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侨”牌,筑牢人才高地

2023-08-26李晟贾思言

人力资源 2023年8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人才

文/李晟 贾思言

作为当前中国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旨在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人才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要素,首都人才高地建设,既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也要注重疏解非首都功能区域的发展,以更大力度推动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畅通人才资源在国内国际的双循环路径,另一方面,要明确人才高地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人才数量累积,人才是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重要的疏解要素,疏解也不是简单的搬离或迁移,要探索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就要将人才资源盘得活、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作为连接中外的天然纽带,华侨华人借助其独特优势,成为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服务好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工作,是京津冀地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推动人才资源“双循环”发展

京津冀是全国人才高地,但域内人才分布与流动并不平衡。长期以来,首都效应所导致的人才“极化现象”十分突出,津冀处在引才留才的“下风口”,域内人才冗余与人才短缺并存,影响了区域经济结构与空间布局重构,成为制约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堵点。为此,要加大力度推动人才资源的“双循环”发展。

一是吸引更多侨资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进驻,聚集侨海人才。这些机构不仅可以助推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还可以作为人才归国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孵化器,为以侨带侨、以侨帮侨提供重要依托。例如,“侨梦苑”是在京津双城联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设立的,旨在吸引海外华商、专业精英来津创新创业。落户“侨梦苑”的侨资项目全部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关优惠政策,并针对侨商不同需求,对落户侨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量身商定具体扶持政策;侨资企业可享受科技型企业等各类专项资金补助,并且在供水、燃气、供暖、排污等方面享受生产运营扶持政策。

二是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对接海外人才。面向特定产业领域,获取目标人才或团队信息,建立高保密级别的全球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和人才地图,发挥侨界团体的联结优势,搭建侨界团体、主管部门、需求单位的三方信息共享机制,结合国内需求实际及时、精准对接,由主管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达到匹配与契合、落地即产出的人才引进效果。依靠对大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构建侨海人才数据平台,实现全球搜寻,消除人才引进中的信息不对称,推进高层次人才智能匹配。

三是建立开放的人才共享机制。秉持开放思想,加大国际人才交流力度,持续加强国际技术交流。推动高素质公共服务人才资质互认,引进先进地区的职业培训体系,培育高素质公共服务人才。“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明清除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推动国际高端人才的京津冀统一互认,按照三地最优、统一标准的要求,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在京津冀区域给予外国高端人才最长工作许可期限。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实现京津冀三地的互利共赢,首先要实现人才的互利共赢。在下一步的政策制定中,要根据京津冀三地的发展功能布局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一是不断完善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在户籍、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上不断优化,持续解决人才面临的现实问题,推动人才更方便、更自由地流动。提升创新能力、优化技术交易中介市场,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的制度难题。研究推动北京创新生态向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河北保定、石家庄等区域的整体复制,协助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以便吸引更多的技术和成果在津冀转化落地。

二是依据一体化规划,打造人才协同发展新平台。充分发挥三地的文化、产业、生态等优势,合力打造全球人才向往的世界级城市群。2022 年天津成立了天津市首家“海归驿站”,依托法律、金融、政策、创新创业、联谊交友、文化宣传六大板块,重点聚焦留学回国人员实际需求,提供营商政策、知识产权、银企对接等全周期、全领域、全流程服务。天津逐步将“海归驿站”打造成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技合作、企业孵化、创业服务、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为来津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营商政策、知识产权、银企对接等服务,为推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落地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是营造开放多元的人才发展氛围。人才是创新的主体,而创新成功不是必然结果,只有充分包容失败结果的存在,持续鼓励人才、支持人才的发展,才是守住创新源泉。此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先后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出台了外国人“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极大便利了国际人才来华旅游及短期商务活动。此外,京津冀应以智慧物流建设为载体,统筹航空、公路、铁路和港口,统筹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构建三地物流企业、商贸企业、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政策制定者等共用、共享的“物流数据资产生态”,促进航空、陆运、港口不同数字化平台数据、流程的统一和标准化,以畅通的数据流引领区域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促进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

打好“市场配置+行政调节”组合拳

基于目前国内国际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京津冀地区要在推进现有人才政策落地落实的基础上,加强行政和市场双轮驱动,创新人才引聚机制与模式。

一是推动政府在人才工作中从主导向引导转变。在区域协同工作中,京津冀三地应建立起基于人才一体化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体系,着力实现利益成果分配按贡献共享,切实落实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在平台载体上,可以采用“互联网+人才”模式,建设京津冀区域人才共享信息化平台。从“虹吸”走向“辐射”,功能化的效果已经得到初步显现,这是一个过于集中的高端人才逐渐被稀释的过程。

二是进一步提升人才承载主体在人才工作方面的自主权,构建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主、政府引导为补充的人才引进体系,激发创新主体人才需求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能力,支持国内高层次人才猎头和专业中介的发展,为创新主体引进人才培育自主可靠的多元化渠道。

三是对标国际先进人才服务与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可持续发展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互认机制。加强国际人才认定标准的国内转化工作,自主建立高水平人才评测体系,发动侨界学者、团体、智库的群策群力,提取发达国家的人才竞争先进经验和优势地区人才发展的有效成果,从人才评价、奖励、培养等多维度打造符合首都和京津冀地区要求的全方位人才可持续发展体系,加快提升人才竞争力,在新发展格局下抢占人才先机。

不难看出,一系列务实而有效的服务措施,汇聚了多方“侨”力,各地也打出一手优秀的“侨”牌,让政府的服务更智慧更灵活,从而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众多海外华侨的家,成为创新创业侨胞们的福地。有目共睹的是,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促进了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这很大部分得益于青年活力和新侨力量。在笔者看来,这些服务举措也是京津冀地区面向40 万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发出的真诚邀请,希望他们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人才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人才
人才云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