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校史资源应用的向度与策略研究

2023-08-26屈珍国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7期
关键词:大思政思政教育应用策略

屈珍国

摘  要:“大思政”课程的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主要路径,能够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搭建大资源平台,持续推动大学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校史资源是精神资源的凝聚,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校史资源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然后研究了校史资源在大学“大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校史资源;思政教育;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1-0001-04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高校应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思政课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课程,善用“大思政”课,是提升思政教育课程育人效果的重要突破点。十八大以来,思政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日常的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大思政”是新时代推进思政教育课程的重要理念和要求,高校应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大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校史资源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记录了学校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学校在思政教育上发挥校史资源优势,能够提升思政教育育人效果。

一、大学校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校史资源,通过榜样力量引导大学生努力奋斗

校史记录了前辈先驱们创建学校的奋斗历程,记录着他们的人生轨迹,体现着先辈们为创建学校而努力奋斗、无惧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学习校史、了解校史,可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这也是树立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需要。高校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这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锤炼学生的坚强意志,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促使学生能为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而努力奋斗。校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具有导向价值,前辈们在创建学校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对大学生的“三观”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应用校史资源,培养大学爱国爱校意识

校史资源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凝聚力,认同校园文化,提升自豪感。校史资源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传承发扬的宝贵文化财富、精神财富,是大学校风、办学理念等全方位的凝聚。学生天然对校史有亲近感,且校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极为亲近,在思政教育中应用校史资源,可激发学生的爱校意识。

校史包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运用校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觉醒。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普及的今天,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社会的机会日益增多。大学生虽然已成年,但是由于缺乏社会历练,心智尚不成熟,仍然容易受到诱惑,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尤其是网络上一些“公知”不断抨击国家,掀起舆论风暴,大学生作为网络的资深用户,很容易受到误导。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为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我国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背景下必须要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的关键[2]。大学校史资源中蕴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校史见证并记录了无数先辈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不惜牺牲生命、前赴后继的无畏英勇之精神。运用校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以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应用校史资源,潜移默化熏陶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在思政教育中应用校史资源,能发挥校史资源的德育价值,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校史资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应充分挖掘校史資源,在学校的文化墙、教学楼等处张贴学校的创办过程、优秀校友、校训、办学宗旨等内容,可供学生随时随地观看,使学生了解学校,汲取精神营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不自觉地感受到校史资源在思想层面的引导和激励。

校史资源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真实地记录着学校的发展轨迹,是大学思政教育中资源最丰富、精神最浓厚的生动教育资源,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轻松融入校园,不显突兀,也不会因为教育目的强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更因其真实性而使学生相信,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引导学生、激励学生、陶冶学生,培养出思想政治素养较高的大学生,保证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力量[3]。

二、校史资源在“大思政”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的思政教育有一定的要求。在育人方面,思政教育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有较高的要求,也对所有教职工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教书育人的职业素养,也应具有爱党爱国的政治自觉,要积极将思政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构建育人大格局。其次,应注重在思政教育中合理运用育人“元素”,也就是育人资源融入教育时应流畅、衔接自然,注重把控教育资源使用的度,教师应充分挖掘资源与案例,挖掘其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丰富思政育人素材。再者,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教师应注重育人方式的创新,用“心”教学,潜移默化地在专业课中融入育人导向,实现教书育人有机结合。最后,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以身作则,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4]。大思政课堂构建应着眼于“大师资”“大平台”“大资源”的建设。这些关键环节与校史资源运用挂钩,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校史资源,课上挖掘、利用校史资源,课下将校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开拓校史资源育人渠道。

(一)着力建设“大师资”队伍,促使教师掌握校史资源

教师是学校育人的主体力量,是学校教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构建好“大思政”课堂,做好思政教育,首先应着眼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大思政”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思政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关键途径,思政教师承担着重要职责。《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出“大师资”队伍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队伍,为大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应注重对教师专业素质、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应着重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杜绝教师言行不当的情况的发生。严格监督教师的师德、师风,对于言行不当的教师严惩不贷。招聘教师时应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历不能成为唯一的招聘门槛,还应考察教师的授课能力,引进高素质的思政教师人才。还应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必要时,也可引进兼职教师,补充现有师资力量的不足。

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丰富思政课内容、提升内容质量是核心。教师应具备充足的思政教育知识,能够在课堂上熟练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传授学生,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要求。校史资源作为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优势,教师应深刻理解校史资源,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一些教师未能认识到校史资源对于思政教育的意义,在课堂上也很少引用校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更多的是引用社会资源,例如社会时兴热点话题,社会上的平凡英雄事迹等。有些教师对学校的创建历程、办学宗旨等校史资料不够了解,难以有效地在课堂上应用校史资源。教师应熟练掌握校史资源,能够充分挖掘校史资源,引用校史资源。学校应高度重视提升教师对校史资源的运用水平,组织教师学习校史资源,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全体教师都应参与学习。

(二)充分挖掘校史资源,丰富思政教育资源

学校应充分挖掘校史资源的教育价值。可成立一支由思政教师组成的专门研究校史资源思政教育意义的队伍,全面展开挖掘工作,并将结果编撰成册分发给教师学习,方便校史资源育人功能的发挥。但开展校史资源挖掘工作的前提是制订工作制度,确定研究队伍的领头人,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校史资源挖掘工作能够协调、规范地进行。校史资源的挖掘可通过梳理与搜集学校发展的奋斗历史完成,校史体现着学校的创建过程,包含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这些历史记录以书籍、照片、影视、音频等不同形式存在着,工作人员应将这些资料分类、集中整理,可按照学校发展时间线进行排列,清晰地展示出学校的发展轨迹,方便学生与教师观看、全面了解学校。提取校史资源中的典型事迹、榜样人物所体现的精神财富、经验启示等,记录成册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影像资源或者幻灯片等,方便教師在课上随时使用。

充分挖掘校史资源体现了大思政当中“大资源”的思政教育理念,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上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思政教育。一堂优秀的课堂离不开质量过硬、储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资源,是实现大思政课的必行之路。校史资源能满足思政教育的资源要求,因此,在思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高校可充分挖掘校史资源内在的育人价值,发挥校史资源的育人功能,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三)课堂融入校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校史资源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是大学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思政教育素材。经过专业团队的充分挖掘,再经过熟练掌握,教师便可以逐步在课堂中引入校史资源教育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可运用校史资源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奋斗精神、职业道德等知识时,可引入优秀的校友事迹、革命先辈的奋斗事迹,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根据所授内容将校史资源作为引入、切入或转折点,但在课堂引入校史资源时应注意把握节奏,不能一味地讲述校史资源的育人元素,本末倒置。

引入校史资源的同时,教师也应创新思政教学模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学水平。课堂应用校史资源时应结合大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例如影视、音频、漫画、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思政课程枯燥无趣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可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校史文化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形成师生良性互动。

(四)拓宽校史资源教育渠道,实现全过程育人

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育人是大思政教学理念的体现,拓宽校史资源教育渠道也是建设教育“大平台”的要求。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在思政教育中应用校史资源,同样应融入课下的日常生活中,拓宽校史资源教育渠道。

1. 依托校史馆,进行新生入学培训

思政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从大学生新生入学开始就应接受教育培训。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受教育的起点,对大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5]。若学校内有校史馆,应在新生入学后就组织学生到校史馆参观学习,了解学校。若学校没有校史馆,可通过讲座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内容应包括校风校训、办学宗旨、办学过程等,奠定学生思想政治基础,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丰富校史教育形势

可设立校史文化活动月,通过演讲、微电影、纪录片、广播等形式传播校史资源。建设校史文化廊,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先进的3D和VR等信息技术再现校史人物、事件活动场景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强化对校史的真实体验。还应建立校史资源学习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优势进行教学和各种宣传活动。例如可在网络平台上传学校的校训由来,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的由来,学校的优秀校友等校史,方便学生随时观看。还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校史文化讲座,进行在线学习交流,拓展校史资源的学习渠道。也可以举办有关校史的竞赛,例如征文、摄影、短视频创作等,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校史资源中包含的精神财富,塑造健全的人格。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生活

校史资源属于校园文化资源,应将校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校史文化资源营造思政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设置校史通识课、编写校史教材,促进校史资源学习的规范化。还可在校内文化墙、教学楼走廊、宣传栏等地张贴校史资源的海报,大力宣传校训、办学宗旨等,打造优秀校史人物的雕像等标志性建筑,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4. 拓展实践学习

除了组织学生参观校史文化馆,还可组织学生到当地有关校史中记录的伟大人物、伟大事件的相关纪念馆中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实践学习加深学生对校史学习的理解,通过学习体会实现自我认识的升华。

三、结语

校史资源是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大思政”的教育理念下,运用校史资源进行思政教育符合“大思政”理念中的“大资源”构建要求。“大思政”视域下应用校史资源,首先应建设“大师资”队伍,使教师熟悉掌握校史资源,灵活运用校史资源,培养出一支知识储备足、教学能力强、政治素养高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团队,充分挖掘校史资源,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应搭建校史资源教育的大平台,课上充分引入校史资源,课下还应拓宽校史资源的教育渠道,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开展实践活动,使校史资源教育充分融入学生的思政教育当中,切实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雯婧. 全力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N]. 天津日报,2023-01-14(04).

[2] 海日罕,思勤途.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实践研究[J]. 中国军转民,2022(24):58-59.

[3] 曹军. 校史资源在高校三全育人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 公关世界,2022(23):116-117.

[4] 夏永林,陈盼盼.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研究[J]. 北京教育(德育),2022(12):48-53.

[5] 曾玲. 浅谈校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高校后勤研究,2022(09):60-61+68.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大思政思政教育应用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