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思政育人体系的逻辑探究

2023-08-26祁雪峰郑晓坤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新时代

祁雪峰 郑晓坤

摘  要:新时代北斗精神以“自主创新、开创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为核心内核,将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全过程,对创新育人理念、拓宽育人特色、彰显育人效能、打造卓越新工科院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北斗繁星”育人体系为例,从理论、实践逻辑双重层面出发,揭示新时代北斗精神与高校思政育人实践相融合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北斗精神;思政育人;逻辑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1-0165-0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使得我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新时代北斗精神以“自主创新、开创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十六字方针为基本内涵[1],以国为重是新时代北斗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它不仅具备了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而且还包含了不断创新奋发的拼搏基因。将新时代北斗精神内核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逻辑:“新时代北斗精神”的思政育人价值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并表示:“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2]。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讲话对于工科专业学子的思想引领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主创新,探索思政育人理念

“自主创新”是北斗工程的核心价值。北斗系统是几代航天人二十几载风雨兼程的心血,面对重重难关,北斗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行稳致远,敢于接受新挑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北斗三号系统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说,“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追赶和超越”[3]。当时整个团队闷着头向前,在重压之下,啃下了自主创新这块“硬骨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以自主创新的“北斗精神”为指引,创新思政育人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思政育人工作,思政育人与学科特色相结合;坚持思政育人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坚持全面发展原则、全程育人路径、全员育人主体,积极探索打造具有鲜明的电子信息学科特色的“北斗繁星”思政育人体系;创新基地—工作坊—品牌活动三位一体思政育人实践,大力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科学有力地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开创融合,拓宽育人特色优势

“开创融合”是北斗工程启动以来一直坚守的精神,也展现了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北斗人高瞻远瞩,致力于推进多系统融合发展,搭上了时代前进的首班车。自北斗系统问世以来,始终秉承“开放、兼容”的发展原则,与众多国家在卫星导航系统领域保持互促共进的伙伴关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积极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的“开创融合”理念,以打造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开创“气象+”“+信息”的学科融合品牌,提升气象学科,拓展信息工科知名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承好、弘扬好新时代北斗精神为指引,以“四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加强党建引领功能,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将思政育人与电子信息学科相融合,突出卫星通信与导航的研究特色,发扬北斗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引领青年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育人”和“育己”相融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杰出人才。

(三)万众一心,彰显协同育人效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是以“万众一心”的人民力量作为其制胜法宝。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国家统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背景下,全体北斗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北斗工程如期建成。这不仅彰显了全体北斗人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北斗繁星”育人体系遵循“北斗精神”的“万众一心”理念,汇聚多方力量,构建多维协同育人共同体。以“五有能力”专职辅导员为主体,聘请德高望重老教授担任德育辅导员、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助理辅导员、校领导担任班主任、优秀校友和企业代表担任生涯导师、关工委同志担任校史校情导师、全国劳模担任思政教授,构建校内外互动、专兼职联动的“1+N”思政队伍。创新党建与思政课形式,打造“信念型、实践型、榜样型”的“三型”思政育人课堂。创新意识形态“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的形式,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北斗繁星”官微。官微特设“云学思政”“信念领航”线上栏目,开启师生“云互动”,使教师成为天天见面的“辅导员”,抓牢抓实网络思政育人阵地。

(四)追求卓越,打造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

北斗工程致力于“追求卓越”这一目标。北斗三号第九颗卫星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在某关键单机测试中发现了一个仅有1纳秒的不正常跳动。1纳秒短到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但是对于高精度要求的航天产品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问题。这短到难以想象的微小误差很可能对整个工程造成质量上的隐患。失败是差一点点的成功,但对于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来说,差一点点也不行。为了北斗三号任务的全面成功,北斗人始终秉承着精益求精、严慎细实的态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北斗繁星”育人体系始终坚持“追求卓越”的品质,在育人工作上做细做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育人原则,从学生成长的基础层面和发展层面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诚信担当、身心和谐、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实施全程育人的路径,构建了“生涯面对面”“师生面对面”“朋辈面对面”三位一体的贯穿大学四年的思政辅导体系;实现全员成才的育人目标,设定“信念之星”“志愿之星”“文体之星”“励志之星”“学业之星”“科创之星”“团学之星”“班干之星”“班导之星”“生涯之星”等十大之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的电子信息领域的“北斗繁星”。

二、实践逻辑:“新时代北斗精神”思政育人功能的逻辑展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新时代北斗精神为纲,将“自主创新、开创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贯穿始终,创新发起了“北斗繁星”育人体系。创新建设“北斗繁星育人基地—工作坊—品牌活动”三位一体的育人实践,形成“北斗繁星1244”思政育人工作法:建立1个北斗繁星育人基地,依托2个育人主体(“1+N”思政育人队伍和“1+N”协同育人基地建设),搭建4个育人平台(三微工作坊、三美工作坊、三创工作坊、三涯工作坊),发挥4个育人功能(党建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培养修身明理、躬身力行的新工科创新人才。项目启动以来,主要解决教育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业轻素养、重两头轻中间”三大问题。通过坚持全员成才的育人目标、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全过程育人的实施路径,创新育人理念、育人主体和育人实践,实施成效显著、成果丰富。

(一)传承北斗精神,坚持全面发展,创新思政育人理念

传承“北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学院创新打造“三微工作坊”,通过点单“微心愿”、开设“北斗讲坛”,邀请北斗领域专家宣讲“北斗故事”,传承“北斗精神”,打造“初心班”“云学思政”等“信念型”党课,明理增信提升教育引领力;点单“微服务”,学院精心设计“实践型”党课,将学习阵地从教室小课堂搬到社会大舞台,实现群众“点单式”需要,引领学生积极践行“北斗精神”,打造义务维修、科普进课堂等“实践型”党课,躬身力行提升教育鲜活力;点亮“微星光”,打造“榜样型”党课,深入挖掘榜样示范作用,选树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传承“北斗精神”的优秀学子。学院通过“三型”党课的开展,将传承“北斗精神”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践行“北斗精神”,增强使命担当。学院以全面发展育人原则为出发点,创新打造“三美工作坊”,以美育与德育相融合,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品德美、心灵美、修养美的“北斗精神”践行者,提升学生的诚信担当、身心和谐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努力成为“开放融合、万众一心”的“北斗精神”践行者,潜移默化提升电子信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弘扬“北斗精神”,追求创新卓越。学院创新打造“三创工作坊”,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创意三个方面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通过打造“北斗繁星学科竞赛班”和“科技之光”学生科创团队,举办“致匠心”科技文化节等,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科创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以丰富校园文化为抓手,设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电子工程师协会”“科技之光”等社团,连续10年举办“科技文化节”,承办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举行“勤笃论坛”,成立学生生涯发展中心,学生社会实践足迹遍布苏北、西部等地,将学生能力提升、职业选择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筑梦科技强国的信念热情[4]。

(二)打造“北斗平台”,实施全程育人,拓展思政育人阵地

依托“北斗繁星”官微,抓牢网络思政陣地。学院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运营“北斗繁星”官微,紧密围绕学院“北斗繁星”育人体系,给学生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着力打造北斗平台。从新生入学至毕业,贯穿四年本科阶段,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推送有效信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精准为学生提供学业、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建设“北斗繁星”基地,抓实育人思政阵地。学院将“北斗繁星”育人体系落脚于实践,建设四大特色基地:三微工作坊、三涯工作坊、三美工作坊、三创工作坊。结合电信院工科生特点,从学生成长的基础层面和发展层面构建“理想信念、诚信担当、身心和谐、专业素质、人文素养、科创能力”六大素质能力模块,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的电子信息领域的优秀人才。

“三位一体”贯穿大学四年,抓强实践育人全过程。学院依托“三涯工作坊”(学涯、职涯、生涯),构建“生涯面对面”“师生面对面”“朋辈面对面”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贯穿大学四年,确保全过程育人。通过实践育人,帮助所有学子在读期间实现“五个一”的目标:参加一个学生组织、参与一次学科竞赛、申报一个创新项目、申请一项发明专利、获得一次荣誉称号。

(三)锻造“北斗工匠”,实践全员育人,拓宽思政育人主体

打造“1+N”协同育人队伍。汇聚多方力量,构建多维协同育人共同体。以“五有能力”专职辅导员为主体,聘请德高望重老教授担任德育辅导员、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助理辅导员、校领导担任班主任、优秀校友和企业代表担任生涯导师、关工委同志担任校史校情导师、全国劳模担任思政教授,打造校内外互动、专兼职联动的“1+N”协同育人队伍。

构建“1+N”协同育人基地。抓住校地融合契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以学校学院教育教学资源为主体,积极推进院地融合、院所共建、院企协作,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党团建设基地、实习实践基地、优质就业基地,形成多元化、多层级的“1+N”协同育人基地。

创新“1+N”课程育人体系。围绕“九个一”工程,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课程育人大格局,形成“学科导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选修课—学科讲座”课程思政体系。推进以“学科德育”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革新课程思政教学,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融入课堂各个环节。确保人人讲好中国信息与通信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故事,讲好老一辈专家传承“北斗精神”、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奋斗的奉献故事,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打造“北斗繁星”,实现全员成才,形成思政育人格局

制度保障,北斗繁星筑梦。加强顶层设计,学院成立“北斗繁星”思政育人体系工作组。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全体院领导、系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全体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工作小组;由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全体专任教师为成员的导师小组。出台制度保障,制定《电信院“北斗繁星”评选办法》等制度文件,促进人才培养制度化、公开化、规范化。强化阵地建设,加强班级、宿舍、课堂联动,通过“北斗繁星”一班一品建设等,制定班级、宿舍管理制度,评选优秀班集体、流动红旗宿舍。

科学规划,北斗繁星启航。学院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依据学生四年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制定《“北斗繁星”启航》手册。手册分为“把握心态、走进学院、读懂专业、成为最闪亮的那颗星、快乐生活”五个篇章,全面细致为新生提供大学生活指导和帮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支持。

朋辈引领,北斗繁星闪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新工科人才。学院牢抓学风建设主线,充分发挥先锋榜样示范作用。每年6月,学院召开“北斗繁星·生涯先锋”表彰大会,表彰毕业班“生涯之星”——留学先锋、考研先锋、就业先锋、研究生发展先锋,推进学院学风建设;每年12月,学院开展“北斗繁星·励志成才”表彰大会,评选出“信念之星”“志愿之星”“文体之星”“励志之星”“学业之星”“科创之星”“团学之星”“班干之星”“班導之星”“生涯之星”等十大星星,肯定优秀学生代表的突出表现,营造勤奋学习、奉献他人的良好氛围[5]。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其“自主创新、开创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基本内涵熠熠生辉,我们要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全面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与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 传承好、弘扬好新时代北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四十八[N]. 人民日报,2021-12-14(02).

[2] 海口网.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弘扬北斗精神,创造更大荣光[EB/OL]. (2021-12-16). 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21-12-16.

[3] 千龙网. 弘扬新时代北斗精,服务全球造福人类[EB/OL]. (2021-12-14). http://dangjian.qianlong.com/2021/1214.

[4] 陆玲. 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全新探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7(01):1-3.

[5] 李晓菲,黄观文,等. 融入北斗精神的卫星导航类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J]. 测绘通报,2022,6(15):13-16.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新时代
立德树人任务下学士导师制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高校现有思政育人机制工作改进探析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