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

2023-08-23周秀宁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5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家国情怀策略

周秀宁

[摘 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举措之一。近几年来,学校通过构建“榜样力量,强国有我”的校园文化,开展“学习榜样,强化家国情怀”、争做新时代好家庭等一系列活动,于无形中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又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榜样教育;家国情怀;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5-0087-03

家国情怀是指个体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以建设美好家庭、打造优良家风、追求幸福生活为初衷,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建设民主法治国家,进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信念和态度追求。家国情怀实质上是指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个体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尊严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树立为家庭、为家乡、为祖国、为人类建功立业及以家国兴衰为己任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然而,不少学校对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不够重视。有学者指出,小学德育中家国情怀的渗透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关注较少,且教育方式枯燥无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近几年来在“以优质教育办学,以优良品质立人,以优秀文化引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文化和时代需求,在榜样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探索学校德育的新路径,以实现学生“怀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践强国之行”。

一、在榜样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理论基础

1.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发现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并提出了“观察学习”这一概念,即个体并不总是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的,而是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获得新的行为或矫正原有的行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说明了个体社会行为获得是通过对榜样行为及其行为后果的观察,不必去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际行为与后果,这也给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启示。一方面,家国情怀包含对国家的认同、热爱、责任感和使命感,内容相对抽象,而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在家国情怀的渗透中,教师要注意到小学生自身、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加强学生个人的修身、对其良好行为的强化和爱国主义环境的营造来增强渗透的效果。结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榜样行为来理解相对抽象的家国概念,形成对家国的认同和深厚情感。

2.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个体发展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受到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嵌套的环境系统的影响,这些环境系统从小到大分别是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间纬度。其中,微观系统是指儿童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对大多数个体而言,家庭是最初的微观系统。随着个体的不断成长,微观系统逐步扩大到同伴、学校和教师。学校是除了家庭,对个体发展影响最大的微系统。中间系统是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如父母的工作单位、邻居、社区等。宏观系统则是指儿童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其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时间纬度,或称作历时系统,把时间作为研究个体成长中心理变化的参照体系。这五个系统层层叠加,从微观到宏观、从直接到间接把个体逐层包裹起来,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也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方面,学生的发展直接受到了微观系统和中间系统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微系统,因此要注重家庭和学校在学生家国情怀培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注意结合重要的时间节点,如国家纪念日、传统节日以及个体发展的重要节点,因时制宜地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更具体而言,家国情怀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对家庭、对班级、对学校的积极情感逐步上升到国家层面。在教育方法上,要重视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协同教育作用,通过家庭、同伴、教师的影响和干预,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

二、在榜样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我校围绕学生发展的四个微观系统——家庭、学校、教师和同伴,结合重要的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意在深挖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中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构建“榜样力量,强国有我”的校园文化

我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隐性的教育手段,通过营造榜样文化氛围渗透家国情怀。一方面,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对教学楼进行命名与装饰,将抽象的内容以文字、图片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的装饰均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基调,学校大门张贴“以爱国情明少年志”的横幅。学校大门架空层的左边是“弟子规”,引导学生“明礼”,右边是“少年中国说”,引导学生心怀梦想、志存高远;同时,架空层的柱子上有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名人事迹和名言警句。学校的两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明志楼”和“志远楼”,“明志楼”主要以新时代杰出人物、英雄人物的事迹为主题,墙上悬挂袁隆平、焦裕禄、钱学森、屠呦呦、杨利伟、黄大年、张富清等楷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志远楼”主要以新时代的好少年先进事迹为主题,墙上悬挂自强好少年钟利、美德好少年陈蓉、志向好少年杨呁鹰、公益好少年林奕妙等的事迹。通过榜样人物事迹的宣传,让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潜移默化地学习榜样行为,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成长为时代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学校提倡各班级创建励志班名。于是,各班级形成了诸如“鸿鹄班、竹志班、启梦班、翔翼班”等班名。這些励志班名,激励学生产生志向远大的愿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营造出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增强了学生对班级、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这种认同感的累积和深化,才能形成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

2.开展“学习榜样,强化家国情怀”系列主题活动

学校组织例行的单双周榜样学习活动,并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国家纪念日以及个体发展的重要节点,开展榜样学习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和了解,汲取榜样力量,形成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例行的榜样学习活动根据学期的单双周,采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如单周组织学生观看“新时代好少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等视频影片,学习新时代先进人物的事迹;双周观看诸如《建国伟业》《开国大典》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看影片后组织学生谈心得、写观后感、做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体会影片中榜样人物的品质,感受榜样为新中国的崛起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付出的精神力量,延伸学生对个人与国家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榜样学习系列主题活动紧扣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如壮族“三月三”,学校开展“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 铸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征文比赛,引导学生了解和书写广西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和睦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国家意识;清明节,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丰碑励童心”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宣讲革命英雄方志敏的故事,回顾建党百年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弘扬先烈的遗志,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号召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劳动节,学校开展以“致敬劳动模范,学习劳动技能”为主题的劳动技能小课堂,师生共同讲述劳动楷模的先进事迹,学习劳动楷模为国家、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此外,学校还结合建党节、国庆等节日,开展诸如“感党恩,跟党走”演讲比赛、“唱支山歌给党听”合唱比赛、“祖国,我以你为荣”的征文和绘画比赛等活动,在多种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榜样人物为国家、为社会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形成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家国情怀。

3.开展争星、争章活动,树立同伴榜样

除了爱国志士、先进人物的事迹,树立同伴榜样,缩短心理距离,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先进同伴来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也是榜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学校开展阶梯式争星活动:评比班级“榜样之星”,从多个维度评选优秀学生,树立同伴榜样,如“健康之星”“劳动之星”“爱国之星”“冬奥之星”“传承之星”“安全之星”“读书之星”等。“榜样之星”可通过视频、照片、打卡记录表、日记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言行并上传到班群相册,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每个月,少先队大队会根据各班级开展的争星情况,表彰一批“榜样之星”,评选“榜样班级”。

学校每月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争章活动,如“向阳章”“传承章”“立德章”“立志章”“梦想章”“小主人章”“团结章”“健体章”“奉献章”“劳动章”“勇敢章”“节约章”等。在重大节日或学期末,学校则开展诸如“红星章”“红旗章”“火炬章”等的争章活动。争章活动给学校营造了“人人都在争章,个个都在进步”的良好氛围,学生在同伴榜样的影响下,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提升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的榜样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学校通过教师培训和评价活动,提升教师素质,发挥教师在榜样教育中的表率作用。首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教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组织教师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了解党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艰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观看张桂梅、黄大年等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把握诸如抗疫防疫等时政热点,学习时代榜样人物。这样不仅能帮助教师提升师德水平,还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榜样人物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其次,学校通过开展每月一次的专题研讨会,提升教师的榜样教育水平。在专题研讨会中,教师深入挖掘爱国教育题材,学习各学科教材中的杰出人物、英雄人物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将榜样教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我校有不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研讨渗透家国情怀的课例,如语文课的《我是中国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数学课的《田忌赛马》《认识算盘》《认识人民幣》等。又如,英语课中的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一文,通过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帮助学生了解和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再如,体育课的《欢乐三月三——抛绣球》《中国武术》,音乐课的《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京剧》,美术课的《传统艺术——蜡染》《传统艺术——年画》……通过介绍民间艺术,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另外,学校不断完善教师激励制度,制订《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优秀党员评选办法》《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教学骨干评选办法》《优秀教师评选办法》《优秀年级组评选办法》《优秀教研团队评选办法》等制度,并通过教师自评、同事互评、部门评价、学生评价、综合评价等形式,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树立教师身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同时,开展教师“学榜样,树标杆”的系列主题活动,向教育领域中的先进人物、优秀教师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感召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及专业素养,以发挥教师对学生的表率作用。

5.指导家长的榜样行为,争做新时代好家庭

家庭是学生成长最初的微观系统,也是家国情怀教育的基础。为此,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构建“家校一体”的榜样教育机制,增强家国情怀的渗透效果。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家长教育沙龙等线上线下活动,助力家长与孩子的亲子沟通,增加孩子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情,从恋家情怀提升到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好书推荐、读书沙龙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主题阅读活动中,加强亲子阅读引导,让家长给孩子讲历史人物、革命先烈的故事,增强学校榜样教育的效果。此外,学校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参与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评选榜样家庭,树立家长的榜样作用,让孩子了解和观察自己的父母存在的优秀品质,进而学习父母的优秀品质。

总之,通过榜样树立,充分挖掘先进人物、典型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闪光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内而外地养成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证明,通过榜样教育渗透家国情怀是可行的、有效的,是学校德育的新方式、新亮点。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志毅.家国情怀的结构及其教育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2):96-102.

[2] 陈兰兰.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1(34):81-82.

[3] 魏国琴,李昌达.拓宽中小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2(22):72-74.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家国情怀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