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手机使用行为与体育锻炼、超重肥胖、近视的关系

2023-08-26何杰魏愚张蕾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运动量电子书体育锻炼

何杰 魏愚 张蕾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根据近3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超过99%,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3.6 h[1]。这表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对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据调查,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5 h以上[2-3]。大学生长时间用手机上网不仅会引发手机成瘾问题,还会因为手机引起的久坐行为导致超重肥胖和近视问题[4-5]。近些年,我国青少年和成人超重肥胖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超重肥胖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6]。超重肥胖不仅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还会引起个体的社会适应和自尊问题[7]。

根据用且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UGT)[8],个体会基于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机功能,那些能满足个体需要的手机功能会被频繁使用。当个体形成自己的手机使用偏好之后,运动和生活习惯也会随之改变,继而影响个体的超重肥胖问题。研究表明,有些手机使用行为对超重肥胖有促进作用,例如王苏等人[9]发现,经常使用外卖点餐服务会增加大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而有些手机功能对超重肥胖有改善作用,例如Chen 等人[10]发现,使用手机运动类APP 可以增加个体的运动量并帮助超重肥胖个体有效地管理体重。对不同手机使用行为进行区分,才能帮助大学生趋利避害地使用手机,更好地预防超重和肥胖。

李亨等人[11]发现,体育锻炼和手机使用行为是大学生近视的风险因素,手机使用时间过长、熬夜、户外活动不足都会加重大学生的近视问题。以往的研究表明,有些手机使用行为,如观看短视频,容易延长上网时间、增加熬夜程度、减少户外运动频率[12],这无疑会加剧大学生的近视问题。但是,不同手机功能对大学生近视的危害是否相同,目前尚不清楚,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用眼和手机使用习惯,更好地预防近视。

1 研究对象、方法、工具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高职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包括手机使用时长、对不同手机功能的使用频率等)与体育锻炼、超重肥胖和近视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3 年2 月下旬在聊城、武汉、昆明3所高职院校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点,从每经过的3 个人当中邀请1 人填写问卷,简要介绍研究目的,获得被试的知情同意后开始填写问卷。作答时间为20 min,匿名填写。排除身体严重发育不良或畸形的被试,以及没有使用智能手机的被试。共发放问卷781份,收回有效问卷766份(回收率为98.08%)。其中,男性334人(占43.6%),女性432人(占56.4%);独生子女140 人(占18.3%),非独生子女626 人(占81.7%);年龄17~23 岁,平均年龄为(19.25±1.03)岁;无近视215 人(28.1%),近视300 度以内252 人(32.9%),近视300~600度252人(32.9%),近视600度以上47人(6.1%)(如果左右眼近视度数不一样,以平均度数为准)。

1.2.2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异常值的处理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法计算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被试的运动等级以及手机成瘾人数。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平均值差异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超重肥胖的预测分析。判定标准为а=0.05。

1.3 研究工具

1.3.1 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

用卷尺和电子秤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保留2位小数),然后计算被试的BMI指数。根据国际通用的计算方法,BMI=体重(kg)/[身高(m)]2。依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13]中推荐的标准,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1.3.2 手机使用模式问卷(Mobile Phone Use Patterns Questionnaire,MPUPQ)

该问卷由姜召彩等人编写[14],一共18 个条目,包含了拨打电话(包含网络电话)、自拍、给他人拍照、发送或接收短信、收/发邮件、网上购物、线上聊天、浏览在线网站(如QQ 空间、微信朋友圈)等18 类不同的手机使用行为。采用5点记分,从“从不使用”到“总是使用”分别记1~5分。在该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1.3.3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PARS-3)

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15],该量表包含三个条目,采用5 点记分,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三个方面测量被试的运动情况。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从1~5等级分别记1~5分,运动时间从1~5等级分别记0~4分,最终运动量得分为“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得分≤19为小运动量,20≤得分≤42为中等运动量,得分≥43为大运动量。在该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

1.3.4 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SV)

采用Kwon 等人编制的《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SV)》[16],该量表一共10 个条目,采用6 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1~6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手机成瘾倾向越高。在SAS-SV 上的总分≥32分可判定为手机成瘾。以往的研究表明,该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7],在该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2 结果

2.1 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体育锻炼情况、BMI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手机使用时长方面,平均每天使用手机3 h以上的学生占比75.1%,4 h 以上占比54.7%,5 h 以上占比34.2%,6 h以上占比21.1%。学生最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是线上聊天,如QQ、微信等(平均分为4.02±0.95),其次是手机支付或手机银行转账、听音乐或下载音乐和浏览社交网站(平均分分别为3.69±1.06、3.43±1.02、3.32±1.08)。手机成瘾倾向平均分为32.20±10.46,手机成瘾检出率为54.2%。在体育运动方面,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比32.6%,每周运动3次以上的学生占比24.2%,有46.1%的学生每周运动量不足1 h,体育活动等级平均分为16.23±19.68,其中中等运动量占比15.14%,大运动量占比11.23%。超重人数占比15.14%,肥胖人数占比7.44%。与男生相比,女生手机使用时间更长、手机成瘾倾向更高、体育锻炼得分更低(P值均小于0.01)。具体见表1。

表1 被试的基本得分情况

2.2 体育锻炼、超重肥胖、近视与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和平均值差异比较

超重肥胖与手机使用时长正相关(r=0.15,P<0.01),与手机成瘾倾向和PARS-3 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值均大于0.05),与看电子书、玩游戏的频率正相关(r=0.14、0.13,P值均小于0.01)。超重肥胖个体与BMI 指数正常的个体相比,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更多(t=3.99,P<0.01),用手机看电子书、玩游戏、预订服务(叫外卖、打车等)更频繁(t=2.15、2.58、2.29,P值均小于0.05)。

近视得分与PARS-3 得分负相关(r=-0.19,P<0.01),与网上购物、看电子书的使用频率正相关(r=0.16、0.19,P值均小于0.01)。近视得分与手机成瘾倾向、手机使用时长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值均大于0.05)。

手机使用时长与PARS-3得分负相关(r=-0.19,P<0.01),与手机成瘾倾向和是否超重肥胖正相关(r=0.28、0.15,P值均小于0.01),与网上购物、听音乐、线上聊天、看视频、浏览社交网站、玩游戏等手机功能的使用频率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17、0.31、0.24、0.21、0.18,P值均小于0.01)。PARS-3 得分与手机成瘾倾向负相关(r=-0.23,P<0.01),与网上购物、看电子书和看视频的频率负相关(r=-0.13、-0.12、-0.12,P值均小于0.01)。具体见表2。

表2 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2.3 影响高职学生超重肥胖的因素分析

根据BMI指数,将被试分为体质正常组(593人)和超重肥胖组(173人),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0=否,1=是),将与超重肥胖有关的因素代入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性别和手机使用时长是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P值均小于0.01)。具体见表3。

表3 高职学生超重肥胖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影响高职学生近视的因素分析

以学生的近视度数等级为因变量,以手机使用时长、PARS-3得分、网上购物、看电子书和玩游戏的频率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PARS-3 得分、看电子书频率的解释力具有统计学意义(R2=0.05,β值分别为-0.11、0.12,P值均小于0.05)。

3 讨论

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中只有26.4%的学生达到中等运动量,10%的学生符合中央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中所要求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准(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30 min以上、每次达到中等强度及以上)。总体来说,大部分高职学生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个体的运动量与近视成显著负相关,运动量较大的学生近视度数较低。回归分析表明,运动量和用手机看电子书的频率可以预测高职学生的近视程度,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减少看电子书的频率对近视的预防有正向作用,相反,频繁使用手机看电子书、网上购物及体育锻炼不够,近视度数有增加的风险。在该研究中,近视与手机使用时长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5],可能的原因是,手机屏幕使用时间对儿童近视的影响比成人更大。

在该研究中,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占比22.6%,要高于陈婷等人调查得出的比例(16.6%)[18],可能由于大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逐年上升。超重肥胖与手机使用时长成正相关,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个体更有可能超重和肥胖。频繁用手机看电子书、玩游戏的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更大,可能是因为看电子书、玩游戏增加了学生的久坐时间,减少了学生的运动量,因而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和手机使用时长可以预测高职学生是否超重肥胖,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女生具有更高的超重肥胖风险。王苏等人[9]发现,大学生使用手机叫外卖的频率越高,超重肥胖率越高,该研究证实了这一结果。该研究中,超重肥胖与被试的运动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存在其他的调节变量。

该研究还发现,高职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54.2%,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过度依赖手机。这一结果与蒋先进、吴芳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19-20],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与男生相比,女生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更多、手机成瘾倾向更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21]。

4 结语

总的来说,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超重肥胖和近视问题与其手机使用行为有关。用手机网上购物、看电子书、看视频越频繁的学生,体育运动量越少;用手机看电子书、玩游戏越频繁,手机使用时间越长,高职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高;用手机看电子书、网上购物越频繁,学生的近视问题越严重。手机成瘾问题是高职学生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更高,更缺乏体育锻炼,超重肥胖问题也更加突出。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引导高职学生(尤其是女生)恰当地使用手机:第一,控制手机使用的总时长;第二,尽量减少看电子书、玩游戏、网上购物、看视频等手机功能的使用频率;第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加运动量。

猜你喜欢

运动量电子书体育锻炼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PDF格式电子书的制作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