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2023-08-26文慧玲李先雄王建平
文慧玲 李先雄 王建平
(1.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9;2.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0)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政课程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中提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体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校体育专业扩招,体育专业学生的数量不断上涨,但相对应的岗位数量涨幅不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过去,大学生被奉为“天之骄子”;现在,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已经需要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机[3]。这种巨变,很难把原因归咎于某一个方面。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走出教室、走上运动场,深入社会,锻炼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要相连接。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社会实践的渠道不宽,锻炼程度不够等,这些问题对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调查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现状并提出对策,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调研了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专科)、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5 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高尔夫运营与管理专业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共312人。其中,男生191人,女生121人;大一17人,大二141人,大三和大四154 人(见表1)。在体育院校男女生的比例大概是8∶2,按表中男女生的数据来看,女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比例要高于男生,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承受的毕业压力在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专业供需矛盾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人数多于大一和大二,由于越临近毕业,学生综合能力越强,其就业的思考也越多,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及反思的机会。
表1 参与社会实践问卷调查体育专业大学生基本信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学校官网等网络平台查阅与体育专业社会实践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并整理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该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访谈法
对体育专业的领导和教师、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有关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访谈,了解他们对体育专业社会实践的认知和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本科和专科有体育专业的5 所院校发放312 份问卷,合计收到问卷312份,有效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4 观察法
观察了近5 年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记录了体育专业社会实践的现状、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需求,期望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会更规范、安全和有保障。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男生占61.22%,女生占38.78%,在体育院校的总人数男生也是多于女生。按参加社会实践的年级来看,大一占5.45%,大二占45.19%,大三和大四(专科是三年制)占49.36%,大二、大三和大四参加的人数均远远多于大一。参加过5次以上的,占9.62%,参加过3~4次的,占14.42%,参加了1~2 次的,占56.73%,还有部分没有参加过(见表2)。可见,大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只参加过1~2 次。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通过学校组织的,占44.87%,自己寻找的,占35.26%,家人朋友介绍的,占12.18%,社团组织推荐的,占7.69%,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利用周末去社会实践的,占64.1%,连续一个月参加的,占24.04%,连续一年以上参加社会实践的,占3.85%,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占24.36%,大部分学生都是偶尔周末去参加社会实践。
表2 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
2.2 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机
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机有一定的差异,大一的学生对社会交往能力需求较高,大二、大三学生对获取社会经验的需求较高,大三、大四对提高专业的实践能力需求较高,还有较大比例的学生赚钱的动机较高。
2.3 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对社会实践岗位的期望和实际实践的岗位情况
从表3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期望能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和自己擅长的岗位。表4体现了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要参加的是兼职体育教师、俱乐部教练、体育赛事组织和裁判等社会实践,与学生所期望的岗位基本相符。
表4 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岗位情况
2.4 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收获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收获是教学能力和社会适应有明显提高,其次是提升了专业知识,并增加了经济收入,再次是提高了社会就业竞争优势,并增强了信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逐步了解社会需求的同时,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就业打基础。
2.5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有69%的学生认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渠道,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实践项目;有48%的学生认为,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有47%的学生认为,非校方组织的社会实践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容易上当受骗。在个人能力方面,学生认为在社会实践中,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占很大比重,其次是专业技能和其他。
2.6 对专业未来就业和发展前景的期待
从表5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觉得体育专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一般,有约28%的学生觉得很好,还有少数学生觉得很差。可见,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还需加强。
表5 体育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
2.7 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从调查结果看出,有82%的学生觉得社会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认为通过社会实践能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和工作经验来不断完善自己,在就业以后更好地适应岗位;较少的学生觉得无所谓和不感兴趣。
3 建议
体育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学科,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对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等,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锻炼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它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明确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4]。校方可以强调和教育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挑战和成长;组织学生分享社会实践经验和成果,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参与动机。
3.2 建立规范的社会实践管理机制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时间、地点等无法确定,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学校可以出台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规章制度,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制订详细的计划和方案,使学生在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为学生建立考评制度,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考评,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这些制度和措施来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提高参与度,从而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来引导、管理和监督社会实践活动。
3.3 加强社会实践的宣传和渠道推广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校内广播、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还有宣传栏、宣传册、主题班会等形式,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宣传,向学生介绍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和形式,使他们对社会实践活动有全面的认识,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氛围。在学校的组织下,可以到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单位参观,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如组织社会调查活动,邀请专家对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体育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联合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为体育专业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上的支持,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渠道的拓宽有重要作用,政府的政策导向是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建立实践基地的重要保障[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体育专业来说,由于其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这既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锻炼能力,又能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爱国意识、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校方可以联合社区、企事业单位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赛事,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参加体育竞赛等形式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运动会、知识竞赛、体育社团活动、学校运动会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学校、合作企业、家庭及社会各界力量,强化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促进人财物资源要素有效流动,真正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6],如引导学生进入社区健身房、社区体育公益活动,企事业单位进行赛事指导和组织,体育俱乐部实践教学等。
3.5 加强校内和校外的指导
指导教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重视对指导教师的选拔、培训、考核等工作,定期举办教师专业知识、指导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指导能力和水平,保证指导质量。同时,学校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还可聘请校外师资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模块和类型。学习借鉴国外高校课程模块的设置,在现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基础上再添加设置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选修课的学时[5]。充分发挥共青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优势,共青团有着特殊的紧密结构,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和组织优势,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组织优势[7]。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和管理,督促学生将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与指导,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 结语
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巨大促进作用,投入专项经费,加强校内外的指导,完善社会实践管理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作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也应不断尝试和探索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多样的社会实践中锻炼自身素养,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