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结构化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力

2023-08-23于靓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5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学习力小学体育

于靓

[摘 要]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实施结构化教学,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学生的运动训练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体育课堂中,教师从“教结构、学结构、用结构”三个角度探索与实施结构化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运动训练的主动性,让学生高效习得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结构化教学;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5-0011-03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结构化教学,教师需要有渗透、融合、实践、探索的意识,从培养学生学习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奠定基础。为有效实施体育结构化教学,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应用、训练实践指导等方面进行结构化处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体育学习,在体验、思考、实践的过程中成长学习力。

一、“教结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所谓“教结构”,是指对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创设训练情境等方面进行结构化处理,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体育学习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1.整合教材内容

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虽有固定的教材,但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整理、归结、分析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基于结构化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学习力的角度出发,精心选择有利于实施结构化教学的内容,为开展结构化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如跳远、跳高、跳马等运动项目,需要场地和器材的支持,但很多学校的器材不足,无法正常开展这些运动项目。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灵活做出改变,组织学生开展原地跳远、蛙跳、双人合作跳等运动项目,以替代跳远、跳高、跳马等运动项目。在整合教材内容之后,教师要制订每一项训练任务的目标,并提出具体的训练要求,适时给予学生指导,以确保运动训练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运动训练的替代方案,还要深入分析学情,制订具体的训练要求和目标,将训练任务做结构化处理,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运动训练。

2.优化教学方案

实施结构化教学,不仅需要材料信息的支持,还要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处理,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此,教师需要对教学环节设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应用、教学训练设计等方面进行优化处理,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在训练中成长体育学习力。如羽毛球运动,学生对这项运动比较熟悉,因为羽毛球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随地展开运动训练,所以教师在课内训练和指导时,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这样在比赛过程中可以促进运动基础能力的发展。羽毛球运动中,学生在步伐训练配合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可利用示范展示的机会,为学生传授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羽毛球比赛的视频,针对一些技术动作展开现场解读,让学生对羽毛球这项运动有全新的认识。这里,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案,针对学生的运动实际展开技术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能够促进其体育学习力的发展。学生的运动基础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运动项目和训练任务,增强学生运动训练的效果。

3.创設训练情境

实施结构化教学,教师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创设适合的训练情境,为学生带来运动启示,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探索、认知梳理、思维调整、互动研讨中形成运动基础能力。学生对体育运动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有趣味、新颖的训练情境,利用肢体展示、媒体呈现、背景调度、问题引领、竞赛任务、游戏投放等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系统性的训练中成长运动能力。学生喜欢运动比赛和游戏,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喜好创设训练情境,学生的运动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参与训练的热情会更加高涨。如进行足球训练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比赛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足球技战术应用有深入的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对抗比赛,要求学生利用一些技战术展开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技术训练内化的机会。同时,教师观察学生的运动训练情况,及时对学生的技战术应用给予指导,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足球运动训练效果。

二、“学结构”,提升学生训练效度

“学结构”是指教师充分掌握学情,针对学生的运动现实进行学法指导,并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竞赛运动,提升其学科学习力。

1.深入分析学情

学生的运动基础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不能忽视的客观现实。教师开展教学前要深入研究学情,客观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设计,通过补偿性教学,弥补学生的运动不足。学生对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爱好,其运动能力自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和缺陷,教师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调整,能够顺利开展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耐力跑训练,因为需要跑很长的距离,体力耗费大,且运动形式单一,所以这项训练比较艰苦,学生大多不喜欢,甚至有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教师要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做出准确判断,设计多种跑步形式,如游戏跑、竞赛跑、合作跑、曲线跑、折线跑等,激发学生参与跑步的兴趣。特别是游戏和竞赛的引入,为耐力跑训练注入了丰富的动力。这里,教师针对学生的运动实际展开设计,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使其的结构化认知得到发展,运动意识得到提升,对锻炼其运动意志和品质有重要帮助。

2.传授运动方法

小学生的运动训练受兴趣支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开展结构化教学,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并适时传授一些运动训练技法,对学生的运动短板进行补偿指导。传授学生运动方法时,教师要对运动方法进行结构化处理,体现运动能力培养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运动训练,自然成长学习力。如学生大多比较喜爱篮球运动,参与篮球训练的热情也很高。经过学情分析,教师对学生的篮球运动基础有了清晰的了解,开始设计结构化教学方案。如设计运球、传接球、投篮、技战术配合等训练,使学生自然进入运动状态,教师先对每一个运动技能展开方法传授,再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成长体育学习力。篮球的运球需要具备身体协调性、动作连贯性、体能储备充足等条件,教师要从多个方面设计训练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定向跑、过独木桥、带球跑等训练,并分步展示动作,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动作练起。这样可有效落实结构化训练方案,形成系统性训练,使学生受益匪浅,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3.组织训练互动

学生对趣味性、互动性、竞赛性的体育运动比较感兴趣,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运动训练时,要对学生的运动学力做出准确判断,设计系统性、渐进性的运动训练方案,这样能够弥补学生运动认知中的不足,培养其运动习惯和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运动基础能力有重要帮助。体育运动训练具有互动性等特点,再加上学生对趣味性、探索性、竞赛性的运动项目都比较感兴趣,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些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能够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如跳绳运动,这是一项较常见的运动项目,因为它可以是个体运动,也可以组织开展集体活动,教师可结合学情设计一些互动性的训练任务。如集体跳绳比赛活动,要求学生集体配合默契,凡是参赛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如果教师每天能开展不同的比賽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跳绳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运动经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跳绳比赛的难度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跳绳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加强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力。

三、“用结构”,促进学生学力培养

“用结构”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延伸运动,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体育训练,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提升。

1.延伸运动设计

实施体育结构化教学,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运动实际,针对性地设计延伸运动,规划训练路径,确保运动训练效果,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通过课内课外对接、学校家庭互动、线下线上交流等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运动训练环境。校园运动和课外训练存在较大不同,校园运动由教师统一组织,其训练项目固定,训练要求统一,但在课外训练中,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教师要针对课外训练的特点,设计合理的训练方案,为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要求,同时要求家长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运动训练,这样能对学生的运动训练起监督作用,提高学生运动训练的积极性。不管什么样的运动训练,都要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要精心筛选与设计训练内容,根据学生的运动实际设计训练方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外训练,在主动探究和体验中建立运动认知基础。要有效地实施结构化教学,教师就要从训练内容选择、训练形式创新、训练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设计,实现提升学生训练效率、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2.联系实际生活

实施体育结构化教学,要体现延续性、融合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精心设计运动训练任务,给学生的运动训练指明方向。如传统体育游戏、亲子互动训练、社会体育赛事、家庭体育锻炼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教师要从结构化教学的角度设计运动训练方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展开多种形式的生活化运动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到生活化运动训练中,在实践体验中成长体育学习力。生活中有不少的家庭运动训练项目,如乒乓球、篮球、足球、晨跑、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等,在很多家庭都比较盛行。教师可提出具体的运动训练要求,与家长交流协调,为学生设定运动训练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并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运动训练之中,辅导和监督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增强学生运动训练的效果。如很多家长都有晨跑的习惯,如果让家长陪同学生进行晨跑训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其体育学习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对课外训练有参与兴趣,教师与家长展开交流协调,设计与指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化运动训练,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3.强调实践内化

实践出真知,体育运动也需要实践的检验。设计运动训练任务时,教师要对运动训练的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以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认知的内化。体育课堂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反思和研学任务,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引导学生对运动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效果、改进建议、延伸方向等方面展开研讨,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丰富的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运动意识的形成。球类运动项目,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运动基础设计一些带有竞赛和游戏性质的运动训练,如两人对抗、传接球游戏、小组比赛、技战术演练等,这样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获得显著的训练效果。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训练不是单纯地完成作业或者任务,教师需要在运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意志,及时处理学生在运动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运动训练的安全系数,使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

总之,在体育课堂中实施结构化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深入学情调查,筛选教学内容,优化训练组织,延伸运动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运动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系统性、开放性、互动性的训练中成长体育学习力。“教结构、学结构、用结构”是体育学科开展结构化教学的核心环节和目标追求,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调整,为学生顺利展开运动训练提供更多的服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训练习惯。

[ 参 考 文 献 ]

[1] 巢玲.利用结构化教学发展学生体育素养[J].体育视野,2022(17):75-77.

[2] 廖代山.小学体育课堂结构化教学实践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2,41(12):79.

[3] 孙元昊,王素芳.小学体育动作技能结构化教学的价值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2(35):61-64.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学习力小学体育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