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3-08-22郭丽丽

大众文艺 2023年8期
关键词:网民网络安全文化

贾 博 郭丽丽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日益严峻,网络舆论主导权的掌握,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因此,新时代加强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要在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指导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调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不断推进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建设。

一、新时代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价值意蕴

(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统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生态等各领域的安全于一体的综合的国家安全体系,为新时代我国加强网络文化安全建设提供基本指引。新时代加强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是党在当今社会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坚持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自足全局的战略高度,审视网络文化安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挑战,通过法律方面的不断完善,促进网络市场的和谐发展,在网络安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地自主研发和突破,这样才能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助力构建国家总体安全体系。

(二)筑牢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需要

现时代,网络领域各种思潮交流、碰撞明显,网络思想的传播的过程中要把主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维系国家主权稳定和社会安定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渠道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不当言论、传播不良文化和思想,如果不加以严格监管,难免会对我国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甚至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因而,在新时代,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立足于当前的网络安全发展实际,多措并举推动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不断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三)建设网络强国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新时代,作为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领域,网络文化安全日益成为网络强国战略中密不可分的重要一环。为把我国建设成网络强国,国家已经着手从诸多方面进行治理,例如把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摆在重要的战略高度,不断完善网络法规,加大对网络黑灰产业的整治,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参与主体的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注重产品质量把关,繁荣和发展网络文化市场等等。可见,新时代国家在加强网络文化安全方面做了诸多的努力,足见它对于网络强国目标的实现的重要。

二、新时代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现实挑战

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安全建设,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文化监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公民的文化认同感提升,网络安全环境得以改善。但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只有进一步分析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所面临的问题,才能更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更好地维护网络文化安全。

(一)不良网络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影响

在网络社会中,一些非主流媒体对于其平台传播的内容缺乏严格的甄选,为了获取热度和高流量,致使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一些网络信息甚至与主流价值观念相悖。与此同时,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仗着自身的网络优势,在网络社会中传播不良思想,企图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泛滥,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地位,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网络文化市场亟待完善

在网络文化市场中,网络文化产品参差不齐,其中有许多是迎合大众娱乐需求的文娱产品,知识型、科技型的产品还比较缺少。网络文化市场存在诸多乱象,盗版的网络书籍、一些网站强制弹入的涉黄的链接和游戏、盗版的网络期刊等等。这些乱象的发生大大增加了网络文化市场监管的难度。此外,网络文化市场还存在一些侵权行为,少数网络运营商出于经济利益,对网络文化产品质量缺乏严格的审核,致使网络盗版现象泛滥,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从而阻碍了网络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化市场准入标准未达到统一,产品与服务的分级界限不够明确,这致使网络文化经营者投机取巧,大打“擦边球”甚至违法犯罪,扰乱了网络文化市场秩序。因而,网络文化市场亟待完善。

(三)部分网民道德行为失范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隐匿性,在给网民自由表达言论提供便利的同时,部分网民道德行为失范,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加剧了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难度。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滋生了一些网民的病态心理,一些网民借助网络这个载体不理智的宣泄情绪,发表一些不实言论,诋毁他人。他们的过度情绪化、夸大化、非理性的言论,可能给信息接收者造成诱导,造成社会问题滋生,这不利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挑战着现实社会的公共秩序和道德底线。舆论炒作事件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水军肆意横行,操纵网络舆论,造成舆论风潮,一些网络名人利用微博、博客等网络媒介,制造话题,影响舆论,这将会导致网络群体极化的风险。大规模的群体极端行为使网民模糊了现实和虚拟,造成道德真空。

(四)网络安全技术方面存在短板

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关键,我国的网络安全技术在芯片、安全域服务器和主动防御技术上存在短板,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导致我国面临网络恶意攻击、网络监视、干扰等网络风险,网络安全治理难度加大。2022西北工业大学发生的境外网络恶意攻击事件,网络黑客入侵该校服务器,窃取该校的关键身份数据和核心文件数据,企图加强内部渗透和控制。我国在网络核心技术上的滞后可能会对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进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新时代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现实路径

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离不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引下,离不开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合力,不断推动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建设。

(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1.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提出“要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和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3]。当今社会,网民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要重塑网民价值观,当然离不开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新闻媒体平台要发挥其正向宣传的作用,打造高质量的文化专栏,对先进道德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进行宣传,歌颂红色经典,号召各界优秀人士参与红色博文的撰写,积极发表优秀文章,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舆论引导。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衍生出来了一些网络新型平台,要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传播优秀的网络文化,推动正向价值观念的渗透性传播,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

2.加强网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和舆论引导

网络文化的安全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引导。

加强网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在内容上,要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灌输给社会大众,促使他们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发挥主体责任,以切身行动自觉维护网络文化安全。在方式上,灌输并不是以强制的方式直接将价值观念和思想观点强加于人们的头脑中,而是通过潜移默化方式使人们真正认同并积极在网上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积极的价值观。

除了灌输之外还要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舆论引导。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要坚持疏堵兼顾。严格抵制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相背离的网络文化内容的传播,从源头进行封堵,阻止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输入。当然仅仅依靠“堵”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离不开“疏”,也就是说,网民教育要向思想纵深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思想的畅达。

(二)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体系

1.政府要加强网络立法监管

政府要加强网络文化安全立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网络文化安全成为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之一,但是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法律体系内容不够完善,某些方面还存在漏洞,我国在法律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过程中,政府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升立法效能,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的监管,提高网络文化产业准入门槛,打击违法侵权行为,严抓典型,不断警醒相关的网络文化行业主体,促其严守法,规行为,从而推动良好的网络文化市场氛围的营造。

2.高校要重视网络文化安全教育

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利于避免学生思想出现“西化”倾向,促使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坚定正向的价值导向,正确认识网络空间各种错误思潮。

首先,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党政组织、网上网下、课内课外三协同促进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中。其次,高校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关的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系列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将掌握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充分利用宣传周这个契机,高校组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辩论赛、网络安全领域热点问题的专题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网络安全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科学有效运用网络技术维护自身安全[4]。

3.社会组织要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社会组织要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强化网络道德自律,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规,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网络运营商要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强化行业自律意识,自觉维护网络平台秩序,为优秀网络文化的传播提供绿色健康的环境。网络媒体要坚持正确的立场,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弘扬,增强责任意识,创作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不断满足网民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需求。其他社会组织也要注重培育自身的网络空间自觉意识,强化道德自律,严格遵守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法律法规,规矩行事,不触碰法律底线。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进程。

4.社会公众要充分发挥网络监督作用

社会公众是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公众监督对于政府网络文化安全的治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减轻政府管理负担。

社会公众要自觉履行监督责任,发现网站和APP上出现的一些低俗文化,要及时向相关组织和部门举报,发现相关政府部门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政策措施不到位,要积极建言献策,发表自己的见解。社会公众除了对他人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进行监督,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在网上发布不良言论和信息,对于网络舆论,不随意乱带节奏,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和评价问题,避免不良舆论的扩大化。

(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1.提高网民的网络文化安全意识

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除了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外,网民的网络文化安全意识的培养也至关重要。网民的网络文化安全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在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网民的思想共识。此外,国家要积极借助网络平台宣传网络文化安全知识,提高网民辨别不良文化的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时刻保持警醒,不乱浏览网站,不轻易点击陌生人发的具有诱导性的网络链接,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增强网民社会责任感

网民是网络参与的重要力量,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的道德素养,增强网民的责任意识,促使网民认识到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国家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加强对先进网络道德模范事迹的网络宣传,传递网络正能量,引领网民从自身做起,遵守网络安全法规,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不随意传播网络不良信息,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健康网络空间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网民网络安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谁远谁近?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