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8-19王亚楠岳云霄杨炫露
王亚楠 岳云霄 杨炫露
(1.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静配中心,河南 平顶山 467000;2.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南 平顶山 467000;3.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药品调剂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非小细胞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腺体、支气管粘膜、肺泡上皮[1],主要是由于DNA 修复系统不能及时修复体内致癌物质引起的基因突变,造成凋亡信号下降及增殖信号异常增强所致[1]。其发病主要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典型症状主要是咳嗽、咯血、发热、痰血及体重下降[1],还可表现为胸痛、胸水、呼吸困难,严重者还可发生骨骼转移、肝脏、淋巴结转移等症状。由于环境的污染及人口老龄化加重,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为恶性肿瘤首位[2],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5%,本病男性较女性多见。
目前治疗本病主要采用放化疗、手术、分子靶向治疗、局部介入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方式[3],其中化疗为其常用治疗方式。紫杉醇为临床常用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药物[4],但是长期使用效果欠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以人血白蛋白为载体制备而成,治疗肿瘤疾病时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故本研究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癌,并探究其对患者血清学指标表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5 月至2021 年7 月收治的88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纳入标准:经相关检查,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相关诊断标准且符合化疗标准患者;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化疗后效果不好,或化疗6 m 内复发患者。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压迫重要器官的转移患者。
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8 例,女16 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2.15±5.62 岁。治疗组男29 例,女15 例;年龄51-73 岁,平均年龄62.53±5.72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清淡饮食,适当运动,补充营养、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抗炎,抗肿瘤等一般治疗,且均给予顺铂注射液(规格:2 mL:1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3021740;生产企业: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25 mg·m-2,于每w第1 -3 d 静脉滴注。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紫杉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068;生产企业:北京协和药厂)175 mg·m-2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大于3 h,3 w 给药1 次,给药前6 h 或12 h 左右口服地塞米松20 mg,或用药前30 -60 min 给予20 mg 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1.2.2 治疗组
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规格:10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3044;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260 mg·m-2静脉滴注30 min,3 w 给药1 次。3 w 为1 个周期,两组患者至少治疗2 个周期后评估各项指标,治疗至患者要求停止治疗或不可耐受,且最多完成6 个周期的治疗。根据情况调节药量,并给予止吐药物。
1.3 观察指标
1.3.1 肿瘤控制率
治疗4 个周期后评估疗效,评估标准:①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持续时间大于1 m。②部分缓解:肿块缩小超过30%,时间至少为4 w。③稳定:肿块增大未达疾病进展标准,缩小未达部分缓解标准,持续4 w。④进展:出现新的病灶或者1 个或多个病变增大20%以上。
1.3.2 血清学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 个周期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离心(转速为3000 r·min-1,4℃)15 min 后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1.3.3 肿瘤标志物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 个周期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离心(转速为3000 r·min-1,4℃)15 min 后提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
1.3.4 生活质量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 个周期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精神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力以及躯体疼痛五个维度,每项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5.0 分析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控制率
治疗后,治疗组肿瘤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肿瘤控制率比较(n(%),n=44)
2.2 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CRP、TNF-α、KL-6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血清学指标比较(,n=44)
表2 血清学指标比较(,n=4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
2.3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CEA、CA125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n=44)
表3 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n=4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
2.4 治疗前后SF-36 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SF-36 评分比较(,n=44)
表4 SF-36 评分比较(,n=4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较差,与肿瘤分期及治疗效果有关[1],多数患者于确诊后五年内死亡,晚期患者生存率更低。临床通常根据其病理分型、分期、个体生活状态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2]。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主要以化疗为主,其中铂类为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用药[2,3],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为紫杉醇联合铂类。顺铂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通过作用于DNA 链形成DDP-DNA 复合物,而干扰DNA 复制,或与胞浆蛋白及核蛋白结合起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疾病,效果较好。
紫杉醇为目前发现的较为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4],可诱导、促进微管装配、微管蛋白聚合、防止解聚,进而使微管稳定,抑制癌细胞分裂,防止诱导细胞凋亡,阻止癌细胞增殖而起抗癌作用,但是易出现过敏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5],且较同等剂量的紫杉醇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更高,过敏反应发生率更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肿瘤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肿瘤控制率更好。
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CRP、TNF-α、KL-6 水平,发现治疗4 个周期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应用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原因可能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较紫杉醇生物利用度更高,对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水平,发现治疗4 个周期后两组CEA、CA125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提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更有利于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本研究还发现,治疗4 个周期后两组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提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提高患者肿瘤控制率,降低血清因子、蛋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