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美育实践

2023-08-22党忠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育高中语文教育

党忠

内容摘要:高中这一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在这个阶段满满迈向成熟,所以要把学生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建立展开更多的教学培育。高中语文这门学科覆盖的知识面较广,在生活中中也比较实用,学生们经过对课文和阅读材料的研读,实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交流,不仅可以让自身情感变得丰沛,还能够通过文本所传达的情感感受到生活里的美好。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引起一定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加融入审美方面的培养和教学。在这篇文章里,将会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探索,分析其中所存在的問题,为帮助审美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寻找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美育 教育

将审美教育带到课堂,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它在这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所以得到了全国大部分学校和教师的认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审美意识逐步建立的时期,语文的教学不能够只是局限于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和考试重点,而应该把美育教育这一模块也带到课堂中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课堂的美感带给学生,让学生具备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其提升审美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作用

1.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审美教育作为支撑。

为了和当下教育的需求达到同步,国家教育部门将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针对每个不同阶段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2014年教育部门就已经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文件,里面提到: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强化,教师们应当要将过去所沿用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都进行大胆创新,让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得到重视,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感知和欣赏能力。高中语文这门学科中涵盖的知识面较为广泛,恰好给审美教育的渗透带来了便利,高中语文学科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要求,把审美教育带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学会领悟生活中的美,并且把这种审美素养进行传承。

2.审美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的基本前提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身心逐渐迈向成熟的转折期,学生们在这个阶段会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思想观念,在这个阶段运用审美教育融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对真善美建立起认知,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高中语文学科的教材设计到的知识面比较多,其中有许许多多关于历史人文精神的经典作品,蕴含了我国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3.审美教育是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对语文这一学科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有利于学生领悟每篇文章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让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转化为实践。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雪》这一课时,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独立赏析这篇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找出整篇文章当中使用到的一些修辞方法,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把知识点更好地吸收,引导他们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方法用来写作,让自己的写作技能得到更高质量的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积极主动学习时,其综合素养会得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果也会变得更好。

二.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一一落地,语文学科在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等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教学目标逐渐向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方向转变,所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是目前教师们需要重视的部分。但是,由于长期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造成了审美教育渗透在实际中落实遇到了困难。

1.审美教育渗透中,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

(1)许多语文教师对于审美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欠缺基本掌握,审美素养有待提升。要把审美教育逐步渗透进课堂当中去,离不开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上带来许多创新美的机会,进而让其找寻到自身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教师能够精准把控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要求教师自身储备有一定程度的审美方面的基本素养,因为教师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素养和品质,才能在课堂教学上发挥出来,带领学生建立审美意识。换言之就是,学生们能否在语文教学环节中培养出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素养,取决于语文教师是否具备充分的艺术审美调度。但是,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师通常只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很少对审美教育进行渗透,甚至觉得审美教育会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所以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了有关于审美方面的培养屈指可数,教师本身也很少具备这方面的素养。

(2)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对于审美这一模块准备较少,学生的审美体验缺失。

要想把审美这一模块融入到语文课堂里,离不开语文教材的辅助,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政策背景下,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审美价值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一些教师仅仅只是停留在文本表面进行教学,没有对课文展开深度的挖掘和理解,其中的审美价值没有被发现并传授给学生,课堂上依旧是按照传统的“介绍写作背景—分析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方式下,课文仅仅只是课堂知识积累的工具,其中的审美价值没有被发掘出来,学生们对文本的美感无法体会,学生的审美体验机会被浪费。

(3)以高考成绩为教育目标,让语文学科教育充满功利性。

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都是把教学的最终目标放在成绩上,因此教师们往往把高考作为唯一的目标,另外,大部分家长也认为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成绩变得更优秀。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观念之下,学生们所背负的学习压力很大,虽然我国已经针对这些问题实施了“双减”政策,但是却收效甚微,而且高考中涉及到审美方面的考核几乎没有,所以许多学科教师在审美教育方面并没有放在心上,多是将“成绩”作为教学目标。

2.学生方面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非常大,每一天都需要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做题解题上。基于这样的现状,许多学生基本上都是在面对种类和数量较多的课业任务,没有时间进行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会有人出现厌学和偏科的情况,更别说培养审美素养了。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许多学生都不会重视自身审美方面意识和观念的培养,进而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审美素养。

三.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更好地融入

1.老师要善于展现关于审美方面的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因为每天跟学生朝夕相处,其行为个举止都会无意中让学生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假如教师在校园内能够时刻注重仪态和仪表得体大方,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跟上步伐。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展现出言行举止所透露的审美品位,给课堂的审美教育提前营造一些基本氛围。

作为语文教师,要尽量将自身的仪态和行为展现出美感。一个人最明显直观的美可以运用言行举止、行为礼仪和衣着穿搭等等来展现,一个仪态美观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什么是美,对学生起到简单的熏陶作用。

其次,教师的审美素养可以通过教学时的语言来呈现。教学靠的是语言作为交流工具,语言是教学环节并不可少的载体。在展开语文课堂教学时使用较为最符合标准的普通话是最重要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谨慎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词,避免误导学生,要保持语文用词的庄重与严谨。此外,教学环节中的语言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情境改变,让语言发挥出应有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最后,大部分教师在当代教学实践中会大量使用信息化展现课件,板书的使用越来越少。其实,板书不仅仅要多加使用,还应该将工整的书写和布局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们领略到文字和语言的魅力。

2.充分挖掘教材,整合美育因子

在经典的艺术作品中领略美妙意境带来的愉悦,用审美渗透育人,用审美教育感动人,这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语文这门学科最基本的特色。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各自的审美意境,教师要深入发掘其中的美育部分,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融合,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力与感知力。

首先,散文类型的文章多存在景物描写的部分,其中会有很多流传已久的著名片段,在进行这类型课文的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审美的想象能力,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境美。其次,散文这类型的文体偏重于情感的表达,所以在展开教学时要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整体的文章有一个把握,以便了解到作者在文内的情感波动,进而引起共鸣。比如,在进行《囚绿记》这一文本教学时,作者对常春藤展开了全方位的描述,处处彰显了对其的极度赞美和喜爱,在作者“囚”住常春藤之后,这颗常春藤依然努力生长,坚强向上,散发着顽强的生命力。都说物体呈现的形象往往代表着人内心的情感,可见,常春藤所代表的就是作者内心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最后,大部分散文题材的东西都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性美”,要在这部分题材的教学时展开审美渗透,必须要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引导中自行领悟文内隐喻的思想观点,领会作者对生活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找寻到理性之美。

3.运用信息技术,助力美育渗透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完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它能够将一些难以展现的内容通过图像和视频等等呈现出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趣味,也给美育渗透到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在进行《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让学生在自行朗读完课文之后给他们播放关于湘江、长空、游鱼等事物的朗读影像,学生在听取这些朗诵的同时可以观看到诗词所提到的意象,在视听结合的体验中领略到多姿多彩的美感,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具体地想象诗词中的美丽景致,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知识传授的辅助性功能,还要使其发挥出应有的资源扩展功能。比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观看实事或者感动中国人物的相关信息资料,让学生在课本之外收获到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对于心系天下的伟岸思想通过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了解,有利于对真善美建立初步概念。

4.课堂层面:优化教学情境,打造美育课堂

学生获取审美体验需要依托教学情境的创造,所以语文教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把学生对于审美的想法放在重要位置,运用一些情境让教学环节变得趣味无穷,让美育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满足学生们对审美的多元化需求。

在许许多多的情景教学方法之中,运用“活动+情境”为主的表演活动情景法非常适合运用到小说和文言文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们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使用。比如,小说《祝福》和文言文《鸿门宴》等这类型文本大多可以在原有的部分上加以改编,在课堂上展开表演等等,这也证明了这种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这门学科教学实践中值得广泛运用。学生们运用表演的方式,可以使远古的经典更贴近现实,打破了时空隔阂,让许多抽象晦涩的知识变得生动亲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代入情境,理解作者的情感境界,培养出审美素养。

5.听说读写并进,促进审美表达

听、说、读、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最基本能力,更是语文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把这四项的教学放在教学的关键部分,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审美欣赏力以及创造力。

首先,面对教材当中需要学习的许多诗词和文言文,学生可以听名家或者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范读,体会到阅读中关于停顿、语气以及发音轻重长短等等技巧,领略經典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绝美意境,这将对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

在对“听”的部分进行完基本的学习之后,就可以培养学生关于“读”这一部分的能力。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有对大好河山的赞美,有对历史人物的描绘等等,学生只有多读,才能够领会文章的美感,让自身的精气神得到滋养。

最后,“说”是学生把学习到的体验以及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分享的能力,在这个分享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建出教学情境来推动交流,帮助学生提升发现美和表达美的综合素质。

6.依据审美教育的需求出发,强化师生的审美能力。只有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产生良性互动,才能让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们展现并创造美的教学情境和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环节学会欣赏美和体会美。高中语文教师是审美渗透到课堂的主要领导者,教师本身具备充足完善的审美素养有助于审美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去。

学生的审美能力要依赖于审美相关意识的初步培养。在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们整体的审美意识有所欠缺,一方面是因为繁重的学习压力在逐渐增加,面临高考这样的高压目标,学生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在各科目的题海里训练,进而让学生对于自身的审美素养方面关注度较低,缺少审美意识不自知;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处于信息技术逐渐发达的大背景下,学生们经常会被外界信息所干扰,在对语文进行学习时比较看重速度和效率,这种形式让语文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了表面部分,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受到了限制。为了改善这样的现状,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创建一些以“审美”为主题的课堂活动,给学生建构良好的美学意境。

其实,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一模块,也是语文学科进行审美素养培育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强化写作技能这样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对用语言表现审美素养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美》这一课的教学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美”这一话题展开大胆创造,将自己对于美的见解通过书写表达出来,以此引导学生建立美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

[2]张刘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3,36(02):42-44.

[3]黄友芹.语文审美教育与文化自信[J].中国教师,2022(5):1.

[4]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21:45.

[5]毛杰.把牢教育“五大属性” 谱写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1):4-6.

[6]薛永娟.審美课堂:指向学生生命成长的语文教学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2(11):33-37.

猜你喜欢

美育高中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