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进食方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糖的影响
2023-08-19倪敏
倪 敏
(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1)
人口普查显示,2020 年我国老年( ≥60 岁) 人口占总人口的18.7%。老年人群多存在基础疾病,其中约30% 的老年人群存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尽管糖尿病诊疗的一般性原则适用于老年患者,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并发症和( 或) 伴发病多、血糖控制不佳、夜间睡眠差影响血糖稳定性、低血糖风险高、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点,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与青年人不同,须更加关注血糖、胰岛功能、并发症、脏器功能和个人生活能力,故单纯采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调查发现,老年人对食疗、中医保健等的关注度、信任度更高[1-2],由于缺乏相应知识,在治疗干预方式的选择上容易出现偏差,从而造成不良后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辖区居民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受行动不便、独居、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是老年人群的首要选择。本文主要是探究优化进食方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2 老年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老年2 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3]中的相关标准,具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空 腹 血 糖(FBG) ≥7.0 mmol/L 或 餐 后2 小 时 血 糖(2hPG) ≥11.1 mmol/L;若无“三多一少”典型症状,需再测一次血糖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1.3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确诊2 型糖尿病;年龄60 ~75 岁;具备正常交流能力;若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入组期间原治疗方案不变且病情相对稳定;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4 病例排除标准
患有1 型糖尿病;合并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有胃肠道手术史,影响食物吸收;因宗教信仰、过敏等原因对食疗方案中的食物存在饮食禁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7 月—2022 年3 月在我中心住院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84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60 ~75 岁,平均(67.63±2.28) 岁;病程5 ~10年,平均(7.12±2.36) 年。对照组:男22 例,女20 例;年龄60 ~74 岁,平均(67.58±2.31) 岁;病程4 ~10年,平均(7.24±2.41) 年。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对症处理合并症。按照患者的体质量、体型计算其每日所需能量,超重30 kJ/kg,体型正常35 kJ/kg,消瘦41 kJ/kg ;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脂肪占20%,蛋白质占30% ;按20%、40%、40% 的比例分配三餐能量。共治疗3 个月。
1.5.2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药物治疗及所需能量计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但需增加餐次,按照每次25% 分4 次的方式,分别于7 时、11 时、16 时、21时进食。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穴位贴敷。药用吴茱萸、肉桂、丁香、川芎、百合烘干研末,用姜汁作为黏附剂,黏合药粉,制成膏丸;取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脾俞、肾俞等穴位,清洁皮肤后,用5 cm×5 cm 的敷贴将膏丸固定于上述穴位处,1 次/d,次日取下,隔日治疗1 次。共治疗3 个月。
1.6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B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其中FBG、2hPG 采用稳豪倍易型血糖仪( 强生公司) 检测,2hPG 取每餐后平均值;HbA1c 采用亲和色谱微柱法测定。
1.7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相关标准判定。显效:FBG 或2hPG 降至正常范围内或虽未降到正常范围内,但下降≥40%。有效:FBG 或2hPG 下降20%~3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 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值±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FBG、2hPG、HbA1c 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FBG、2hPG、HbA1c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BG、2hPG、HbA1c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BG、2hPG、HbA1c 水平的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BG、2hPG、HbA1c 水平的比较(± s)
指标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FBG(mmol·L-1)观察组 42 11.09±4.26 6.28±1.17 7.056 <0.001对照组 42 11.54±4.83 7.86±1.34 4.758 <0.001 t 值 0.453 5.756 P 值 0.326 <0.001 2hPG(mmol·L-1)观察组 42 13.62±3.57 9.73±2.19 6.019 <0.001对照组 42 13.84±3.62 12.06±2.83 2.510 0.007 t 值 0.280 4.220 P 值 0.390 <0.001 HbA1c(%)观察组 42 9.17±2.48 6.57±1.91 5.383 <0.001对照组 42 9.39±2.54 7.83±1.56 3.392 <0.001 t 值 0.402 3.331 P 值 0.344 <0.001
3 讨论
糖尿病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岛功能出现障碍,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其中以2 型糖尿病为主,约占总体的95%,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若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及心血管疾病。上述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5]。糖尿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我国60 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超过20%,是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的2 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6]显示,至2025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将达到4000 万,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需达到70%。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病理生理、合并症、基础疾病、血糖管理、药物选择等多个方面均有其特殊之处,这是糖尿病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有研究指出,对老年糖尿病管控方法的改进是今后老年慢性病管控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7]。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在用药选择方面,老年患者与普通成年患者并无明显区别。但统计显示,老年患者中接近30.0% 的患者存在合并疾病多、多重用药的情况,这给降糖药物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对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患者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心、肾保护型降糖药,相关药物合用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而增加治疗隐患[8]。在新版的相关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要重视糖尿病的基础治疗。相关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自我管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并要求患者保持饮食量、运动量、降糖药物使用量三者的平衡[9]。尤其是在饮食方面,老年患者由于存在低血糖恐惧感(FOH),往往不能做到正确饮食,这是影响其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的重要因素[10]。研究发现,饮食习惯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控制体质量,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血糖和血脂,还能减轻炎性反应,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11]。但相关饮食干预的方式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结论,以往研究认为控制低糖生成指数、高蛋白及地中海饮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12]。糖尿病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的范畴, 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或有甜味、消瘦无力为主要特征。消渴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并分为肺消、膈消、消中等。《内经》认为消渴的发病因素以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为主。《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生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明确指出消渴具有“消谷”“小便反多”“渴欲饮水”的三多症状。在消渴的治疗方面,祖国医学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千金要方消渴》曰:“长服瓜蒌汁以除热,牛乳杏酪善于补,此法最有益”。《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曰:“大豆甚下气益人”。诸多文献指出饮食可以改善消渴症状[13]。目前普遍认为消渴多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病。其中饮食不节起到重要作用,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可致形体日渐肥胖;或影响脾运,痰湿酿生内热。饮酒过量、嗜食炙煿煎炸之品、积热于内、胃热炽盛、化燥伤津均可发为消渴。《丹溪心法·消渴》提到:“酒面无节,酷嗜炙煿……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可见,中医学对饮食致病和治病均有一定的认识。基于上述认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变饮食方案,将一天所需的能量均分成4 份,缩短进食时间间隔,减少每餐能量摄入。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每日所需能量后、制定食物能量配比时,我们将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比提升至50%。研究发现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能改善糖耐量,分餐减量进食并不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反而能提高胰岛细胞的敏感性,还可以避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带来的高分解状态,进而提高治疗效果[14]。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接受慢性病管理的老年患者中颇受欢迎。老年患者普遍认为中医疗法的疗效显著,安全健康。调查发现老年患者对中医药治疗服务的需求较高,尤其关注相关饮食指导、情志调节、预防保健疗法等。有学者指出,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能起到理想的降糖效果,且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提高治疗效果[15-16]。为进一步提高相关治疗效果,观察组在优化饮食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逐渐衰弱,出现阳气不足等表现。中医认为,调节阴阳平衡是强肾保健的基本原则,针对老年患者应以补肾助阳为主。本研究所用贴敷方中吴茱萸可温中助阳;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等功效;丁香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百合具有清心安神之功效;上述药物同用,可以起到补火助阳之功效,可以纠正老年患者的体质偏颇,起到相关治疗作用[17]。穴位敷贴可以激发经络之气,药物经皮吸收,由表及里,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可补益肾气,滋养肾阴;足三里穴可健脾益气燥湿,是治疗老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常用穴位;三阴交穴可调补肝肾、养脑安神;脾俞穴可补脾温中,益气养血;肾俞穴可温肾壮阳;上述穴位同用具有调节气血阴阳之功效,可促进药效发挥。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化进食方式联合穴位贴敷可提高老年2 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的FBG、2hPG、HbA1c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化进食方式联合穴位贴敷有助于降低血糖,提高降糖效果。
综上所述,优化进食方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对提高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