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式教学探析

2023-08-27温扬帆

小学科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小学语文

温扬帆

〔摘    要〕语文学科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打造更加完善、丰富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学习更广泛的知识,开阔更深层次的学习视野。近年来,融合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教师要以融合的视角开展语文教学,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扩充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科学教育是融合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能与科学挂钩,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积累科学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科学教育;融合式教学

〔中圖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9-0064-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学生需要从小接触科学、学习科学,通过多元的方式加深对各方面科学知识的认识,这也同样是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但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传统小学教育中,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各个科目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更倾向于分科教学理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语文课程的实效性。若能通过教学方法及理念的转变实现其与科学教育之间的融合,就能使语文课程发挥出更高价值。因此,学校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转变教学方法及理念,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教学的多元价值,提高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综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目前,教师在融合教育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有待进一步突破。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科学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分科教学观念未彻底转变

当前,分科教学的观念仍未彻底转变,分科教学已经在我国实行了非常长的时期,教师对融合式教学的理念及方式还不适应,一时之间难以彻底转变。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也会下意识地运用传统分科式的教学手法,对科学教育方面的内容鲜少涉及,更专注于语文本学科的教育,对教育内容的讲解也更倾向于对语文知识的讲授,虽然这能够适当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但并不利于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维也会受到限制。实际上,当前使用的大部分语文教材已经全面升级,其中会涉及很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教师应注重对这些知识的挖掘,并有效融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二)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不重视

科学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对学生思维、品质及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通过科学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其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及探索能力,还需要引导其善于站在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结合学习过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目前语文课程中对以上几方面的涉及甚少,学生除了学习语文知识外,并未涉及到过多科学知识内容,部分教师向学生展现科学知识的方式也比较单调,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甚至并未在学生心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并不清晰。这都会阻碍科学教育在语文课程中的有效融合。

(三)科学性教学活动组织较少

科学教育需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若教师单凭口述或教材中的描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学生并不能对所学内容产生系统、深刻的理解效果,因此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向学生更系统直观地展示语文教材中提到的科学知识内容。但目前教师明显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活动组织过少的问题。调查显示,部分学校的封闭程度较高,一般不会带领学生到科技馆等真实环境中为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校园内的科学科普活动也非常有限,1~2年级的学生甚至没有机会参与科普活动,这也对科学教育造成了较多难题,其发展过程中频频遭遇瓶颈。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科学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分科化教学理念,研究科学教育的多元化融合模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人物,肩负着引领整个课堂教学方向的责任,若语文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态度不明朗,那么实际形成的教学效果也就自然不会理想。因此,要提升科学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合效果,首先就要从教师入手,转变教师的分科化教学理念,确立融合化、综合化教学原则,提升科学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比重,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科学教育的难度、内容、程度,都需要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在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理解的前提下,提升语文及科学两学科教学质量。另外,除教学理念外,教师还要研究科学教育的多元化融合模式,单纯通过语言的阐述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甚至会增加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感到学习压力,甚至产生逆反情绪。因此,教师需要研究适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或课外运用的教学方法,适时适度地将科学教育内容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有效吸收科学知识。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生语文及科学知识的内在驱动力,科学知识的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考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讲解生活常见现象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科学教育内容的融合质量。

(二)注重教材系统重组,为渗透科学教育奠定基础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渗透科学教育并不是语文课程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进行科学知识的拓展,最终实现融合式教学的目的,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价值,不可本末倒置。在融合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如教材中有很多单元的部分内容都与同样的科学知识相联系,教师就可以运用群文阅读或大单元教学的形式,对教材进行系统重组,这样既能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为科学教育提供便利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将与动物有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讲解,并在讲授语文相关知识后,选择一个集中的时间为学生组织动物知识科普活动,以课文内容为出发点,对相应的科学知识进行拓展。例如,《乌鸦喝水》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可以与《蜜蜂》这篇文章共讲解,引导学生感受动物的智慧;《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讲述了蟋蟀家园的内部结构,就可以与《松鼠》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蚂蚁以及其他动物的巢穴,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动物也有自己的小家,其“家”中也会有各种“装修”。又如,《风娃娃》这篇文章,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气象方面的科学知识,教师就可以与教材中相关的文章共同讲解,或者鼓励学生阅读气象方面的课外读物,如《雪孩子》《雾在哪里》《关于风那些事儿》《大自然的奥秘》等,让学生深入了解风的形成、等级、危害以及遇到大风危险情况的应对措施等。总之,教师可以以教材的内容重组为灵感,整合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科学教育质量提升。

(三)结合信息化教学技术,提升科学教育融合质量

信息化教学是科技兴国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完美融合的成果。在语文课程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能使科学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生动有趣,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赵州桥》这篇文章时,其中会涉及关于拱形桥的设计原理以及这类型桥梁的主要作用,但学生并不能通过文章中的文字及图片感受到其中的科学原理,对泄洪等词汇的理解并不透彻。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赵州桥的视频资料,尤其是与文中描述的相似画面,学生通过视频内容就能更直观地了解赵州桥,明白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又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宇宙知识的视频,并以文章内容为依托与学生一起探讨地球外是否真的有“外星人”存在,是否存在其他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或者生物生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等等,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四)注重结合语文知识组织教学活动,为科学教育渗透提供支持

教学活动主要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两个方面。首先,对校内的活动来说,教师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校内科学知识普及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小学生科学知识普及大赛,这种方式下负责科普知识的主体为学生,教师可以以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让学生自拟主题搜集科普资料,教师可以从旁协助,活动的主导者为学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把关,帮助学生搜集有效的科普知识。例如,在教学《纸的发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我国的四大发明,并组织学生进行“四大发明科普大会”,让学生作为小小讲师,向大家讲述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与故事。这样,不仅能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表达、写作、总结等能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有很大好处。而对校外活动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地,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环境中,亲眼见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社会的发展变化,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并将语文知识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亲眼见到的事物相结合,以此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进而提升语文及科学两科目的教学质量。

(五)注重课程总结,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知识

课程总结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回顾课程的主要内容,厘清知识框架,明确学习重点及后续需要复习的内容,加深对本节课程的印象。因此,为提升科学教育的融合效果,教师要注重每节课程的总结,尤其在讲解新课期间,课程总结阶段要将提到的科学知识整合起来,与学生一同回顾知识内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保障科学教育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價值,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融合式教育理念,逐步推进二者的有机结合。要以语文课程为主导,在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充实科学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及运用科学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青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科学教育要素与承载方式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2.

[2]卓琳.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科幻小说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3]蒋晓飞.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科学教育的审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1):67-72.

[4]王新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知识渗透: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甘肃教育,2019(17):140.

[5]周万恒.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教育分析:以北师大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新课程(中),2019(5):116.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小学语文
用“科学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理工科高校加强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建议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