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五育”融合发展 特色创新赋能成长

2023-08-24杨林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2.0》《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部署实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教育赋能,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借力于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教育平台创新使用,建构智慧教育背景下的“五维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探索融合智能技术的五育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智慧五育”;智慧教育平台;全面发展

从教育信息化1.0发展到2.0,智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推动了教育生态的优化,也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强力支撑。近年来,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以“做最好的自己”为教育愿景,基于创新型数字化教育的总体思路,以智慧教育平台为保障,以数字资源建设为基础,探索了“智慧五育”课程实施路径,构建“学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精准监测的体育课堂教学,开展智慧美育课堂教学实践,搭建智慧劳育新场景,从而为“双减”赋能,让全校师生同心、同乐、同行。

一、坚持立德树人,精心培根铸魂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德育课堂,把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学生成长的精神名片。

(一)智慧赋能,精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以新媒体技术辐射课程思政资源,学校以“讲好爱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播种爱国种子”为核心,全力落实“四好”活动。一是“书记上好党课”,由党支部书记为全校教师上主题党课,同步进行视频转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二是“校长站好讲台”,由副校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学生授课,通过智慧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思政项目化学习,激发师生爱国热情,做好学生爱党、爱国的引路人;三是“教师做好讲座”,举行师德师风、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讲好党员故事,打造优秀思政教师团队;四是“学生讲好故事”,引领教师指导学生讲述中国故事,在视频号上进行节目展播,供师生学习,让思政教育随时发生。

(二)云端共享,丰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建设学科融合课程、红色教育课程、传统特色课程、时代精神课程、主题实践课程于一体的“五维一体”课程思政体系,运用数字信息技术丰富课程思政资源。以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学校夯实数字化校本资源库建设,丰富课程思政数字资源,面向全体师生开放47节沉浸式课程思政微课堂,推广家国情怀视域下的思政主题课程。

(三)多元活动,拓宽思政教育的主干线

学校建立并完善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模式,采用“云端共享”方式组织全校师生线上参观“雷锋纪念馆”,进行主题实践活动,师生共上一节“云端思政课”,深入认识雷锋精神;成立红领巾宣讲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开展“爱我家乡,唱响大连”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動,通过智慧平台的“关注交流”“班级风采”等栏目实时播报,丰富“云端家长学校”内容,实现家校联动、同心共育。

二、坚持以智慧人,培养创新人才

学校以智慧课堂建设为核心,探索精致教育的发展之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

(一)完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学校结合智慧教育实际,研究了智慧化数学课堂教学流程,通过“课前先动—自主行动—小组合动—人机互动—知识迁动—课后联动”六个环节,构建富有特色的智慧学习者课堂。课前先动即平台推送,资源前置,全面进行学情剖析;自主行动即创设情境,设疑启发,让学生借助智慧化学习工具,探究新知;小组合动即布置典型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进行展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人机互动即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多种形式在线互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知识迁动即随堂练习检测,答疑解惑,根据数据反馈,落实大规模的因材施教;课后联动即拓展学习内容,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完成知识监测,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延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

以木质类、铁环类、棋类、自制益智游戏四大类别古典益智游戏课程为载体,学校全力推进智慧教育融合下的古典益智游戏教学。木质类课程包含解构鲁班锁、立方体等木质结构的策略及方法;铁质类课程以解锁各种铁制机关锁具为主要内容;棋类课程以经典的数学题以及趣味数学题作为题材;在自制益智游戏课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亲手制作汉诺塔和七巧板,激励学生在动手实践、揭秘游戏项目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魅力。学校开设益智游戏“云课堂”,发布古典益智游戏探究性作业,以智慧教育平台为媒介,学生即时查阅,将游戏解法视频上传平台,教师精心筛选最优解法,生成二维码,分享到学习端,学生随时可以使用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进行学习,打破时空的局限。学校秉持智慧教育理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将静态的数学理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将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智慧化的方式进行呈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丰富了益智游戏“云课堂”数字资源。

(三)描摹数字画像,赋能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学校根据“大数据与个性化的精致教育”“行为评价与结果评价”等概念,全面推进数据驱动、资源行动、终端互动的有机融合,满足师生面向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与需求。学校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项目建设,为教师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助力。结合智慧课堂数据监测,教师随时提取学生的学习报告,学生利用终端随时随地完成作业,生成个人数据,为教师给学生定制个性化作业提供参考,实现“一生一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在移动终端实现即时批改反馈,自动生成整体数据报告,为教师提供科学数据;学生可随时查看教师批改,教师可通过推送微课、语音讲评等形式,指导学生自主订正作业。

三、坚持体育强人,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聚焦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体教融合,开展智慧体育活动,推进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开展多元活动,培养学生体质品格

为增强学生运动兴趣,让运动成为其必备的生活习惯,学校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利用终端设备,构建可量化、可记录、可分析的智能化评测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学校在广泛征求家长对欢乐跑活动的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激情欢乐跑”活动。

学校在保障学生安全运动的前提下,成立欢乐跑安全工作小组;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明确规范各年级跑步场地、跑步圈数和运动安全事项;各班级活动小组记录跑步圈数、人数等;班主任老师、分管領导每周进行欢乐跑活动总结。学校采集录入学生运动数据,建立数字化的体质库,通过体质监测的数据分析对比,找出问题,为实施体育健康规划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二)举行云端竞技,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学校以课外体育运动为突破口,通过体育作业打卡、“线上竞技小达人”大课间、体育运动会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锻炼兴趣,为学生搭建健身锻炼、打卡PK的线上竞赛平台。教师通过物联网、移动终端等设备,强化对学生体育运动的监督与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和运动的积极性。

四、坚持以美育人,提高审美能力

学校将“智慧领航”“情境再现”“学科融合”作为智慧美育课程实施的三大策略,塑造智慧美育新样态,助力学生美育素养提高。

(一)打造智慧教育空间,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学生建立“校—班—生”三级美育课程数字资源空间。学校数字资源,利用智慧平台建立线上美育课程,形成美育专题校本资源库,上传微课等资源,涵盖衍纸、超轻黏土等特色课程,供学生随时查看,获得审美体验。班级数字资源,依据不同学生艺术特长,建立班级特色课程资源库,学生通过平台随时随地将自己的优秀作品上传分享,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数字资源,打造学生线上个人作品集,开展个人线上作品展,搭建云端展示平台。

(二)优化美育智能环境,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学校以数字技术赋能学科融合,指导学生创作电子板报,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富有艺术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VR实验室功能,为学生带去多维度全新的视角与体验;举办“每日雅音”系列活动,开设“大同之星·曲艺专场”,每天由一个班级进行曲艺表演,并以数字化方式云端呈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审美素养显著提升。

五、坚持劳动塑人,实践多维智能

学校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劳动教育,使劳动实践与知识学习无缝衔接,培养学生劳动品质,创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一)聚焦育人本质,夯实劳动教育实施基础

以劳动素养为核心,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学校设有专职劳动教师,每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劳动课程。依托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中心”,建立劳动教育专题校本资源库,上传微课等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查看;开通线上学习平台,直播劳动课程,让学生随时获得劳动体验;举行线上劳动成果展示,让学生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二)聚焦素养提升,树立劳动教育特色品牌

通过线上与线下、个体与集中等方式,在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中实施劳动教育,开展班级体验日、年级主题月、学期活动季等活动。班级体验日,定制“岗位礼”课程,学生选定岗位,如小桌官、小门官等,进行劳动体验。年级主题月,每月开展劳动技能比拼,课上教师讲解方法和过程,并录制视频,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课下练习,磨炼技能。学期活动季,学校开展“以劳启智,砺身立心”主题劳动运动会,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劳动内容作为劳动运动会团队接龙比赛项目,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同伴团结协作,在劳动实践中接受教育,培养了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三)聚焦活动载体,彰显劳动教育精神内涵

学校开展多元劳动主题教育,设计“义工礼”课程内容,如走进养老院慰问演出、“我做一天小交警”等,让学生承担公民责任和义务;契合重要节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开学典礼等活动,开展日常劳动教育;邀请全国劳动模范纪兰香等先进人物走进校园,讲述先进劳动事迹。学校打造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校内开设绿色生态实践花园,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了解垃圾发酵等过程;以素质教育中心和劳动技能培训中心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让学生参与面点制作、木工、茶艺等劳动课程学习,并写下劳动日记,进行线上播报和展示,使学生积累劳动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钟柏昌,刘晓凡.论“五育融合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22(1).

[2]祝智庭,彭红超.技术赋能智慧教育之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10).

(责任编辑:李晶)

作者简介:杨林,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
体育课堂中跑步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敢拼才会赢
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素质教育渗透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析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