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的江苏实践与创新

2023-08-25陆岳新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摘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引领江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鲜明旗帜。江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监测评估作为创新机制、重大策略和有效抓手。在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阶段,主要运用评估的方法,以中等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为参照构建指标体系,基于实践形成科学评估范式和评估制度,充分发挥“以评促建”的功能。在省域教育现代化建设阶段,侧重运用监测的方法,以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为参照构建指标体系,形成了以诊断、改进和预警为一体的监测制度,接续探索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模式,发挥了重要的评建效用。

关键词:监测评估;区域教育;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0-0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4-0013-03

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获得现代性的动态发展的长期过程。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江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以监测评估为创新机制、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助力教育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构建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江苏模式”。

一、机制创新:江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监测评估

江苏历来崇文重教、文教昌明。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内在要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两争一前列”指示的务实举措,也是引领江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鲜明旗帜。

自完成“普九”攻坚后,江苏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启了教育现代化的探索实践。江苏教育现代化以乡镇和学校为单位试点先行、区域推进并向全省整体推进。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在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江苏样本”。

江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率先开展评估与监测,全力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落细,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在试点探索阶段,省教育厅出台相关评估指标,在苏南地区启动教育现代化乡镇和教育现代化学校试点评估。在区域推进阶段,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为参照,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开展區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2012年,全省共106个、占比94.6%的县(市、区)通过评估并由省政府认定表彰[1]。为适应省域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2013年,以发达国家教育主要发展指标为参照,省政府出台《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2016年修订为《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并率先启动开展省域教育现代化监测工作,每年对全省(含高校)、13个设区市和包括国家级开发区在内的103个县(市、区)进行动态监测,全面研判省域教育现代化的进展程度,反映各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情况,引导和促进各地各校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2020年,全省监测得分90.3分,达到省政府规划的教育现代化目标要求[2]。

二、以评促建: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的实践探索

2007—2012年,为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我省实施了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与评估工作,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标准引领,创新评估机制,创新了区域教育评估的运行模式。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创建规划

以县(市、区)为单位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是我省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全面推进基本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滚动发展”的工作方针和“硬件从实、软件从硬、管理求精、质量求高”的发展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制订教育现代化创建规划,鼓励基础好的苏南县区示范引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苏中有条件的县区加大创建力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苏北县区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启动实施教育现代化。在鼓励县区整体创建的基础上,还注重引导苏北地区的县(市、区)分指标、分时段、分步骤创建,激发各地创建教育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全省率先达成创建目标[3]。

(二)注重标准引领,刻画发展蓝图

江苏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与评估,主要依据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进行。江苏准确把握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特点,以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价值追求,以构建国民教育、优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三大体系为主要任务,突出普及教育、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制度保障等重点要求,以中等发达国家教育水平为常模参照,研究制定了由三大模块16项指标组成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并由省政府颁发各地实施。建设标准就像指路明灯,引导各地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前行。

(三)创新评估机制,增强创建动力

评估标准确定之后,如何建立科学、公正、规范、和谐的评估运行机制,是能否发挥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最大效益的关键。其一是规范评估程序,架构了县区自评、材料评审、现场考察、评后整改四项评估程序;其二是强化评估管理,从架构评估组织领导体系、建立评估质量管理机制、严格评估结论审定等方面探索了一整套组织严密的管理制度;其三是注重评建指导,充分体现评估的专业性和公正性,确保教育现代化评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四是实行阳光评估,坚持把评估纪律看作是评估工作的生命线,构建阳光评估制度。

三、诊断与改进:省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的新理念新路径

2013—2020年,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县域基本教育现代化向省域总体教育现代化转型升级,我省依据省政府颁发的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启动并连续8年开展江苏教育现代化常态监测,持续推动与引领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基于数据治理模式,完善制度设计

在从县域基本教育现代化向省域总体教育现代化跨越的新时期,为实现评估范围全覆盖,省政府运用监测这一教育评估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从此前注重水平评估的结果性评价转向注重诊断、改进和预警的过程性评价,构建了“指标引领—动态监测—反馈改进”的评价体系,形成了数据服务决策的有效治理模式。监测指标采用CIPP評价模式(背景—投入—过程—产出模式),构建符合国际教育现代化总体趋势和江苏区域实际状况的指标体系,涵盖教育普及、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开放、教育保障、教育统筹、教育贡献、教育满意8个维度,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对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部署、新时代江苏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江苏教育现代化“五个转变”的精神内涵,具有很强的价值引领、问题导向和政策关联性。

(二)健全监测工作机制,保障监测质量

基于教育监测基本理论,构建了业务培训、数据采集、满意度调查、数据审核、统计分析、研制报告、新闻发布和数据反馈等流程,形成了鉴定、诊断、预警和改进的良性机制[4]。研发基于互联网的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统计分析的精准化、可视化和网格化的强化。委托江苏省统计局社情民意电话调查系统,对5万名学生、家长和3500名大中小学校长开展问卷调查。严格数据审核把关,架构了首填负责制、部门审核制、联审会审制等机制,确保数据真实可信。强化结果反馈,多种形式通报监测结果,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教育现代化建设动态。

(三)研制监测分析报告,服务决策咨询

基于数据统计分析,每年研制《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客观呈现江苏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总结教育现代化成效,深入剖析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研发年度监测报告的基础上,就大班额、学业负担、资源供给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研究,积极撰写专题报告,相继提供了《“适合的教育”实施状况报告》《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调查报告》《江苏义务教育大班额状况调研报告》等系列专题报告,为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江苏教育现代化评估与监测的实践,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评建成效。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更加凸显,各地党委政府总体做到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升,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直接拉动县(市、区)平均6亿元的经费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城乡办学面貌焕然一新。素质教育实施水平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并正在转化为生动样态。

评估与监测作为一种有效强效机制,在江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杠杆和引领作用,“评估也是生产力”是其最好的诠释与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葛道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深化教育强省建设[J].江苏教育,2019(10):7.

[2]江苏省教育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江苏实践[J].教育家,2019(28):8-9.

[3]陆岳新.江苏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与评估的实践[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 (1):65.

[4]陆岳新,洪港.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的国际经验与江苏行动[J].江苏教育,2017(66):24.

责任编辑:赵赟

收稿日期:2023-07-03

作者简介:陆岳新,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创新留学生培养方式,提高留学生教育品质
试用金融发展理论对高中生生活理财观念的影响
打造有品位的区域教育
江苏基础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新任务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