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参与儿童友好社区的双元价值共创研究
2023-08-25魏莞月杭行
魏莞月 杭行
[摘 要]近年来,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促进了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发展,吸引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文章以TM早启教育為例,分析其独特的双元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共创模式,以期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实例借鉴,为儿童友好社区双元价值共创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企业;儿童友好社区;双元价值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2.066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2-0203-03
0 引 言
儿童友好型社区以社区为基础,以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为原则,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保护儿童的权利,为18岁以下的儿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安全友好的全方位服务。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源于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立,是儿童友好城市的浓缩单元,当前主要有探索参与型、交往聚集型、空间吸纳型、周边离散型4种形态[1]。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强调城市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儿童的“生存、发展和参与权”是保护和发展的核心。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制订并推广了“国际儿童友好城市计划”,从根本上促进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截至目前,在全球获得“儿童友好城市”官方认证的城市已超过400个,这些城市主要着力于儿童友好户外游乐空间的打造、保护和发展儿童权利的组织机构建设、儿童相关法律的建设、儿童安全保护的建设等。在儿童友好城市得到认证发展后,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不同于商业企业以创造经济价值为首要目标,社会企业强调组织运用商业化的方式创造社会价值以解决社会问题(包括教育、养老等),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目标[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社会企业研究”课题组在《国家治理》周刊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参与认证的社会企业合计67家,居全国第二;四川省成都市为社会企业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当前,成都市社会企业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其创立和发展对于繁荣区域经济、增进公众福利都起到显著作用。大多数社会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它们植根于社区,直接回应社区需求,依据不同的社区问题和资源禀赋进行运营。以儿童教育类社会企业为例,这一类企业致力于为社区普惠儿童教育服务提供方案,并将“多元、共创、专业、高效”的价值观融入社区普惠教育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中。社会企业的双元价值创造为探索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新路径,全面构建儿童友好城市均具有重大意义,成为值得关注的新方向。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儿童友好社区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4个方面,包括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主要参与者、儿童社区安全、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一是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主要参与者方面。有学者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4个层面分析了主要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互动关系[3-4]。池丽萍强调,儿童发展权、参与权的充分实现离不开社区软件环境的营造,需要各领域研究者、家庭、学校、社区其他单位、社会工作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多方力量联动,共同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从政策倡导到实际落地的跨越[5]。二是儿童社区安全方面的研究。现有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提取出评价社区环境下儿童出行安全的相关指标,构建包含“机动车交通环境”“步行/骑行环境”“其他指标”三项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框架[6-7]。三是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方面。有学者基于实地调研和场地分析,根据当前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从儿童使用的角度归纳总结社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从社区花园设计、参与主体意识和多方合作三方面提出改造策略[8-10]。四是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评价指标方面。通过梳理国内相关文献,进而整合出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评价体系,将评价指标进一步转化为易量化的体系[11]。
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先前文献对儿童友好社区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考虑到社会企业参与儿童友好社区构建以及多元主体(包括社区党委、儿童、家长、社会企业等)进行双元价值共创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儿童友好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社区治理方向,国内外研究都有较大的拓展空间。鉴于此,本文从双元价值视角(包括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社会企业如何参与新型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以期丰富儿童友好社区和社会企业相关研究,为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儿童友好社区积累经验。
2 案例企业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双薪家庭增多、早教意识逐渐觉醒等都使家庭对0~3岁婴幼儿托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促进0~3岁婴幼儿早教市场的不断扩大。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昂的早教服务价格、参差不齐的教育质量和良莠不齐的教师队伍。TM早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M)立足现实需求,将“每位儿童都能接受优质的早期教育”作为机构的愿景,将“致力于社区普惠早教服务方案提供”作为TM的使命,将“多元、共创、专业、高效”作为国内首个专注社区普惠性早教产品研发与推广的社会企业的价值观。TM一直在不断探索既能保障服务质量,又具有普惠性质的早教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TM创立了“TM亲子园”品牌项目,研发了200节0~3岁家庭社区亲子课程,并在一年半时间内,为全国17个省200多家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服务。TM在2018年获得了社创星与成都市工商局认证,成为成都首批社会企业之一。
3 双元价值创造
3.1 社会价值创造
在前期的实践中,TM从最初的项目执行转向做服务技术支持,2017年2月,面向0~3岁的社区家庭亲子课程正式上线。立足于社区普惠性服务,提供了约200节体系课程,并且所有课程都回归生活的内容设计,以及向生活延伸的服务场景。上课地点不局限于社区场地,还延伸至公园广场、家庭。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效率,TM把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预计时间、教师指导语都写得非常详细。课程结束后教师还会安排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家庭作业,从而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动。
与商业机构高昂的材料费用相比,TM提供的相关产品具有以下明显优势。一是价格优势。TM进入社区采取的是高品质内容、低营销策略,减少了营销与地推费用,进入社区后把早教服务融合在居民的生活中,降低了成本,保障了价格。二是课程材料的可获得性。课程对材料没有任何要求,家长只需为学习付费而不用为材料付费。三是互动延续性。因为部分材料可以从生活中获取,所以家长回到家中可以与孩子反复互动,延伸学习场景。四是距离近。立足社区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家长和孩子往返商业机构的交通成本。
TM与社区的合作模式为TM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合作,在社区公共空间内建设并运营亲子园,为社区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离家近、可负担、高质量的亲子早教服务,社区只需提供50~80 m2场地即可零成本引进亲子园。居民以远低于市场价的费用,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同时,基于社区营造的理念,优选社区内全职妈妈、退休妇女等参与课程组织与场馆维护,动员家长成立家长联谊会,增强居民自助互助。
3.2 经济价值创造
TM致力于推动社区普惠早教,这种模式与传统的商业早教在两个维度上存在差异,也直接导致其运营模式存在不同。
第一,目标人群不同。如果把家庭按消费能力比作一个金字塔,传统的商业早教主要关注的人群集中在塔中间的50%,即有一定付费能力和意愿,而又无法从容负担商业收费的家庭。目标群体不同,运营模式也不同,TM与社区合作更加紧密,通过招募和培训全职妈妈、社区阿姨参与服务提供。为收入中等偏低的群体提供服务,需要更多社会动员的方法来降低传统商业的利益。
第二,流量逻辑不同。商圈店的覆盖半径5~10 千米,社区店的覆盖面很难超过3千米。一个商圈店潜在的用户数量是社区店的10倍以上。为了触及目标用户,商圈型的流量逻辑是靠商圈自身流量、联盟和大型活动等获取,而社区店更多的是对社区内自然流量的整合和深挖。因为用户漏斗的开口小,转化和留存是社区店的核心,这也决定了社区早教注定选择小空间、普惠性的业务模式。TM最初的业务模式延续了之前公益项目的惯性,课程低偿收费,其余服务免费。后来提出一站式满足家庭日常亲子服务需求的定位,将课程制改为会员制,增加了绘本借阅、主题活动、联盟服务等多项符合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除了丰富服务内容,还不断扩大用户群体。
3.3 双元价值融合
2018年4月,成都市《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明确指出:经企业登记机关登记注册,以协助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治理、服务于特殊群体或社区利益为宗旨和首要目标,以创新商业模式、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所得盈利按照其社会目标再投入自身业务、所在社区或公益事业,且社会目标持续稳定的特定企业类型。以创新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企业,在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TM作为社会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形成了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社会组织“五位一体”的社区教育模式,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社区治理层面,TM有其特有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例如,以专业服务的形式汇聚社区居民,增强其所在社区共同体的氛围,打开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通道,以及促进最终参与治理结果的出现。实施“1+2”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与家庭互助模式,引导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参与社区互助,培育全民感恩回馈意识,推动社区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形成渗透式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探索儿童友好社区发展治理社区互助体系的构建,也为建设宜居生活社区贡献了智慧力量。
TM以社区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为出发点,向更多元、更深层次的社区服务探索。充分发挥社会企业的优势,融入社区,深深扎根于社区,更加主动地参与社区建设。由此可见,与一般的早教商业机构不同,TM承担了更多社区治理责任,开展了社区志愿者团队建设、组建家庭互助小组、环保教育倡导等一系列活动,以优势视角挖掘社区自身资源,营造良好和谐的社区氛围。
4 TM经验的启示
社会与社区,离不开人与人关系的链接,不同主体在互动中建立信任关系,方能相互扶持促进。TM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实例借鉴,与社区链接,本土化服务于社区,而后被社区接纳和信任,将社区中的不同主体更加紧密地链接在一起。在促进社区治理的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契机,实现多方共赢。社会企业是融合慈善与商业的混合型组织,以“商业为表,社会为本”的性質去自我造血,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它们必定建立更扎实的发展基础,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社区发展,充分发挥其“商业+公益”的优越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望,阳姗珊,陈问天.迈向儿童友好社区:解析框架、典型案例与施策路径[J].人权,2021(3):148-165.
[2]斯晓夫,刘志阳,林嵩,等.社会创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5.
[3]李辉.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中的儿童参与:价值定位与主要路径[J].少年儿童研究,2022(4):
5-13.
[4]杨怡妮.生态视角下特殊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初探:以春暖社工“快乐家庭手拉手”项目为例[J].社会与公益,2019(4):17-20.
[5]池丽萍.城市社区中儿童友好环境的营造[J].人权,2019(6):41-57.
[6]徐梦一,沈瑶,廖堉珲,等.基于国外文献综述的社区环境儿童出行安全评价指标[J].景观设计学,2020(8):10-25.
[7]GITELMAN V,LEVI S,CARMEL R,et al.Exploring patterns of child pedestrian behaviors at urban intersections[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19,122:36-47.
[8]沈瑶,廖堉珲,晋然然,等.儿童参与视角下“校社共建”社区花园营造模式研究[J].中国园林,2021(37):92-97.
[9]王楠,周建华,李旭.儿童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
118-125.
[10]王璇,吕攀,王雪琪,等.儿童友好型社区户外游戏空间营造研究[J].中国园林,2021(增刊1):62-67.
[11]胡心然,王霞.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评价指标综述
[J].景观设计,2021(5):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