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的择业观教育探究

2023-08-21张晓琳马铭晗张畔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择业观新时代大学生

张晓琳 马铭晗 张畔

摘 要: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择业观对新时代大学生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如何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择业观,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阐释了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梳理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探究了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路径。希望以此提升大学生留省就业、服务桑梓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加快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31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对选择职业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大学生对于择业目的、意义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是职业认知、择业意向和就业观念的总和”。开展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引导大学生留省就业、加快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应有之义。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要重视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使之实现与职业的最佳匹配,进而实现学生自身美好的职业理想。

1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以来,吉林省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在《吉林省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来(留)吉创业就业若干措施》中,把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摆在了突出位置。可见,开展择业观教育对加快推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毕业生留省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1 提升人才质量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从大学生的择业需求出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使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职业规划更为清晰,从思想上清楚自己是谁、将要成为谁,实习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实习后应该怎样做。

1.2 对接吉林振兴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能够塑造新时代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使之更好地对接吉林振兴,成为吉林振兴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在“十四五”阶段,国家要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靠资金投入,更需要有立志服务桑梓地的青年人才。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吉林经济有效、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从源头抓起,使新时代大学生在从业准备阶段就明确为什么而学习、将来为谁去工作、自己能为家乡发展做什么,如何积极投身于振兴吉林的实践中。

1.3 促进留省就业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能够促进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实践表明,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一是要让毕业生对所选职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尊重这份职业,热爱这份职业,要让高校毕业生产生对吉林省的認同感,有为吉林发展挥洒汗水和奉献青春的信念。二是要让高校在校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做好就业准备,要让高校在校生深入认识吉林、了解吉林、热爱吉林、留在吉林。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推行择业观教育,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吉林省的认同感,对行业的认可度。激励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建功立业,为吉林省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党的二十大以来,高校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头脑。在积极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和诸多因素的限制,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依然存在着难以破解的困境,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1 教育协调性不强

教育协调性不强,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集中表现为择业观教育没有发挥合力,教育主管部门虽然一再强调高校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正确的择业观,但在如何教育、拿什么教育、教育内容等方面,缺少指导性意见和有效对策。同时,没有起到择业观教育的协调作用。目前,未构建学校和企业双方沟通机制,使择业观教育工作各自为战。过去,教育主管部门多把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管理等方面,在择业观教育上,认为雇佣人是企业的事,建立良好的择业观是学生的事,高校对学生能否胜任工作以及未来的生存、能力发展等关注不够,对学生能否扎根吉林并不关心。新时期,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刻认识到教育协调性对择业观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使择业观教育工作落地、落实和落细,形成合力,取得应有的效果。

2.2 课程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课程教育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众所周知,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是良好择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现实中,存在课程教育作用弱化的现象。高校涉及择业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专业课,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还有通识教育课——就业指导,但是三者之间不仅内容相近,而且涉及择业观的内容实属浅尝辄止。专业课只讲解行业规范;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第五章职业选择,其中讲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但是没有系统阐释何为择业观;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对大学生择业进行细化、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因而,学生在经历大学阶段学习之后,对应该形成什么样的择业观依旧茫然无措。

2.3 企业的择业观教育作用虚化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形成良好择业观,不仅要靠学校教育,更要靠顶岗实习企业来引领。但是,如今企业对于择业观教育呈现虚化状态,认为职工只要遵守劳动纪律、不跟客户起冲突,不影响企业效益就行,“至于爱干不干,悉听尊便;干好干坏,制度上见”。喜不喜欢这项工作、能不能干好工作完全是职工自己的事,与企业毫无关系。不仅如此,企业内部也没有做好择业观的传、帮、带,师傅往往只教徒弟如何操作、如何与客户沟通。虽然做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从业素质进行“言传身教”,导致企业留不住实习生,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更加剧了疫情后企业发展的困难。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校企合作渠道不通畅。在此过程中,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传授多,对择业观教育的少,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在择业观教育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合力,共同促进新时代大学生良好择业观的形成。

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策略

针对择业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发挥协同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做出贡献。

3.1 加强重视,形成合力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第一要义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从“十四五”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及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以培育留省就业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使大学毕业生在家乡建功立业。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本地经济发展全局高度重视大学生择业观培养,将择业观培养作为经济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择业观教育的有效方法,将择业观培养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发挥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在择业观培养过程中的合力,着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提高大学生留省就业意愿,使大学生成长为吉林省全面振兴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3.2 发挥课程教育主渠道作用

高校要发挥课程教育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择业观教育。

(1)完善课程结构体系。高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重构和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按人才培养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打造全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开设相关新业态课程,即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高质量择业观教育课程,为大学生良好择业观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打造“实习+就业+创业”的广阔平台。不仅如此,高校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在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師要从学情实际出发,找寻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择业观提升的契合点,选取第五章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中关于“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结合新时代大国工匠和长白山技能名师学习成才的事迹开展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留省就业的信心,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服务家乡的动力。

(2)加强实训引领。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及实践基地建设,为各类人才搭建发展成长的有效通道。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造、补充、完善校内原有的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客体和专业的实践技能指导。实践中,专业课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出发,改变坐而论道式的授课模式,通过讲、学、做相结合的形式,使教材内容转化为生产实践。教师在讲解导游实务课程模块三“职业选择规划”教学内容时,可根据不同类型生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来自旅游服务一线的扩招生源,教师可运用VR系统创设情境,鼓励他们返岗就业;对于应届生,教师可运用VR系统展现家乡经济建设成就,使之建立对家乡的认同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能力认知,从而正确地选择职业,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3)优化人才培养方式。高校要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以创新产教融合为举措,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与企业共同设计以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和择业观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3.3 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

在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过程中,企业要真正发挥作用,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队伍。

(1)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在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择业观教育过程中,企业不仅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更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依托高校开展择业观教育。在实践中,与高校深化产学交流,明确二者之间的分工,共同制定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和考核,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和考核,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结合。企业可以把择业观教育的阵地放在学校,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讲学。与此同时,要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企业研发、企业人才储备计划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可以在实习中选拔表现优异的学生,并与学生达成工作意向,使学生毕业就能直接走进工作岗位。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就业,又节省了企业对新人的培训成本。

(2)注重实践引领。企业和高校要共同开展专业课与实践课教学。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可以入校开展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并参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高校可以建立访问工程师制度,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还可以参与到高校教材编写工作中,展现合作培育人才的效果。此外,企业要与高校、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做好学生择业观的实践指导,为学生择业提供合理化、科学化、精准化的咨询、帮扶和规划。

(3)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引领作用。企业要依托现代学徒制,联合行业导师做好实践过程中的传帮带。不但要做到手把手传授专业技能,躬亲示范传授工匠精神,更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择业思维,使其认识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进而领悟出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行业人士,能为吉林省振兴做什么,促进大学生良好择业观的形成。

现实充分表明,择业观对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企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进而激发学生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内生动力,促进新时代大学生良好择业观的形成,使学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国新,刘极霞.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96.

[2]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文件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209.

[3]于瑾,时祖光,毕伶俐.“90后”大学生择业观初探[J].时代教育,2014,(5):510.

[4]詹娟.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5,(3):143144.

猜你喜欢

择业观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