作,校内外双导师指导,让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不偏离实际应用,企业也能培养所需人才。同时,利用创新创业基地成果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培养社会企业所需的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方向,只有培养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职业教育才能大有可为,但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体系、师资以及平台构建等三方面。因此,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校企共育的教学体系,建立专兼职教师团队以及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互利共赢的校企平台是关键,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定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人才,高职院校将成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01):114-118.

[2]毛淑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2):60-63.

[3]吴亮莹.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师,2022(29):99-101.

[4]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58-61.

[5]戴艳玲.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3):70-71+87.

[6]张芬.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22,25(01):26-29.

[7]安霞,刘晓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5):185-188.

[8]黄真真.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3):72-74.

[1.教育部创新创业中外人文交流专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清远市职教城高职院校为例,20220205,粤财院[2022]83号。]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产教双创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