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优化路径探析
2023-08-19王艳雪
摘 要:在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美育课程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内容。2010年教育部先后出台相关文件,大力倡导高校进行美育课程建设,将美育课程加入转型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范围之内。目前,在高校美育课程发展及改革的研究中,关于地方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以白城师范学院美育通识课程为例,在阐述美育通识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地方应用型高校美育通识课程建设优化路径,以期能够提升应用型高校美育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美育课程;课程设置;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7-0112-04
近几年,教育部高度重视高等学校美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充分强调美育在高等院校的重要地位,给高等学校的美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学校在专业化教育、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而高校美育的建设正好迎合高校应用型改革发展,成为高校应用型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其改革发展过程中,确立美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改变授课形式,纠正美育课程授课内容及形式等问题,通过不断尝试多种美育课程类型,在美育通识课程优化路径上不断探寻新方向。
一、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发展概说
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美育观点的提出期
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人们在此次会议的教育方针政策中感受到“美”这一教育,大大拓展了我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将“美”理解为艺术性课程也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最先改革的是小初高教学阶段,这时期小初高基础教育中,艺术教育被提高了地位,开设并增加许多相应的艺术课程,引进艺术类教师,这对以后高校美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二)美育观点的树立期
在201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直接提到了高等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将美育教育从小初高课程的艺术课程提升到大学的普识化教育中,认为美育是对培养适于社会、利于社会的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一时期,高校对于美育课程的观点的领会、美育教育的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探索空前繁荣,各高校也尝试多种方式进行美育课程开发和建设。主要有艺术课程美育途径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内容的研究、教育学方面对于美育内容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明显看出高校美育观点是被高校认可并积极发展的。
(三)美育观点的创新期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是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文件中对高校美育的内涵、目标、功能做了更全面的概括,并指出高校美育教育的价值及实践路径,并大力倡导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对高校美育在美育理论知识的课程内容设置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全面性、创新性的开发美育课程,找到合适的美育课程评价体系。这一阶段的高校美育建设,已经从艺术课程转变为独立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
二、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益于丰富大学生审美内容和知识结构
美是一个名词,是指使自己心情愉悦的人和事物。古人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感受和追求美的权力,尤其是青年,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和充沛的精力,有着对美好未来的好奇和探索之欲。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是青年对美的探索和寻找过程,但这种寻找不是盲目的,需要被引导。美有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如何让学生接触优质的美、丰富的美是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接触美的内容和方式,大多通过大众传媒,这些媒介信息碎片化、无深度、无定见,易影响大学生对美的理解,形成“以丑、以怪为美”[2],对美的认定随波逐流,无自我观点。高校美育课程的开设,是将优质的美育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最佳方式。美育课程从美的理论内容出发,整合各类美育知识,融合各类艺术、中外美学发展及观点,让学生对美的内容的理解丰富而专业、系统而完整,更加具有深度。同时,美育课程的开设,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美学修养。
(二)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深层上来看,美是一个动词,是审美,是一种能力。古人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每个人都想有拥有诠释美的能力,青年更是如此。大学生是学生,需要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和研究之中,同时,大学生又是成年人,精力充沛,迫切需要与外界社会接触。其接触渠道较为广泛,信息来源多样化、复杂化,大学生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产生崇尚奢华、追逐成功主义、享受“奶嘴式”快乐等不良思想及行为,出现传统道德认同危机。大学生要有辨别美善丑恶的能力,美的审视是价值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审美情趣,价值去向,未来成长。高校美育课程的开设,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课程的实践都是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真善美,或者通过对于自然美的体验和对于小组活动的参与,使学生真正体会真实的美、认知正确的美,因此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有益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我国高校美育课程建设走过不少弯路,从起初对美育概念的误读,到混淆艺术课程与美育课程,再到对美育课程的确立,这是一个教育形式必须要走过的寻找之路。目前,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处于发展期,对美育课程的认识和其与艺术课程的区别已经明确,研究的重心已经转变为高校美育课程的具体落实上。
地方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的建设和落实状况不容乐观。首先,地方应用型高校目前仍处于应用型转型发展过程中,转型发展的重心落在对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的研究和探讨上,很难将精力用在非专业的美育课程建设上,更无法对学校的美育师资引进、投入。其次,地方应用型高校具有自身生源特点,学生地缘丰富,艺术基底和人文素养的掌握情况较为复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形成对于美的理解和需求情况不一,对美育课程的认识和需求整体不高。最后,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其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就是就业问题尤为关键。这种对就业的迷茫和无措,处理不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现象,普遍存在“双一流”高等院校之中,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情况也较为普遍[3]。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本科学校,学校响应国家及教育部号召,在2019年开始逐步进行应用型转型发展,目前转型发展成果明显,各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大体已经确立,但仍处于新的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建设的落实及修正阶段,对于交叉性学科的美育课程的建设,目前推进的速度相对缓慢。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美育课程需求度不高。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白城师范学院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接受的美育基础教育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在美育课程的需求并不统一,需求性并不高。尤其很多学生考入大学,对于教育的理解,还以功利性为主导,对美的理解,还只停留在最表层的含义上,对于美育课程功能认识不足。
第二,美育师资队伍有限,课程体系建构不完全。美育作为交叉学科,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白城师范学院现进行美育相关课程授课的教师,均为各学院各专业的专任教师,从自身学科出发,提取美学元素,整合内容,进行美育课程设计和建设,这样的美学课程体现出相互独立的特点,无法形成一个严密的美育课程体系。
第三,美育课程建设与美育实践脱节。美是有多种内涵的,它的丰富使得它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对于美育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过于狭隘,一个方面体现在对于通识课内容的掌握上,有很多具有美育的特质内容没有挖掘,没有划分到美育课程中来。同时,学校对于美育课程的内容要求不够明确,只停留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层面,对于美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并没有更多的要求。同时,美育仍集中于课堂教学,将美育理论化,并没有将美育融合到实践中,融入学生们的生活和學习中,也达不到美育德育的教育目的。
四、地方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优化路径
(一)注重美育通识课的建设,逐步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从西方国家高校的经验来看,将美育课程设置为通识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哈佛大学,通识课程也是其美育教育重要的方式,其美育通识课占整体课程的三分之一,而且除了艺术之外,在美育内容上,还将各种自然美都纳入美育课程之中,使得美育理论与美育实践紧密相连,学生不仅要掌握艺术,而且应从多方面来提高审美素养[4]。2021—2022学年白城师范学院通识课开设情况如下: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共开设通识课213门,其中线上课程143门,线下通识课70门,与美育相关的课程有28门,人文类课程74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共开设通识课133门,线上资源课程73门,线下通识课60门,与美育相关的课程有29门,人文类课程61门,尤其增加了区域特色文化类通识课程。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城师范学院的美育通识课设置较为多元,合理利用线上线下通识课程资源,在线下通识课的设置上也稳步上升,不断调整。在美育通识课课程要求上,也明确指出学生必须选修美育类课程2学分,使得美育课程的选课学生人数有了一定升幅,美育通识课的授课学生范围也逐步增大。但在美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仍在寻找适合的方向。这也是要建立在美育通识课的数量基础之上的,这一方面还需要努力。
(二)注重美育环境建设,辅助美育课程,形成“大美育”
山东大学教授、美学家曾繁仁对美育的概念解析中,他主张美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通过美育这种教育活动与教学形式,来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念与积极的人生态度[5]。在西方,柏拉图就提出美育可以辅助德育,对德育有促进作用,美育有助于提高与完善人的道德素养。同时,亚里士多德也强调了美育具有积极的情感作用。因此,美育的范围是积极宽阔的,并非只是局限于对美学知识、艺术理论、文化常识的讲解,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因此,美育环境的营造极其关键。近几年,白城师范学院组织各学院进行“文化走廊”建设,进行公寓文化墙建设,在公共区域设置“读书角”“阅读空间”等,大力发展建设校园“丁香文化”,增加校园墙面标语,图书中关于美育的内容,在整体校园风貌,校园美育、校园文化等方面是积极尝试的,这极大地补充了学校美育课程、美育实践的不足,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进行美育滋养。
(三)整合美育资源,丰富美育课程
从2015年教育部提出高校美育建设意见开始,国家先后扶持、开发了各种美育资源,进行了多种美育课程内容的尝试和建设,并且这些资源大多都是线上资源,可以供各高校选择使用,并且也为各高校美育课程指定了方向。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过程中,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就在改革和落实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财力去大范围引进美育教师,就需要合理的运用这些现有的美育资源,从国家美育资源应用为出发点,再通过自身的美育教师、美育课程建设,进行转换。同时,地方应用型高校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可以开发本地区独特的文化、民俗、美学内容,制作美育课程[6],也丰富全国的美育课程内容,对当地的文化及民俗也起到推广和传承的作用。白城师范学院在2021—2022学年,美育课程开设中,大力开发吉林西北地区文化、民俗美育课程,如《通榆年画》《东北民俗文化》等通识课,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满足学生选修的需求。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育课程,内容丰富充实的同时,也独具特色,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对美育、文化、民俗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五、结语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教导人看待世界、社会、生活的眼光和视角。高校美育教育观念的提出,对下一代接班人的全面培养十分重要[7]。高校美育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探讨了很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可能,但目前美育课程的建设进度缓慢,无法形成较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中,受其地方高校语境的限制,美育课程建设进度参差不齐,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也大同小异。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该寻找自身特色,在特色美育课程开发上下功夫,找到美育课程建设的突破口,美育课程量的增多,才能促成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地方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也需要活用资源,从其他高校进行借鉴,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模式,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提高美育课程的授课效果。美育的有效落实,不仅需要美育课程,还需要美育环境的塑造。
——————————
参考文献:
〔1〕许洪帅.改进学校美育——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重大政策研究[J].美育学刊.2018(06):17-25.
〔2〕李林洪.地方高校美育教育现状调研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2(03):358-359.
〔3〕高瑛.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11-13.
〔4〕王敏,曾繁仁.高校大美育体系的现代化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7(07):7-10.
〔5〕贾琳颖.高校美育课程内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14-17.
〔6〕高洪.以学科建设推动新时代中国美育事业发展[J].美术研究,2020(05):67-69.
〔7〕范迪安.建设中国美育学的学理思考[J].美术研究,2020(05):7.
(责任编辑 徐阳)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Local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Yan-xu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Baicheng 137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Since 2010,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issued relevant documents, vigorously advoc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dding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s into the scop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in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few literatur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local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general curriculum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general curriculum,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general curriculum in local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 Curriculum; Optimize the Path
收稿日期:2023-04-19
作者簡介:王艳雪(1989—),女,山东省泰安市,白城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影视技术与艺术。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影视美育通识课课程教学能力提升研究”(22097158135812);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优化路径研究”(GH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