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3-08-20顾卫杰朱轩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主体常州产教

顾卫杰,朱轩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1]。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如何以改革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完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的建设,是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2]。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以产教融合为抓手,通过共建特色产业学院,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双主体”育人模式。

1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1 产教融合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凝练出诸多卓有成效的成功经验[3],例如,德国“双元制”以职业需求为核心,通过推动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培养出兼具深厚理论知识和熟练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英国的“三明治模式”通过实施学校授课和企业实习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职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5]。美国的“合作教育”鼓励学生在真实工作中获取实际技能,掌握技术应用能力[6]。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先后经历了“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三个阶段,分别确立了工学结合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和产教融合专业建设的阶段改革目标,探索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仍存在政府管理缺位、合作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导致产教“融而不合”[8]。为此,2019 年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9]。2020年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10]。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11]。这些政策的发布明确了产教融合的战略地位,对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2 产业学院是校企融合发展共同体的运行载体

产业学院是产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搭建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平台,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12]。2017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13]。鉴于此,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双高”建设方案设计中,立足长三角区域优势,瞄准先进制造产业,将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作为建设目标之一,将产业学院作为运行载体,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服务产业发展是产业学院建设的逻辑起点

服务产业发展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产业学院的逻辑起点,体现在建设思路和内容中。在建设思路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常州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依托培养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办学定位,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营造产教深度合作的全新发展格局和服务产业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在建设内容上,一是要建设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平台。以特色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为抓手,以江苏省品牌专业、高水平骨干专业为引领,对接区域主导与优势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和发展需求,建设特色产业学院。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整合职业院校和区域企业优质教育资源,聚力人才链,打造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基地,开展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活动,并通过实施“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三进工程”,推进产教融合文化培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转型发展的用人需求。二是要建设产业学院技术服务平台。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以产业学院为依托,以江苏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校企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工作室等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

2.2 构建校企共同体是产业学院运行的价值核心

产业学院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14]。在建设目标中,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区域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和制造服务业,通过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技术共研、成果共享于一体的技术服务与创新中心,将学校建设成以智能制造为鲜明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在建设思路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产、学、研、工、创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形成“专、全、深、新”的特色优势,赋能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资金共投、方案共制、教学共施、资源共建、师资共融、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七共”机制,打造特色产业学院,形成“内园外站、四维一体”产教融合模式和“双主体”育人典型案例。

3 “双主体”育人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

在“双高”建设中,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七共”机制,探索产业学院“双主体”育人模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1 共同投入办学资金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二级学院为试点,与新华三有限公司、北京华晟经世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创办产业学院,形成多元办学主体机制。校企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产业学院理事会,由学校委派人员担任理事会理事长,产业学院在理事会框架下运行,实行院长负责制。理事会聘任学校人员担任产业学院院长,聘任企业人员担任产业学院副院长。校企双方在产业学院办学中各司其职、权责分明。

3.2 共同开发专业方案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人才培养专业群为主体,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所需专业,在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征和企业用人需求,校企联合制订个性化的专业群建设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变各专业分离的人才培养定位,以“专业协同”理念为引领,通过建设课程集群、项目集群等方式,培养具备跨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3.3 共同探索教学路径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协同教学方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实施项目式、情境式等教学模式。并采取“一课双师”的创新教学模式,由校内教师承担理论教学任务,企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积聚校企优质资源,发挥专兼职教师优势,通过构建全项目流程的课程教学模块,探索模块化教学新路径。

3.4 共同建设资源平台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在产业学院中打造专业教学所需的实训基地、创新平台等,用于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等,并引入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兴趣和创新意识。学院将企业项目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或竞赛项目的课题来源,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3.5 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教师遴选标准等。促进校内教师转型,积极引导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变。加大企业教师引进力度,通过引进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员工,共同组建校企混编、专业融合的教学团队。通过共同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师资培训基地等,培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领军人才,形成一支理论基础深厚、技艺精湛的骨干教师队伍。

3.6 共同分享科研成果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组建创新工坊,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领域关键技术,开展创新应用和对外服务,解决职业院校技术研发和产业服务不足的问题。同时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项目研发,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达到与企业共同拥有知识产权、共同分享科研成果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7 共同承担办学风险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企业制定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每年对产业学院办学情况进行考核评估,通过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主体的评价,形成对产业学院的评价分数,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产业学院,学校将终止与企业的合作。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办产业学院,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适应了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该模式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响应和落实“双高计划”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双主体常州产教
常州的早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