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度

2023-08-27王梅栾强

小学科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度广度劳动教育

王梅 栾强

〔摘    要〕劳动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还能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增强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美德。劳动教育不只是传授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导入和习惯的养成。本文通过教学与动手实践和劳动相结合,把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论述了如何提升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关键词〕  小学科学;劳动教育;融合;广度;深度;高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9-0004-03

进入新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随着“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观的深入人心,人们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引入劳动教育,为小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基本准则。

小学是开展劳动教育启蒙的最佳阶段,可以利用这个阶段,多维度地进行学科融合,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教学中,以劳赋能。不管科学课还是劳动教育都离不开动手实践活动,在小学阶段,“做中学”的理念被重点强调,它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和深入思考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其科学素养。因此,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在科学课中有机融合劳动教育内容,能将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完美演绎,以“科学—劳动”模式形成特色教育,促进其相互渗透、互相补充。通过在科学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技能,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且培养他们的劳动素养,从而更好地发展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完整的劳动意识。

一、提升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广度

劳动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动手制作或创作出自己想要的、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正好和科学教学中“做中学”的理念相契合。因此,在开展科学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文本资源,增加动手实践环节,在实验操作中渗透劳动教育,让科学实验探究和劳动实践相结合,体验互相协作的乐趣和劳动情怀。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资源,包括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树立良好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作习惯、提高劳作技能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资源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尽管劳动教育并非本章的核心内容,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实践。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文字材料,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活动,来唤醒学生的劳动欲望,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青岛版的教材重点关注实践活动、数据分析以及技术与工程,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劳动教育内容。通过运用天平、温度计、弹簧秤、酒精灯等实验设备,可以有效地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在《养蚕》这一课中,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饲养蚕,并让他们写下自己的观察日记。为此,我们还将根据劳动教育的理念,制定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在科学教材中,《资料袋》等观察探究课和资料探究课,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如五年级上册《生物繁殖新技术》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动植物能够用许多方式进行繁殖,知道动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克隆技术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明白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双面性。所以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隐性地利用“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结合劳动精神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也可以显性地用先进科学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植物的根、茎、叶也能生根发芽。通过图片、视频丰富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并告诉学生科学探究是一个持续的、重复的过程,需要坚持观察和记录,然后再解释植物的嫁接、扦插等技术就是无性繁殖,为“克隆”技术的讲解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可以利用分组的形式进行实践劳动,让学生把空心菜和月季的根、茎,通过扦插、压条等方式,进行水培和土培繁殖,并让学生持续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努力维护自己种植的植物,给植物施肥、浇水、除草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把劳动实践当作一种责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培养出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善于把握,因势利导地把同一教材中“一隐一显”的劳动教育素材体现出来,各自指向不同的劳动教育目标,就能进一步提升科学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广度。

二、提升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深度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在实践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一种习惯、一种技能。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坚持的态度、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科学探究需要的也是一种长期坚持观察和记录的坚韧品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就来自我们的生活,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往往藏有科学玄机。有些科学课程内容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开展,不过,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应该清楚地阐述劳动教育的目标,并且要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观念方面,应该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使他们对劳动更加尊重、热爱,并将劳动者的价值观牢牢记住。这样既有利于劳动教育目标的迅速完成,又可以固化科学知识的掌握。

劳動教育习惯的养成主要在于平时的课堂渗透,这样的优势在于,从生活小事入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慢慢渗透劳动教育,不用刻意为之,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从而形成“科学—劳动”特色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方面提供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制订持之以恒的计划,并为他们提供适应发展的条件。例如,在《技术产品与生活》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劳动技能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木拱廊桥是怎样搭建起来的?”是劳动知识的传授;“怎样用手中的工具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木拱廊桥呢?”是劳动意识和劳动态度的培养,也是劳动技能的训练;“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建筑,它们采用的是什么技术?这些建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是提示只有养成劳动习惯才能有劳动智慧的产生;“廊桥的搭建采用了什么技术?还可以怎样搭建?”是劳动创造的熏陶。教师应该为每一步都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帮助学生实现它们。

例如,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有《斜面》《杠桿》《滑轮》《轮轴》等课,其中包含了许多机械原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视频和PPT讲解,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利用实验探究,知道这些简单机械有些是省力机械,有些是费力机械,让学生知道简单机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进而借助这些科学知识,故布疑阵,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比如,利用杠杆原理,铲雪时就可以翘起大片被冻住的冰块;看见家具螺丝松动,利用螺丝刀拧紧,螺丝又是变形的斜面;骑自行车,遇到上坡可以走“S”形,以减缓坡度等。这些既可以设置成生活问题,又可以设置成课前问题,还可以设置成实验探究,可谓一举三得,既解决了这些生活中的疑问,又把学到的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还可以提升劳动技能。

三、提升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高度

科学课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科学教学可以拓展到课外进行,从而大大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小学科学的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关于劳动教育的情境和素材,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探索性学习,因此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且可以拓展至课外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许多科学课程内容都包含劳动元素,涉及的劳动种类也丰富多彩,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课外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并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参观农村、工厂和实践基地,深入了解社会和大自然,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五年级上册《蘑菇与木耳》一课,可以各种生活细节为切入点,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引领学生去蘑菇大棚进行实地探究。在实践探索中,应该鼓励学生和工人、农民等社会群体建立良好的沟通,以唤醒他们对蘑菇的兴趣,并让他们了解蘑菇的栽培方式,需要经过筛选木屑—给木屑消毒杀菌—晾晒木屑—给木屑喷水—装包—在木屑里按比例装孢子—放入特定的仓库进行催芽等。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有益的劳动技能,让他们体验工人师傅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情,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不仅深入理解并熟悉了工作的方式、步骤,还体验到工作的艰辛与快乐,从而获得一种在室内教育课堂无法获得的体验。此外,这种体验还能帮助他们形成一些基础的工作技能,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

通过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劳动模范、劳动能手等典型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且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五年级《探索宇宙》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五一三”科技基地,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以及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现场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只有那些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付出,而这种付出正是伟大探索的基础,从而激励他们树立对劳动的尊重、热爱。为了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余实习机会。“种植园”养殖场、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在学校、食堂、家庭等各个角落,劳动教育的资源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特别是那些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内容,更应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种辣椒”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至农村,在当地的活动场所进行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种植的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种辣椒”的知识。

把劳动教育融合在科学课的拓展延伸环节,结合劳动教育来设置拓展任务,让科学课从课堂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这样学生在家里就可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同时与家务劳动相结合,在家庭实践中探究和验证自己各种猜测的合理性。总之,用“两结合、一延伸”,通过将科学知识与劳动技能相结合,我们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准备。这既有效又必要,是“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石秋香,梁芸.创设有温度的育人环境:小学劳动教育与科学融合校本课程创新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20(24):13-15.

[2]张随学.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9(26):19-20.

[3]张园园.整合劳动教育培育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6):20-22.

猜你喜欢

高度广度劳动教育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谈评课的“四度”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
科学把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深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