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实际应用评价

2023-08-19张玉卢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妇产科分层护士

张玉,卢燕

菏泽市妇幼保健院,山东菏泽 274000

病情复杂多变,危险因素大,周转快,可预测性差,是妇产科的共同性特征。因此,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护理知识和实用护理技能。妇产科管理面临着如何使妇产科护理人员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保证妇产科的正常有序开展[1-2]。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护士自身的价值和主观主动性,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护士充满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选取2019 年1—10 月菏泽市妇幼保健院的56 名妇产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相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56 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 名。对照组21~45 岁,平均(29.51±1.28)岁;观察组22~44 岁,平均(29.63±1.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管理方法。为患者提供基础的护理方案,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培训。同时,护士长需要从相关的工作内容出发加强监督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护士长的叮嘱完善工作等。

观察组护士采用分层管理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①明确各级护士的日常职责,制订相应的护理工作体系并不断完善。确保日常操作流程更加健全和标准化,并建立相应的应急计划和其他项目,从而使妇产科的病房管理更加标准化、机构和标准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全面掌握各护士的教育水平、支持、工作经验、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将护士岗位分为4 个层次,在制定各岗位职责时综合考虑护士的科研能力、操作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②当进行特定分组时,1 名护士长和4 名护士。按责任组的方法进行划分。为确保各团队的综合能力平衡,专科护士组长与团队成员匹配。在患者的整体护理中,通常采用8 h 工作制度和24 h 责任制度,以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其中,主要责任护士为病情稍轻的患者提供服务,并培训相应的助理护士。高级职称护士负责护理危重患者,培训年轻护士。应正确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以提高日常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应充分履行指导的职责,充分利用长期的工作经验,提高年轻人的责任意识和素质意识。护理部门和护士长对培训结果进行检查,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反馈,根据PDCA 调整培训计划,纠正不合理之处,确保培训方案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订更有针对性、更实用的培训方案,定期收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价、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各级护士最重要的职责是观察患者的病情,据此宣传患者的健康知识,为治疗提供辅助护理。团队领导需要协调和管理日常工作的发展,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患者能够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护理服务。③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充分了解妇产科工作的特点,制订培训方案。确保专业教学、操作培训、查房统一,护士分层培训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上级护士培训下一级护士培训主要由护士长和护理部门进行,高级负责护士主要负责护士培训,助理护士培训由主要负责护士进行。这些问题应及时得到纠正,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开展培训工作时,通常可以分为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其中,理论培训主要以疾病护理常识、救援行动、日常工作流程、文件记录、工作职责和核心体系为目标,为护理人员开展日常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技术培训是指对日常护理中的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如氧气工艺、宫颈医学、后阴道穹窿穿刺、静脉留置针等,同时也应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

评价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需要根据相应妇产科护士的实际评估计划,计算本科室各季度、各月的评估结果,包括理论考评、操作考评、带教能力评分。每项评分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护士综合能力越强。

评价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包括文书记录、安全管理、基础护理、知识掌握,每项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更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综合能力比较

观察组综合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28)观察组(n=28)t 值P 值理论考评88.32±0.39 96.54±0.35 83.004<0.001操作考评85.93±0.48 88.72±3.17 4.604<0.001带教能力85.79±2.18 90.98±3.18 7.123<0.001

2.2 两组护士工作质量比较

观察组知识掌握、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和文书记录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工作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士工作质量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28)观察组(n=28)t 值P 值文书记录90.68±3.17 98.79±1.18 9.557<0.001安全管理88.79±2.41 95.26±3.17 8.597<0.001基础护理88.90±1.15 97.48±2.27 17.841<0.001知识掌握95.84±2.43 96.35±1.93 0.869 0.388

3 讨论

妇产科有很高的专业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临床护理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护士的分层管理可以通过高级护士与初级护士的相互学习和合作,增强高级护士的成就感,同时帮助低级护士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形成良好、积极的职业态度和思维,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实现自我价值。妇产科作为医院接收大量患者的科室,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自我发展[3]。护士的分层管理有利于明确职责,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临床护理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将资历较高的护士和资历较低的护士划分为同一组,可促进沟通和相互学习,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将护士的分层管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的管理是可行且有前景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妇产科护理的发展[4]。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妇产科工作的关注,充分满足人们对健康、分娩、保健服务的需求,相应的护理模式也改变了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5]。结合妇产科临床护理的现状,在为妇产科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员,确保妇产科临床护理的良性运行,实现妇产科临床护理服务的需求,是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6]。为此,在当前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分层管理模式,能加强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的优化,有效突出各级护理人员的功能,充分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7]。结合目前妇产科的临床工作,护士管理也是妇产科管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妇产科通过引入先进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可以充分优化有限的护士人员的配置,并根据患者的优先级为患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护士服务支持[7]。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妇产科临床护理服务的综合质量,而且对提高患者对妇产科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价值。因此,在目前的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对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可以提高医患人员的满意度[8]。妇产科是强调医生和护士、护士和护士之间合作的部门。通过培训,可以对病情进行初步有效的治疗,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的服务,患者能够感受到护士的体贴和关怀,改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9],增加患者满意度。与其他科室相比,妇产科的设计更广泛、更复杂,因此需要更高的专业要求[10],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素质高,应急反应能力灵活等。为了保证妇产科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11]。利用护士的分层管理,通过将能力高、低的护士分为同一组,相互合作学习,促进职业思维和职业态度的改善,促进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12]。对护士的分层管理方法有利于明确各级护士的职责,促进团队合作。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向一级质量控制模式的转变是团队的核心力量和凝聚力。促进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13]。目前,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妇产科护士资源的优化利用,确保提高妇产科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14]。因此,在妇产科护士的管理中,护士的层次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本文通过对护士分层管理与常规管理的比较,发现观察组护士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和文书记录、理论考评、操作考评、带教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将护士分级管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综合能力,因此护士分层管理方法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管理应用在妇产科管理中,能够实现护士护理质量的提升,同时有效保证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妇产科分层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