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民宿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基于厦门、丽江的对比分析
2023-08-23董斌彬
董斌彬,杨 辉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有温度、有灵魂”的民宿已成为城市水泥钢筋之中的旅游吸引物,不再只是景区或乡村的专属品。我国大陆客栈民宿主要集中于北京、浙江等东部地区,福建、广东等东南部地区以及云南、四川等西南部地区,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数量偏少,民宿产业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强的集聚特征[1]。我国大陆民宿总数达42 658家,云南省以6 466家居各省首位,超过3 000家民宿的城市只有北京与丽江两地,超过2 000家的为厦门、大理、嘉兴①数据来源于中国各省份地区客栈民宿数量排行榜https://wenku.baidu.com/view/8a803b4e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 508f.html。。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给予民宿不同的定义,但总体而言民宿具有利用空闲住宅体量小、展现城市文化和生活、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临时住所等特征[2-3]。学者们以民宿产业发展较好的旅游城市杭州、厦门、丽江、南京、成都等作为案例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某一地域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地域民宿分布可能受现单位面积旅游收入[4]、A 级景区数量[5]、人口密度以及商品房平均价[6]、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路网密度[7]、公交站点密度[6]、海拔高程[8]、区域内外交通条件[9]、商业购物场所[10]等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研究中,横向对比不同地域民宿时空分布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民宿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多以乡村民宿为主[11-13],较少涉及旅游城市的民宿研究。为此,本文通过对厦门、丽江两大国内民宿产业发展较成熟城市的对比,分析旅游城市民宿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为不同环境与区位条件、不同发展阶段旅游城市的民宿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
一、研究区选取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选取
本文选取丽江和厦门两座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原因在于:1)两个城市民宿数量多,能够为时空分析提供足够的样本量。2020 年,丽江市接待游客2 625.1 万人次②数据来源于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丽江市旅游接待情况》。,所打造的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慢生活体验环境,使得民宿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内陆城市的民宿发展中极具代表性;2021年,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 940.00万人次③数据来源于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基本情况(2021年1-12月)》。,民宿行业起步较早,体量大且发展迅猛,在沿海城市的民宿发展中极具代表性;2)丽江拥有三大世界遗产和玉龙雪山、泸沽湖景区等18 家A 级景区,厦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以及方特旅游区、双龙潭景区等21 家A 级景区,两地的旅游资源禀赋丰富,有助于分析旅游资源对民宿空间分布的影响;3)丽江作为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的内陆城市,厦门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两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迥异,有助于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以及不同区位条件下的旅游城市民宿分布差异。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包括民宿样本数据、经纬度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1)民宿样本数据来源:采取开放数据作为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鉴于携程网拥有稳定的后台数据和成熟的运营体制,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各省市民宿基本信息,通过携程网获取2个城市民宿相对完整的房源信息,运用网络爬虫技术在腾讯地图抓取2个城市民宿地址数据,结合携程网进行比对筛选后,得到厦门民宿数据1 636条、丽江民宿数据957 条,所收集的信息包括民宿实体的名称、开业时间、地理位置等;2)民宿经纬度数据来源:利用MapLocation 将民宿地址批量转换为经纬度,剔除经纬度异常数据及空值无效数据,剔除后实际用于数据处理分析的厦门民宿为1 548条、丽江民宿为917条;3)其他相关数据来源:厦门21 个A 级景区名录来源于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丽江18 个A 级景区名录来源于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丽江DEM 高程数据、交通路网、市级行政区shp图以及区(县)级行政区shp图由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下载获得。
二、民宿分布时空演化特征
(一)核密度分析法下的民宿分布时空演化特征
核密度分析法用于检测旅游城市民宿空间分布的密度和热点区域。核密度值越高,旅游城市民宿的分布密度越大。核密度分析公式如下:
运用ArcGIS 10.8 对厦门、丽江民宿空间分布进行核密度分析,将厦门带宽值设置为2.0 km、丽江的带宽设置成8.5 km,密度等级分为6 类,生成核密度分布图如图1 所示。由图1 可见,两地均出现明显的热点区域。丽江民宿高度聚集于古城区,呈典型凝聚型空间分布,以古城区为单一核心向外围递减,形成以丽江古城为核心、束河古镇为次核心,沿古城中轴线分布特征,其他区县均少量零星分布的空间格局。而厦门民宿的热点区域相对分散,在六个行政区层面形成了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多核心高密度带状分布、海沧区-翔安区-同安区多核心低密度分散分布,岛外海沧区、集美区与厦门岛相连接且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扩散空间布局模式。思明区、集美区东部、湖里区中东部、海沧区东南边缘区、翔安区中南部小部分区域出现民宿热点区域,民宿空间分异明显。每个民宿热点区域内又有各自的核心区:思明区最密集区为环岛南路沿线(鼓浪屿、曾厝垵、南普陀和厦门大学周边),湖里区最密集区为围里社区和五缘湾,集美区最密集于集美街道及厦门北站,同安区最密集于祥平街道区域,翔安区最密集于福祥路和小嶝岛,海沧区则是密集于大屏山公园及体育中心。
图1 研究区民宿分布核密度图Fig.1 Kernel density of homestays in the study area
为进一步探究厦门、丽江民宿的时空演化特征,分别以201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以及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作为分界点,将厦门和丽江民宿发展过程按时间划分为2015 年之前、2016—2019 年、2020—2022 年3 个阶段,各阶段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从民宿数量的变化来看,2015年前为两地民宿发展的萌芽期,2016—2019年为两地民宿的快速发展期,2020—2022年,民宿数量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进入民宿发展的成熟期。
表1 研究区各时间段民宿点数量Table1 Number of homestays in three periods in the study area 个
对2015年之前、2016—2019年、2020—2022年3个阶段进行核密度分析,研究区3个时段民宿核密度图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区3个时段民宿核密度图Fig.2 Kernel density of homestays at three periods in the study area
由图2(a)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厦门民宿整体从最初的聚集状态逐渐呈现出分散的趋势:1)2015年之前,厦门民宿的高聚集区为思明区南部、湖里区中部和集美区中东部,2016年之后思明区南部、集美区中东部仍为高密度区,而湖里区的高密度区域有所扩大,可以明显看出高密度区的民宿数量增加明显;2)从各行政区层面分析,随着时间推移,思明区民宿的高密度区并未发生变化,而次高密度区由东部转移至西北部;湖里区民宿的高密度区向东部拓展,更趋向五缘湾一带布局;集美区2015 年的民宿呈现双核心分布,随着时间推移,呈现连接两个核心的带状分布;翔安区在区政府周边逐渐形成民宿的次核心区;海沧区的民宿在2015年前为零星分布,2016年之后在东部逐渐形成2个次核心区;同安区则一直未形成民宿分布核心区。
由图2(b)可以看出,3个时间段丽江民宿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不均衡的状态,高聚集区内部呈现由中轴线向外扩散的趋势:1)民宿分布高聚集于古城区的态势没有变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丽江古城为核心、束河古镇为次核心的空间布局;2)2015年之前,丽江民宿在古城区内的高聚集区为丽江古城景区内部,次核心区为束河古镇景区内部,2016—2019 年间,丽江古城区内的高聚集区开始呈现由丽江古城景区内部向景区周边扩散的趋势,2020—2022年,丽江古城区内形成丽江古城景区-束河古镇景区双核心高密度带状分布的空间布局。
(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下的民宿分布时空演化特征
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是用于测量一组点或区域变化趋势的一种常用方法,能清晰地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空间结构与区位,能够展现要素空间分布的中心性以及延展性,从而解释要素的分布格局以及发展态势[14]。采用标准差椭圆法分析厦门、丽江民宿的空间结构,通过椭圆面积、扁率和方向角度分析民宿空间分布的范围、方向明确性和向心力程度,直观地表现出民宿在经纬度方向上的空间集聚和发展趋势。研究区标准差椭圆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研究区标准差椭圆分析结果Fig.3 Ellipse analysis of standard deviation studied
由图3(a)可以看出,厦门民宿的分布方向主要为西南方向,椭圆角度为3.57°,扁率为0.44,方向分布特征明显,椭圆面积约占厦门市总面积的15%,民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模式,椭圆外沿各行政区逐渐分散,与核密度分析中的热点区相符,椭圆的中心点位于思明区,接近厦门市中心。2015年之前和2016—2019年,民宿的扁率均为0.43,方向角度分别为1°、4.63°,2020—2022年民宿的扁率为0.51,方向角度为2.82°,3 个时段的空间分布中心均在市中心,呈现明显的方向特征,离散程度不大且向心力明显,在时空演变方向并没有大角度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宿在2020—2022年期间长轴变长,说明空间发展方向在逐步从中心向外围演变。
由图3(b)可以看出,丽江民宿的分布方向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椭圆角度为29.83°,扁率为0.72。椭圆面积约占丽江市总面积的2.1%,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高度聚集模式,椭圆的中心点位于古城区市中心,与核密度分析中的热点地区相一致,椭圆外沿各行政区分散不明显。2015 年之前的扁率为0.58、方向角度为30.15°,2016—2019 年扁率为0.78、方向角度为29.24°,2020—2022 年至今扁率为0.90、方向角度为30.40°,3个时段的空间分布中心均在市中心,向西南方向小范围移动,反映出丽江民宿逐渐向古城西南方向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但离散程度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2020—2022 年长轴变长,民宿的分布正在逐步向外演变但演变趋势不大,其他地区仍然只是少量或没有民宿分布。
三、民宿分布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民宿、乡镇、旅游业等空间演化特征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15-17],结合厦门、丽江民宿发展的特点,从区位、交通、旅游资源、地理环境4个方面对民宿时空演化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ArcGIS 10.8 将两地的市/县区中心、路网、旅游景区及缓冲区与民宿点进行叠加,研究区3 个阶段市/县区中心、路网、旅游景区及缓冲区与民宿空间分布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研究区3个阶段市/县区中心、路网、旅游景区及缓冲区与民宿空间分布关系Fig.4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centers, road networks, tourist attractions, buffer zones and homestays studied
(一)区位因素
对厦门、丽江民宿区位选择与市/县区中心的地理位置相比较可知(见图4),厦门民宿依托城市中心区布局,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是旅游城市民宿迅速发展和集聚态势的核心动力。城镇中心因素对民宿时空演化的影响程度较大,思明区、集美区、翔安区、湖里区、海沧区的民宿围绕着区中心形成集聚区,其民宿发展更加注重城市人文文化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高标准[18]。但是集美区和思明区的民宿除了围绕行政中心布局外,还有其他热点区域,而同安区民宿则并未呈现围绕区中心分布的现状,说明行政中心并非引起民宿集聚的唯一因素。从三个时段的演变分析来看(见图4a),2015 年之前,厦门民宿仅在思明区和湖里区的区中心存在民宿集聚现象,其余行政区的民宿并未呈现围绕区中心分布的空间特征,可见民宿发展初始的驱动力并非完全源于城市中心的吸引力;2016—2019 年和2020 年之后两个时段,除同安区外,其余五个区皆存在民宿依托市/区中心布局的现象,可见随着民宿政策的推动,依托市/区中心便利的现代化服务成为民宿发展的驱动力。
丽江民宿产业高度聚集于古城中心,作为大滇西旅游环线及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核心区域,其民宿围绕古城中心向四周扩散,通过景点、商业等方面的综合旅游服务带动民宿发展[19]。除古城区外的其他区县鲜少有民宿分布,且并未呈现围绕县中心布局的现状。从3个时段的演变分析(见图4b),2015 年之前,丽江民宿围绕古城中心布局;2016—2019 年和2020—2022 年两个时段,丽江民宿围绕古城中心向外围拓展。
(二)交通因素
交通通达性以及基础配套设施是影响民宿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20],便捷的交通以及发达的区域交通网络能够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1]。旅游城市的旅游者主要是以休闲度假为主,对交通通达性要求极高,交通便捷程度直接影响着人流量的大小,进而影响着民宿的时空演变。厦门与丽江迥异的交通特点,使两者民宿布局依据路网布局形成鲜明对比(见图4)。
厦门市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岛屿型城市,自然的地理环境以及城市化的快速进程造就了厦门城区从集中于岛内西南一隅演进到了跨海湾发展的“岛内-岛外”的组团式海湾城市格局[22-23]。厦门的民宿布局也因其独特的道路交通而呈现其独特的特征:1)厦门环岛路是环岛风景旅游干道之一,兼具旅游和交通双重功能,从图4(a)可以看出,2015 年之前,思明区的民宿就已呈现沿环岛南路布局的特征,2016年之后,随着民宿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岛内思明区、湖里区的民宿沿环岛干道布局;2)“岛内-岛外”的跨海式交通主要依赖于跨海通道,从图4(a)可以看到,2016 年之后,海沧区、集美区、翔安区的民宿呈现沿跨海通道及其连接线分布的特征。
丽江市旅游交通以公路交通为主[24],路网密度越大的区域民宿分布越多,丽江古城区路网密度远高于其他区县,因此,丽江民宿的高聚集区为古城区。古城区民宿呈现依托交通网线布局的空间特征,公交网络中心性在空间分布上以丽江古城为中心,依托东西、南北方向主要交通通道向外递减,整体上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十字型单核空间结构[25]。从图4(b)可以看出,2015年之前,丽江古城区民宿集聚于古城景区内部;2016 年之后,呈现沿大研街道、祥和街道向外拓展,并主要依托南北方向主要交通通道向外递减。
(三)旅游资源因素
厦门、丽江民宿热点区域与A级景点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厦门拥有世界遗产地鼓浪屿、方特旅游区、园林博物馆、园林植物园、南普陀寺等A 级景区,还拥有中国十大最美高校之一的厦门大学、具有老厦门历史韵味的中山路、集美学村、沙坡尾、曾厝垵等。从图4(a)可以看出,2015 年之前,厦门的民宿主要集聚于思明区的景点(鼓浪屿)、厦门大学和曾厝垵周围,其他区域的民宿分布与旅游资源的关系并不明显;2016—2019 年和2020—2022 年两个时段,厦门民宿在思明区仍旧呈现出较明显的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的现象,在鼓浪屿、曾厝垵和中心路地段出现了厦门民宿产业的核心区,而同安区、翔安区、集美区、海沧区、湖里区的民宿热点区域并未呈现与旅游资源分布明显的关联性。
丽江为边疆山区旅游城市,它与普通旅游城市最大显著区别是旅游产业业态特色性[24]。1997年,丽江古城申遗成功,成功打造丽江旅游品牌,丽江市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是全国唯一同时坐拥三大世界遗产的地级市。民宿产业围绕热点旅游景区布局并向外扩散,旅游资源的分布对民宿的空间演化起主导作用[26]。从图4(b)可以看出,2015年之前,丽江民宿主要集中于古城区,围绕着丽江古城和束河古镇两个景点集聚;后期民宿的发展受到前期的影响,依据在古城区A级景点富集区域形成民宿产业集聚区,略有向外扩展的倾向,但在其他县区的A级景区周围鲜有民宿分布,原因在于丽江旅游的“山—镇”双核结构是由“山”提供旅游吸引功能,由“镇”提供旅游服务功能而形成的[27],且古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相比于其他区县具有更强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民宿向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
(四)地理环境因素
厦门与丽江两地的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厦门位市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区,由厦门湾的大陆地区和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以及厦门湾组成,山地与丘陵面积占比超过80%[28];丽江市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属滇西北金沙江高山峡谷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金沙江及其支系深切于崇山峻岭之间。地理基础条件的不同,直接影响民宿选址、时空演化格局以及周边环境特征,运用ArcGIS 10.8 对厦门、丽江的高程图与民宿点进行叠加处理,研究区民宿高程分布图如图5所示。
图5 研究区民宿高程分布图Fig.5 Elevation distribution map of homestays studied
由图5(a)可知,厦门民宿主要分布于海拔低的滨海平原,由本岛向岛外扩展,主要分布于本岛及岛外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建设、人为活动集中,民宿分布呈现出较强的临海特征。由图5(b)可见,丽江古城区相较于其他区域海拔较低,其海拔在2 400 m左右,多为盆地地形,是丽江民宿的主要分布区域。丽江不仅拥有泸沽湖,还拥有程海、拉市海2个较大的天然湖泊,河流是影响丽江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丽江古街依山而建,引泉水进入街道,沿河分布是丽江民宿重要的空间地理特征[13]。因此,丽江的民宿主要聚集在古城区,呈现出一定的水巷分布特征。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利用核密度分析与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厦门和丽江两座旅游城市民宿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 10.8将两地的市/县区中心、路网、旅游景区及缓冲区与民宿点进行叠加,从区位、交通、旅游资源、地理环境4个方面分析民宿时空演化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厦门和丽江两地民宿的分布呈现出如下时空演化特征:1)厦门民宿呈多核心高密度带状分布,丽江呈核心集聚;2)随着时间推移,厦门民宿从以思明区为单核心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形态,逐渐演变为以思明区为核心、集美区为次核心的空间扩散形态;丽江民宿呈典型凝聚型空间分布,古城区为单一核心向外围递减,古城区较强其他区县较弱的分布特点;3)厦门民宿空间发展方向由本岛向岛外各行政区分散明显、丽江民宿仍集聚于古城内分布,表现出逐渐向古城西南方向演化特征,沿各行政区分散不明显。区位、交通、旅游资源、地理环境对厦门和丽江两地民宿分布的具体影响为:1)市/县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在民宿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力有所差异,在发展期和成熟期市/区中心区位影响厦门民宿布局的效应越发明显,而丽江民宿空间分布则始终呈现依托古城区区中心布局;2)路网交通密度对民宿空间布局呈正向影响,路网密度大,民宿分布越密集;3)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在民宿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力有所差异,厦门民宿发展初始依托高质量景点形成民宿聚集区,但是随着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空间分布对景点的依赖性下降,而丽江民宿的发展则一直围绕着丽江古城和束河古镇形成集聚区;4)地形和水域是影响城市民宿分布的重要地理因素,厦门民宿分布呈现出临海特征,丽江民宿呈现出一定的水巷分布特征。
(二)启示与展望
根据两地民宿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民宿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依托旅游资源发展民宿的旅游城市应加强景区之间的交通连接以及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推动民宿从景区极核式分布向景区间带状分布转化;2)民宿依托交通干线分布,基本符合以交通道路为中心的距离衰减定律[29],建议加强连接景区以及市区中心的交通要道周边的民宿规划,避免民宿的无序发展;3)依据对厦门民宿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萌芽期民宿发展依托旅游资源,快速发展期依托城市中心区的特征,建议还未形成民宿集群的城镇中心加强民宿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宿从“旅游资源区”极核发展向“旅游资源区—城镇中心”带状分布发展。
本文在民宿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中,仅探讨了区位、旅游资源、路网、地形等4个因素对旅游城市民宿空间布局的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地方文化特色、民宿规范化的推进、不同景点旅游人次规模、酒店业的竞争、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等因素如何影响民宿产业布局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