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当代阐释与价值分析*

2023-08-22

大众文艺 2023年8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文化

张 鹤 李 晗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870)

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带领人民一路摸爬滚打的百年艰辛历程,承载着红色记忆。习近平曾多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多次阐述红色精神,在不同场合表达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对红色文化工作的部署。在全国红色文化热潮下,红色文化的当代阐释不断推进,对红色文化的当代阐释进行研究,分析其重要价值,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推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各种规划和纲要的颁布,“红色文化”在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兴起,最初以“红色文化资源”“红色经典”等话语进入大众视野,对“红色文化”的概念尚且模糊。近年来,对于“红色文化”的基本概念界定逐渐呈现明朗趋势,但学术界仍没有达成统一共识。

红色文化一词中具有政治意义的“红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在革命斗争中使用了代表烈士鲜血的“红旗”,革命胜利后,“红旗”上升到了更高的位置。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在世界上首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在“红色旗帜”的引领下,公社社员进行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斗争。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带领“赤卫队”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而后,又建立工农红军。苏联向巴黎公社致敬,将“红旗”作为国旗,布尔什维克党旗、红军的军旗也为红色。红色似乎已经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象征。

1921年,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此中国有了“红色政党”,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开始了历史新的篇章。红色文化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党的领导历程不断充实和发展,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现已进入新时代,凝聚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光辉历程中的精魂,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综上,广义的红色文化包括世界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世界无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正义的一切力量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特指中国红色文化,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和它的中国化以及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梦和共产主义为追求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人民性、革命性、时代性。

二、红色文化的当代阐释

在新时代,立足于中国红色文化当前发展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方向,重新解读红色文化的人民立场、核心灵魂,开发红色文化在强军、净化政治生态、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功能,通过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全方位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

1.红色文化的本真要义阐释

坚定人民立场。中国红色文化是人民的文化,中国人民既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红色文化的享有者。习近平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强调中国红色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立足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中国红色文化服务于中国人民。在中国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无不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群众对社会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层的要求。习近平强调,要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满足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的更高层次需求。

传承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力量凝聚和升华,是红色文化的核心灵魂所在。在红色精神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时代赋予了其新的阐释,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方向。习近平多次在工作考察调研时,参观革命圣地,考察红色遗址,瞻仰红色精神,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对不同时期的红色精神进行了解读和新的阐释。进入新时代,在奋进党和人民历史伟业的斗争中,诞生了许多新的红色精神,使红色文化的灵魂更加丰盈。比如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这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2.红色文化的功能价值阐释

我国红色文化宝贵资源为建设人民军队注入强劲动力,有利于开创我国强军伟业。其一,要充分发扬拥军爱民、军民融合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同福建双拥模范进行交谈时,提到自己曾经所作的《军民情•七律》一诗,是为了表达军爱民民爱军的鱼水深情。末尾一句“爱我人民爱我军”,点明我党我军的优良光荣传统,深刻体现出军民融合的情怀。其二,要加强党史军史学习教育,坚定官兵理想信念。“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1]在军队中融入红色资源,对官兵加强党史军史学习教育,传播红色信仰,有利于军队凝心聚气。

习近平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要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2]净化政治生态,要求在党内发展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强调将红色文化融入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强化政治教育和政治引领,形成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氛围。要求在党员中广泛开展红色历史教育,红色历史中蕴含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是党员干部学习的生动资源,有利于补足党员干部信仰之“钙”,敢于正视自己内部的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担当时代使命的能力。

中国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方面具有助推作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红色文化熔铸了革命英雄先辈的初心和使命担当,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受多元思潮和外来价值观的影响,国内不良文化乌烟瘴气,不乏诸多崇洋媚外者、崇尚功利主义者一味追求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红利,而轻视本国的文化底蕴和实力。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丧文化”使我们的部分青年失去信心和活力,“金钱文化”使我们的部分国民唯利是图,“娱乐至死”更是消磨部分群体的意志。这种文化上的污垢严重降低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中国红色文化记录着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艰苦拼搏的红色历史,承载着党带领人民打下红色江山的红色记忆,学习红色文化,有利于在世界浪潮中站稳脚跟,抵抗外来恶劣文化的入侵,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3.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阐释

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通过教育这种方式来实现。其一,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习近平时时告诫全党干部同志,牢记中国共产党来时的路,号召全党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其二,要在广大中国青年群体中开展符合青少年学习特点的红色教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习近平论述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针”,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青年生逢新时代,必须加强青年群体的红色文化教育。

中国红色文化资源彰显了中国地方的文化底蕴,绿色生态资源反映了这个地方的生态样貌,二者交相辉映、齐心协力,打造一批特色高端生态旅游基地,促进红色生态旅游发展。红色凸显“底色”,绿色辉映“亮色”。“红”“绿”结合的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新特色,它兼具生态型与文化型,将红色文化底蕴与绿色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另外,要促进红色资源与乡村生态资源、农副产品、娱乐休闲等元素相结合,开发红色文创产品,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旅游振兴。但是,对红色旅游场所的开发和建设不能过度,不能失去其教育的真正目的。

当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红色文化的方式十分多样。一是要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红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资源,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这第一手资源,所以弥足珍贵,“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要进行系统化研究,可持续性地利用红色资源,把好导向和主题,在开发和利用中,要尽量避免资源滥用、破坏、开发率低等问题。二是要善用新媒体平台。我们要建设网络强国,探索“互联网+红色文化”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和传承拓宽了渠道和空间,提高了传承速度和传承效果。三是要创新红色文艺。红色文艺作品要从大众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反映时代特点和人民现实生活,不得戏搞英雄人物和瞎编革命历史,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传承红色革命传统。

三、红色文化当代阐释的价值分析

对红色文化进行当代阐释,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有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拓展红色文化学科发展体系,还有利于培养红色文化传承人和助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1.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红色文化的当代阐释过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在21世纪的中国对红色文化及其内涵、功能价值以及传承方式进行的一系列理论阐释。其一,红色文化的当代阐释,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建设理论的新维度。当代阐释立足于中国红色本土历史和本土资源,把红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相连,将其作为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和创造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撑,实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建设理论的升华。其二,当代阐释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十分全面,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部署十分科学,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拓宽了新视野。红色文化的当代阐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2.拓展红色文化学科的发展体系

见证了中国红色历史的红色文化,自然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和学习的重点内容。随着中国红色文化当代阐释的不断推动,学界已经对中国红色文化开展了深入研究。当前,红色文化新兴学科已经出现。从2013年起,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与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开展沟通合作,通过设立研究基地,专门研究红色文化这一方向。至2016年,该高校将红色文化研究设立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学科,2017年起此学科开始面向全社会招收生源。在高校校园里,开设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把红色文化研究融入教学科研中,并发挥其立德树人作用。红色资源遍布全国,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基地也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开设,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一些工作。不仅是红色文化学科,红色文化研究院、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APP、红色刊物、红色网站的出现都代表了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红色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研究,不仅是研究红色文化本身,而且注重研究红色文化对于其他学科的建设意义。

3.培养红色文化传承人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红色文化传承须确保后继有人。在红色历程中,诞生了许多典型红色文化传承榜样,他们的红色事迹是进行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但是如果这种红色事迹未经开发和宣传,是无法将其最大的榜样力量发挥出来的。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承的人物有很多,他们以身作则,给新时代青年提供学习榜样,让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走进新时代年轻人的心中。高校是青年生活和学习最多的地方,而思政课就是培养青年人成为红色文化传承人的主阵地。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全国各个地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各个地方高校思政课最生动的教材,直接可以做到就地取材。多省已经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将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建设,创新了思政课方式方法,丰富了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了红色文化传承质量,从而大力培养了新时代的红色文化传承人。辽宁省各高校积极开展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充分利用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把本土红色元素融入思政课,增强了培养红色文化传承人的实效性。

4.助推乡村振兴事业

乡村振兴事业是我国一项系统性工程,红色文化作为宝贵资源,可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以红色旅游带动革命老区振兴,为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提供方向。贫苦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开发红色文创产品,优化红色产业模式,从而带动产业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岗位。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也是分不开的,红色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质量也是重要指标,在开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价值。其次,创新红色文艺,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动乡村移风易俗,从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动力。乡村以典型和榜样教育乡民,开设乡村书屋、红色文化活动室,开展红色典型评比活动,从而在乡村形成良好和谐、崇尚道德的文明乡风。再次,倡导以红色精神感召人才深入基层,为乡村人才振兴输送血液。在当代传承红色精神,时时为中国人民提振打鼓,有利于在人才心中埋下一颗扎根基层农村、报效国家的种子,带动人才深入基层、建设乡村,从而源源不断地为乡村人才振兴输送新鲜血液。最后,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保持乡村基层党组织风清气正,为乡村党组织振兴提供抓手。坚定基层党组织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建设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从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成效。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