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课程的建设者
2023-08-19王灿灿
文 王灿灿
幼儿的学习特点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园课程是生活的课程。生活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主要学习途径。幼儿园为幼儿创造的生活越丰富,幼儿从中积累的经验、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我园是一所新建园,为了减缓教师在职业成长中的“焦虑”,我园在园本课程建设中,从研究群体、培养方案、参与路径等方面,积极探讨,大胆实践,将“人人都是课程的建设者”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让每个教职工都能找到课程建设的生发点。
每个教职工的经历、经验、特长等不尽相同。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我园确立“人人都是课程的建设者”理念,通过日志撰写、故事分享、心得交流等形式,不断增强教职工的职业意识。在这种职业意识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教职工开始有思考、有行动。例如,厨师设置了食物展示台,并在台上展示幼儿在园进餐的各类食材。幼儿通过观察食材,不仅了解到“吃什么”,还将烹饪前后的食材进行对比,丰富生活经验。又如,一位保育老师通过撰写日志,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思考:“当幼儿不愿意吃某种食物时,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品尝不同食物的美味,这样要比强迫幼儿吃更有效。”
幼儿园各岗位都有相应的培训要求,如保健培训、后勤培训、保育培训。每个教职工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员,都要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在课程建设中,我园科学调整时间和内容,确保每个教职工都得到相应的培训。通过持续培训,教职工都能了解3~6 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理解园所需要、班级需要、幼儿需要,并全身心投入课程建设中。例如,在讨论“自主点心、自主进餐”活动的细节时,班级老师提出“配备方便幼儿自己使用的牛奶壶和小夹子”,保健老师便从儿童保健的角度选择了几款合适的餐具。既满足了课程开展的需求,又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提高了课程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课程建设中,教职工注重加强交流互动,实现优势互补。例如,保健老师发挥保健专长,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和急救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参与班级健康教育;保育老师主动参与班级生活区管理。园部还根据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为部分教职工“量身定制”岗位。例如,面点师一直默默地在后厨工作。在园部的组织下,面点师走向“前台”,指导教师烹饪面点,提高教师岗位技能,拓展课程建设思路,激发参与课程建设的内驱力。我园课程建设已成为每个教职员工的共同行动,取得了预期成效。
杜威在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理念的解读中提出:“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对于幼儿来说,一日生活中没有哪段时间是纯粹的学习或纯粹的生活。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加入课程建设中,能够丰富师资,丰富课程资源。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在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在学习与人友好相处的方法,还在学习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社会生活中有不同性格、性别、分工的人,幼儿园里教职工群体就是一个社会缩影。幼儿通过接触形形色色的教育者,从而发展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