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烈士伯父
2023-08-27王增林
□王增林
奶奶是烈属,91 岁去世之前一直享受政府的烈属优抚待遇。
在奶奶的几个儿子中,她心中最舍不得的是我大伯父。1948 年6 月,18 岁的伯父光荣参军。当年12月,在解放兴化县城的战斗中他牺牲在兴化北门。
兴化县是我们的邻县,县城离我们老家四十多里。当年伯父牺牲的消息传到家里,奶奶哭肿了一双眼睛。她颠着小脚,拉着四五岁的小叔步行去兴化北门,想最后再看一眼伯父。大半天后到达那里时,兴化已经完全解放了。部队将整理过的烈士遗体,摆放在一张张草帘子上,排了好几排,准备下葬。奶奶抱着小叔,在那些烈士遗体周围走了一圈又一圈,最终也没能确定谁是伯父。因为好多烈士的遗体已经面目全非,根本无法辨认了。牺牲的烈士集体安葬在兴化城北门外,后来那里建起了烈士陵园和纪念馆。
小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伯父安葬在兴化烈士陵园。每逢清明节、七月半和大年三十,奶奶都会带着父亲、小叔和我们这些小辈,去离家不远的大河边上,在一座孤坟前烧纸祭奠。她让我们跪在坟前磕头,让父亲和小叔点纸上香,自己则站立一边,对着坟头喃喃自语:“乖乖,你可找着家啦?你在这里不孤单啊,妈妈就在这里啊,逢年过节我都来看你。听到我的话,你就当在家里一样啊!”她嘴里念叨着,眼泪止不住地涌出来,眼圈红红的。我曾经认为,这里埋着的就是我的伯父。
十三四岁时,我渐渐懂事了,小叔才告诉我们,那座坟墓里埋的不是伯父。那时候交通不便,伯父在兴化烈士陵园埋的也不是单穴,父亲和小叔隔几年才会去烈士陵园祭拜一下。河边上的那座孤坟,埋的也是一位革命烈士,是华东野战部队的一位无名烈士。这让我们十分诧异。
小叔给我们讲了他和奶奶当年亲眼目睹的事情。大伯牺牲后不久的一天傍晚,几个国民党散兵在离我们家不远的荒地里围追一个落单的战士。小叔清楚地记得,那个战士个头不太高,年纪约摸不过十八九岁。
这个战士边跑边向后放枪,眼见敌人越追越近,他顺着一条沟坎,向奶奶家东边的河堤奔去。看到敌人人多势众,他想利用河堤作掩护阻击敌人,然后跳河逃生。就在他翻过河堤高坎时,腿上中了枪,一头栽倒在地,几个敌人赶过去照准那战士的肚子连戳了好几刺刀。当时,战士疼痛难忍的叫声,小叔和奶奶隔着老远都听得真切。
奶奶和小叔站在自家屋檐下,两腿打颤,被这一幕吓呆了。等敌人走开后,她连忙喊了几个邻居去看那个战士,然而战士腿上有伤,肚子上尽是窟窿,血已流尽了。有人从衣服上看出,他应该是华野的士兵。
奶奶从家里拿了水瓢,打水为死去的战士擦脸,几个邻居从家里找来一领芦席和几根绳索,把战士包扎好,在河堤下就地掩埋了。从那以后,每年清明节、七月半和春节前,奶奶都领着一家大小,去给这位战士上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县民政部门组织无名烈士墓普查,有人来到村里走访,奶奶向来人反映了当年的情况。后来,县里派人来安排迁坟,要将烈士遗骸迁葬到烈士陵园。
起坟捡拾烈士骸骨的那天,年过八旬的奶奶不顾严冬朔风逼人,坚持让小叔扶她到坟上去。前一天,奶奶还让小叔打电话给我,说我作为家中长孙,要作为孙辈的代表为这事回去一趟。
起土之前,奶奶仍像过去一样让我和小叔跪下,两个民政干部也在旁边一齐跪下。纸钱点燃时,奶奶仍然小声祷告:“乖乖,今天公家来人带你回家,你从此也有伴儿了,你就放心地去吧!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把你当作我家老大,我陪着你,你也陪着我,我们都不孤单。”
享受烈属待遇的奶奶91岁时走了,走的时候很安详。清醒的时候,她说过,她一定能与我的大伯父相见,也一定能见到那位我们曾经跪拜过多年的另一位烈士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