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部实施护理垂直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2023-08-19向荣周荣刊谭雅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护理部护士长科室

向荣,周荣刊,谭雅慧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护理部,湖南长沙 410100

在医疗技术水平和人们健康意识双向提升背景下,于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在加大护理工作量的同时,由于患者疾病类型多样化,也对护理部护理管理质量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1-2]。需利用合理的管理方法从风险防范、安全管理、临床服务等维度全面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另外护理部管理工作也将直接影响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面对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应尽量缓解其职业倦怠情绪,提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常规管理是各大医院护理部常用管理方法,其基于部门常规管理制度对护士日常工作形成约束,规范临床护理管理服务行为[3-4]。该管理模式虽具有一定成效,但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架构,导致整体效果并不理想,难以调动护士岗位工作积极性,对护士职业逐渐产生倦怠。垂直管理是一项新兴管理理念,其在护理部管理工作中能够形成垂直线性管理模式,打造完善的内部横向、外部纵向管理架构,实现逐级管理,提高管理成效[5-6]。因此,本文选择2021 年6 月—2022年6 月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护理部72 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垂直管理的管理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护理部72 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于2021 年6—12 月实施常规管理(36 名护士,对照组);于2022 年1—6 月实施垂直管理(36 名护士,研究组)。对照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1~44 岁,平均(28.42±4.14)岁。研究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27.84±4.28)岁。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各选取两组护士负责的100 例患者参与研究,每组50 例。对照组中男37 例,女13 例;年龄29~68岁,平均(48.57±3.49)岁。研究组中男34 例,女16例;年龄26~65 岁,平均(47.67±3.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采取常规管理,科室常规管理制度对护理服务内容形成约束,由各科室护士长由月初统一规划工作排班,明确每个病房的责任护士,护士通过排班和工作安排落实日常护理服务工作。由工作落实情况、患者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等维度对每月工作绩效予以综合评定。

研究组护士采取垂直管理:(1)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理部5 年以上工作经验且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资深护士竞聘质量控制组长,负责对护理环节的服务质量予以监督。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接各病区的护士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提升护理质量。建立完全人才培养机制,各科室护士长选拔护士长助理,辅助进行病区管理,为护理人才提供发展路径,储备护理管理后备人才。(2)实施轮岗调配制度。根据岗位需求分配护士长岗位,对上届护士长予以轮岗调配,在垂直管理下充分调配护理部人力资源。对责任护士予以岗位轮换,新入职的护士在各科室进行2 年的轮岗后,通过综合技能考核后定岗。准备晋升中级职称的护士,需在重症监护室完成6 个月的轮换。(3)完善护理部人才资源库,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制订护理部人才资源库标准:学历在大专以上,从事临床护理3 年以上,护理理论及实操水平高,已完成 不同科室的岗位轮转,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根据各科室需求,对人才资源库的护士予以综合调配,满足临床需求。定期对护士从业务技能方面予以培训,提高其综合水平。(4)垂直管理下的绩效考核:根据科室等级、工作量、护理风险等因素综合评定科室绩效。①完善KPI 考核体系,基于垂直管理,由护理部主任对各科室护士长、科室护士长对责任护士开展KPI 考核。②护士长考核,将护士长KPI 成绩和其相应科室的绩效相关联。③责任护士考核:责任护士的绩效水平与其自身KPI 指标相关联。④确定绩效考核成绩:考核和被考核人员同时确认绩效考核结果并签字后,将结果提交给绩效考核小组,根据绩效考核分数发放月度绩效奖金。

1.3 观察指标

①实施管理后,从安全管理、病房管理、基础管理、整体管理、健康教育共计5 个方面对护士管理质量予以检查,每项0 分~100 分,分值高则说明管理质量好。②使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在管理后从情绪疲倦感(0~54 分)、工作冷漠感(0~30 分)、工作无成就感(0~56 分)共计3 方面对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予以评估,每项分值越高说明职业倦怠感越强烈。③记录期间管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管路管理失误、药品管理失误、临床记录错误。④管理后评估护士对管理方案的认可度(0~100 分),其中80~100 分表示十分认可,60~79 分表示基本认可,0~59 分表示不认可,总认可度=十分认可率+基本认可率。⑤管理后向护士发放岗位满意度调研问卷,非常满意评分为80~100 分;比较满意评分为60~79 分;不满意评分为≤59 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管理质量检查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士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36)研究组(n=36)t 值P 值安全管理84.58±5.41 88.59±4.58 3.394 0.001病房管理83.54±5.69 88.19±5.35 3.572<0.001基础管理83.67±5.77 87.49±5.63 2.843 0.005整体管理85.19±5.28 89.47±5.16 3.478<0.001健康教育86.29±4.58 89.77±4.37 3.298 0.001

2.2 两组护士职业倦怠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士职业倦怠感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职业倦怠评分对比 [(±s),分]

表2 两组护士职业倦怠评分对比 [(±s),分]

组别对照组(n=36)研究组(n=36)t 值P 值情绪疲倦感36.79±2.35 34.25±2.48 4.460<0.001工作冷漠感18.52±2.12 16.66±2.15 3.696<0.001工作无成就感39.75±3.57 37.16±3.37 3.165 0.002

2.3 两组管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管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n(%)]

2.4 两组护士对管理方案的认可情况对比

研究组护士对管理方案的认可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士对管理方案的认可情况对比 [n(%)]

2.5 两组护士对岗位工作的满意情况对比

研究组岗位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士对岗位工作的满意情况对比 [n(%)]

3 讨论

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影响患者康复水平的因素不仅仅体现在医疗技术方面,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影响也愈发明显[7]。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康复阶段,存在一定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对病区护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士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的提升,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9]。护理部是医院对护士实施综合管理的关键部门,面对日益提高的护理管理需求,亟需探寻一项高效且科学的管理办法,促进管理质量和临床服务水平的提升。

本研究对照组仍延续传统理念,采取常规管理,研究组则创新管理理念在护理部实施垂直管理。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研究组管理质量检查结果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管理后研究组护士职业倦怠感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在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方面,两组分别选择50 例患者予以评估,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垂直管理能够提高科室的管理质量,将其落实在医院各科室后,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情绪,提高护理服务工作积极性,使病区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得到进一步控制。分析原因:护理部常规管理模式下,各科室依照常规管理制度落实病区护理服务工作,在人员调配方面存在一定倾向性,无法满足不同科室的护理需求[10-11]。而基于垂直管理理念,对护理部护理人才资源予以综合性的宏观调配。如竞聘选拔护理质量控制组长,监督护理服务各环节的基础上,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和病区护士长对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提高护理质量[12-13]。同时选拔护士长助理作为储备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制定轮岗调配制度在新护士定岗和责任护士岗位晋升前均需进行各科室轮岗转换,通过轮岗实践提高护理技能水平[14-15]。另外在垂直管理下,完善人才资源数据库,对护理资源进行综合调配,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有效避免了常规管理模式下各科室组织沟通不顺畅的问题,提高管理高效性,合理规划护理人才资源,降低管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16-17]。管理后,研究组对管理方案的认可度及岗位满意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与建立垂直管理下的绩效考核方案存在一定联系。各科室根据护理工作量、工作难度、成本以及风险等维度,保证绩效考核体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对护士形成了激励,促使其规划职业生涯并提高工作积极性,缓解职业倦怠感[18-19]。对护士拟定KPI 指标时,充分结合岗位风险、工作繁重情况,能够将护士的劳动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强化激励效果,使其对管理方案更加认可也对岗位工作更加满意[20]。

综上所述,护理部实施垂直管理更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防范管理差错,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提高其对管理内容和岗位工作的认可度,打造优质护理团队,提高护理水平。

猜你喜欢

护理部护士长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新时期下护理部干事的角色定位
正确处理正副护士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