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测量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的分析
2023-08-19衡春阳
高 荣,衡春阳,刘 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不断成熟,种植义齿的远期功能及美学效果受到了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上颌前牙美学区的修复体,患者具有较高的美学期望,这就给相关种植修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2]。前磨牙又称双尖牙(bicuspid),位于尖牙之后。仅恒牙列有前磨牙,左、右、上、下各2 颗,总共8 颗。前磨牙有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的功能。在种植术前评估、选择修复方案的过程中,上颌骨唇侧骨壁厚度是一项重要参数,决定着种植义齿的远期功能及美学效果。如果唇侧骨壁厚度不足,那么拔牙后唇侧就会出现极为显著的牙槽骨吸收,特别是早期种植、即刻种植患者,其对唇侧骨壁厚度的要求更高[3-4]。本研究分析了采用CBCT 测量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的300 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旨在为相关种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口腔科拍摄CBCT 的300 例患者(300 颗牙)的影像学资料。这些患者的年龄为16 ~60 岁,平均(38.3±6.1)岁;其中有女性156 例,男性144 例;其年龄分布情况如下:16 ~35 岁100 例,36 ~55 岁100 例,55 岁 以 上100 例。纳入标准:(1)牙根完整,根尖孔已发育完成;(2)牙冠部无龋坏、无重度磨耗,无根管内外吸收;(3)未做过根管治疗和修复治疗,无根尖周病损,CBCT图像清晰,伪影少。排除标准:(1)邻牙及对颌牙存在金属修复体或充填物;(2)牙槽骨吸收至根下1/3 段,牙根折裂,存在牙齿发育异常;(3)CBCT 影像欠清晰,有伪影。
1.2 方法
(1)测量工具:CBCT 自带测量软件。(2)扫描方法:扫描基准平面垂直于牙长轴,从冠方扫描到根方。(3)标记点定义:釉牙骨质界(CEJ):最后出现釉质高密度影的横截面;在过CEJ 根方2 mm 及4 mm处做牙长轴的垂线,交点分别记为位点1、位点2。所有测量均由1 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执业医师完成,每个部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在0 ~0.4 mm、0.5 ~0.9 mm、1.0 ~1.4 mm、≥1.5 mm各厚度区间的分布情况;(2)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3)比较不同年龄患者的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或F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或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在各厚度区间分布情况的分析
上颌前牙与前磨牙位点1 的唇侧骨壁厚度为0 ~0.4 mm 的有78 点,为0.5 ~0.9 mm 的有573 点,为1.0 ~1.4 mm 的有129 点,为≥1.5 mm 的有480 点,分别占各厚度区间的4.4%、32.4%、36.1%、27.1% ;位点2 的唇侧骨壁厚度为0 ~0.4 mm 的有159 点,为0.5 ~0.9 mm 的有708 点,为1.0 ~1.4 mm 的有489 点,为≥1.5 mm 的有414 点,分别占各厚度区间的9.0%、40.0%、27.6%、23.4%。见表1。
表1 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在各厚度区间分布情况的分析
2.2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的比较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上颌前牙与前磨牙位点1、位点2 的唇侧骨壁厚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性患者上颌第二前磨牙位点1 的唇侧骨壁厚度低于女性(P<0.05),但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位点1 唇侧骨壁厚度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上颌前牙与前磨牙位点2 唇侧骨壁厚度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55 岁以上患者上颌前牙与前磨牙位点1、位点2 的唇侧骨壁厚度均低于16 ~35岁、36 ~55 岁 的 患 者(P<0.05),但16 ~35 岁、36 ~55 岁患者上颌前牙与前磨牙位点1、位点2 唇侧骨壁厚度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的比较(mm,± s)
表2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的比较(mm,± s)
位点 受测牙 性别 年龄男性(n=144)女性(n=156)16 ~35 岁(n=100)36 ~55 岁(n=100)55 岁以上(n=100)1 中切牙 0.73±0.14 0.80±0.17 0.85±0.10 0.83±0.18 0.60±0.11侧切牙 0.92±0.17 0.77±0.10 0.93±0.18 0.80±0.13 0.62±0.10尖牙 0.92±0.14 0.98±0.16 0.94±0.11 0.86±0.18 0.71±0.15第一前磨牙 0.48±0.12 0.63±0.12 0.51±0.12 0.50±0.13 0.22±0.07第二前磨牙 1.10±0.16 1.47±0.21 1.26±0.21 1.27±0.23 1.03±0.03 2 中切牙 0.81±0.17 0.90±0.17 0.87±0.17 0.90±0.15 0.69±0.18侧切牙 0.70±0.10 0.76±0.12 0.85±0.11 0.84±0.18 0.66±0.16尖牙 1.26±0.12 1.28±0.24 0.97±0.12 0.87±0.10 0.66±0.17第一前磨牙 1.16±0.18 1.40±0.20 1.05±0.03 1.00±0.03 0.86±0.14第二前磨牙 2.27±0.35 2.52±0.43 1.03±0.03 1.01±0.03 0.84±0.13
3 讨论
前牙美容修复是指采用不同修复材料、不同修复方式、不同修复体对前牙的颜色问题、形态问题、牙列排列方向问题进行一系列的修复处理,具体包括:对四环素牙、氟斑牙、外源性着色、内源性着色牙齿进行颜色方面的修复;对牙齿折断、重度磨耗、龋坏蛀牙等牙体本身缺损进行修复;对牙齿排列不整齐且抗拒正畸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牙修复。前磨牙分为第一、第二前磨牙,上下左右共8 颗,形态是左右对称的,一般可通过牙体的近远中形态来区分左右。不同前磨牙牙体的近远中形态如下: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邻面略似四边形,颈部较宽,近中面近颈部凹陷,有沟从颌面跨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称为近中沟;远中面较圆突、光滑。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牙尖和牙根的偏向来区分近远中,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偏向近中,舌尖偏远中,根尖略偏近中。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舌尖均偏近中,根尖偏远中。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颊、舌尖均偏近中,合面可见近中沟跨过近中边缘嵴至舌面,称为近中舌沟,根尖略偏远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可存在三个牙尖,其中有一个颊尖,两个舌尖,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而只有一个舌尖者,舌尖偏向近中,根尖略偏远中。
牙槽骨不是一块单独的骨,而是上下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部分,也叫牙槽突。其与颌骨体相连续,两者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其容纳牙根所形成的陷窝称为牙槽窝,牙槽窝的内壁称为固有牙槽骨,在X 线片中呈现为围绕牙根的连续致密白线。牙槽骨的尖顶称为牙槽嵴,牙槽嵴顶到釉质牙骨质界的距离在1 ~1.5 mm 之内。邻牙之间的牙槽骨部分叫做牙槽中隔,有很强的可塑性。其可随牙齿生长、替换、咀嚼压力的变化及牙齿的移动而不断改建,具有承受压力后会吸收、承受牵引力后会增生的特点。利用牙槽骨吸收和新生可保持动态平衡的特点对错颌畸形进行矫治是相关临床矫治的基础。有研究[5-6]表明,预备种植窝后,要想将良好的支持提供给唇侧软组织,从而获取较好的美学效果,理想的唇侧骨壁厚度应在2 mm 以上。如果患者有种植需求,但是缺乏充足的上颌前牙区唇侧骨壁厚度,那么就必须在种植位点附近植骨[7]。
口腔锥形束CT(CBCT) 出现于上世纪末,随后该技术飞速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目前我国的CBCT 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临床应用日益普及。Cone beam(锥形束)CT 的应用给口腔及头颅部临床领域中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CBCT 射线量极低,一般投照只相当于传统CT 的1/40 ~1/200的射线量,比较安全,如有特殊情况还可以做进一步的防护。小牙片和全景片能解决口腔临床中绝大多数的问题,比如牙体病及牙髓病的病变观察、根管长度测量、颌骨病变检查等,所以小牙片和全景片在临床上的使用更普遍。但是对于疑难和特殊病例的观察,二维平片还是有缺陷的,例如无明显移位的牙根纵折、隐裂、根尖微小病变、侧枝根管等通过二维平片很难观察到。CBCT 能获得最小0.125 mm 的真实数据断层图像,能发现更多微小损伤和微小病变,图像信息量是传统二维平片无法比拟的,可以大大提高口腔科的临床诊断水平。CBCT 扫描的层厚可以更薄,图像更完整,放射剂量更低。其配套软件专为口腔临床设计,功能强大,能进行种植牙设计,口腔正畸数据测量、埋伏牙及异物定位、下牙槽神经管定位等后期处理,更适合口腔专业的临床应用。数字化、无胶片化是影像诊断的必然趋势,口腔诊室每台电脑都可以调阅图像,处理图像,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提供胶片,而是提供数据光盘。光盘附带阅读软件,可以在家用电脑上打开查看全套数据,并有一定的后期编辑功能。而且,数据光盘信息量大,体积小,保存时间长。
本研究结果表明,上颌前牙与前磨牙位点1 的唇侧骨壁厚度为0 ~0.4 mm 的有78 点,为0.5 ~0.9 mm 的有573 点,为1.0 ~1.4 mm 的有129 点,为≥1.5 mm的有480 点,分别占各厚度区间的4.4%、32.4%、36.1%、27.1%;位点2 的唇侧骨壁厚度为0 ~0.4 mm的有159 点,为0.5 ~0.9 mm 的有708 点,为1.0 ~1.4 mm的有489 点,为≥1.5 mm 的有414 点,分别占各厚度区间的9.0%、40.0%、27.6%、23.4%。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上颌前牙与前磨牙位点1、位点2 的唇侧骨壁厚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性患者上颌第二前磨牙位点1 的唇侧骨壁厚度低于女性(P<0.05);55 岁以上患者上颌前牙与前磨牙位点1、位点2 的唇侧骨壁厚度均低于16 ~35 岁、36 ~55岁的患者(P<0.05)。说明55 岁以上男性患者上颌前牙区普遍缺乏充足的唇侧骨壁厚度。有研究指出,利用CBCT 技术能够对上颌前牙与前磨牙的唇侧骨壁厚度进行有效的测量,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建议在进行相关种植治疗前采用CBCT 测量患者上颌前牙与前磨牙的唇侧骨壁厚度,并根据测量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获取理想的远期功能及美学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CBCT 测量上颌前牙与前磨牙的唇侧骨壁厚度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种植治疗方案,从而获取理想的远期功能及美学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