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好玩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2023-08-19李翠梅
李翠梅 王 敏
(1.凤阳县教体局教研室 2.凤阳县东华路小学 安徽滁州 233100)
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一年级学生要实行入学适应教育。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何帮助孩子从幼儿园游戏活动为主向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顺利过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为此,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说数学、绘数学、玩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说、绘、玩”的过程中轻松、快乐、主动地学习。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地说、随性地画、兴奋地玩,感受数学之用、数学之美、数学之乐,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尽快适应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促进小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一、说数学,感受数学之用
“说数学”,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说数学”这一教学活动能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思维,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过程。
(一)说数学,促表达
数学知识可以写出来,概念公式可以背出来,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大声讲出来。学生在课堂上充当“小老师”,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逐渐清晰、完整、精准,表达也越来越自信。例如在“分一分”的教学中,我们充分放手让学生来当小讲师,按不同标准分类,来说说把树叶如何分类。小老师要上课了,比一比谁是最棒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争先恐后争地说: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按种类分类,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其余的学生也仔细地听,认真地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真倾听的习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说数学”,我们最棒!
(二)说数学,养习惯
数学是抽象的,但数学中也充满着对表象的感知和解题的技巧,“说数学”是读——思——做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也是一年级数学课程中一直倡导并坚持实施的。一年级侧重“说数学,养习惯”,通过“我们是小讲师”“听听我们的小故事”“说算理”等“说数学”活动来实现知识的内化。原来枯燥的数学也可以是一个个生动的情境和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例如,在教学“4的分与合”时,创设一个分桃子的故事情境:猴哥哥和猴弟弟都喜欢吃桃子,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吗?
生1:2只小猴要分得一样多,一只小猴子分2个。
生2:哥哥要让着弟弟,我们把4分成1和3。
生3:哥哥大要吃多一点,我们把4分成3和1。
师:小朋友们分得好,说得更好,谁能有序地把这三种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有主动参与的欲望,有表达的内容,并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说想法、说关系、说过程、说结果,再配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和鼓励,解放孩子的嘴,学生想说、敢说,通过个人说、同桌互说、小组内说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大脑飞快地运转,在不断地表达、不断地纠正、不断地补充中完善想法,获得新知。在说的过程中,数学语言的应用日趋规范、严谨,学生的倾听习惯、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有意注意,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中。“说数学”让每个孩子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在说中得到快乐,感受数学的魅力,“说数学”,其乐无穷。
(三)说数学,促思维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实践表明,语言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前提条件。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操作、思考,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分散的、不稳定的、断断续续说数学过程中发展语言,内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促使知识的迁移,最终达到智力和能力的同步发展。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在让学生经历数数和算的方法,感受凑十法的简单和快速后,同桌练习边相互摆小棒边说计算过程:从右边拿出1根放到左边和9凑成10,再算10加几就可以得出9加几的得数。学生边操作边说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切明白了“凑十法”的算理。教师这时再把9加几和10加几的计算进行勾连,再让学生脱离小棒口头说说9加几计算过程,学生很容易从直观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计算过程,调动学生的手、脑、口多种器官参与分割整合,使抽象的思维可视、可触、可感又可用,“理”清“法”也明。“言为心声,言乃说,心乃思。”在说的过程中逐渐渗透数学思维方法,以说来调节思维,以说来促进思维,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说数学”真有意思。
二、绘数学,感受数学之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小朋友特别好动,如何能持久地吸引住他们,使他们想学、爱学、主动学?不妨让他们动手画画,看似不经意的涂画,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孩子的创新精神,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绘数学,让概念形象化
数学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孩子对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当下孩子入学的现实起点比较高,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对100以内的数很熟悉,大多学生会数、能认,甚至还有的会算,看上去学得不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关于数的知识还比较模糊,例如18的相邻数是( )和( );18的前面是( ),后面是( );18是接近15还是20呢……这些题目学生经常出错,那么教学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方位词呢?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就一目了然了,在一条数轴上逐一画出一些小房子,在小房子上填上对应的数,这样抽象的数就和具体的位置一一对应起来,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你能给18号房子的邻居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吗?18号房子的前面是几号房子?后面呢?18号房子的主人想去15号房子,你能用彩笔画出他走的路线吗?要路过几号房子?去20号房子呢?它离哪号房子更近一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边画边观察,几个问题迎刃而解。接着让学生同桌之间任选一个数边观察小房子边相互说说它的位置,随后脱离直观图再说一说数的位置。一排小房子让学生把数与位置进行巧妙的联系,把数的含义、组成、顺序、大小等方面知识进行了勾连,学生头脑中有了直观的数的模型,解决这类问题就水到渠成了。“绘数学”真好。
(二)绘数学,让算理形象化
数学的学习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计算教学中,学生算理不清晰会严重影响以后的学习,因而计算教学时应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产生的过程,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画图,将数形结合,使算理更加简单化、形象化,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充满数学的趣味。比如:在教学“9加几”时,学生掌握了凑十法后,我们组织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画出不同数量的苹果和爱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展示自己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用画画的方式展示9加几的计算过程。当学生的作品呈现最后定格在有序排列的9+2……9+9的算式表后,再来观察这些算式的得数与“9+几”的联系,学生们最终发现得数的个位上的数比加的那个数少“1”,“这个1到哪去了?”这灵魂一问,再次将孩子们的思考引回到全课焦点——“1和9凑成了10”这个核心问题上。此时,孩子们的思绪豁然开朗,9加几和10加几得到了勾连,学生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之中。随后再运用发现的规律来进行“9+( )”的口算练习,学生跃跃欲试,兴趣满满,自信心爆棚。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把抽象的“凑十法”借助于形象的图示来理解,数形结合,学生不仅掌握了算法,还深切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为学生的思维进阶提供了直观支撑和方法积淀。
(三)绘数学,让解决问题形象化
数学教育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绘数学”进行数学启蒙,培养其思维技能。例如对加法含义“几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减法含义“整体去掉部分还剩多少”的理解,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画一画,学生画小花、小鱼、坦克……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将加减法的含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将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地展现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数学创意画、手抄报、数学绘本等。“绘数学”让学生拥有一双观察世界的眼睛,让数学思维可视,学生在这一系列的“绘数学”的活动中,积累了经验,渗透了数学方法,给数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画出了数学味,看见了数学美,乐在其中。
三、玩数学,感受数学之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游戏往往让他们乐此不疲。把游戏融入课堂教学,让孩子在玩游戏中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就会让枯燥的数学趣味横生。因此,对于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基于游戏的学习是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方式,也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一)玩数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是数学的生命力,但是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有一定的方法,刚入学的儿童没有耐力和毅力,枯燥乏味的计算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厌烦,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学生一问都会,在独立做题时就很容易出错,很多数学老师也很困惑,口算是做了一页又一页,为什么没有实效呢?为了使学生的练习有实效又不乏趣味,我们将2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设置成游戏,如打地鼠、翻翻乐、砸金蛋……通过同学之间的游戏,亲子之间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玩中形成计算技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口算更专注,思维更敏捷。一学期下来,孩子在游戏中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理、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大大提高了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二)玩数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把游戏融入教学,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准备好的商品,如铅笔、橡皮、尺子、卷笔刀、文具盒、布娃娃等,事先标好价格,模拟开商店进行游戏,分组交换角色利用教具中的人民币购买物品。在购物活动中学生购物需要会主动探索、交流、凑钱、付钱、换钱、找钱的方法。老师在一旁指导评价,学生在购物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会了使用和换算人民币,兴趣盎然,乐此不疲。课后再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到商店或超市进行实践活动,规定只许买学习用品,第二天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各自买文具用了多少人民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学会了简单的人民币计算,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用处,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的数学课真好玩。
(三)玩数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再由于它自身的相对抽象性特征,使得低年级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时有一定的难度,学习的兴趣不高,自信心也不足。把游戏融入其中相对来说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可以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从而唤醒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和自信心。如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特征时,我们把绘本《谁偷走了西瓜》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找偷瓜贼的游戏过程中主动追寻、探索,通过印脚印、对比脚印、合作交流找偷瓜贼这一系列的活动,发现不同立体图形各个面的特点,从而让立体图形的特点深入学生心中。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的平面图形后,我们组织学生玩一玩经久不衰的游戏——七巧板,让学生们由模仿到创造,拼拼、摆摆、说说,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出了大老虎、小老鼠、小鱼、小鸟……学生在玩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感受到了七巧板的神奇,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综上所述,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说数学、绘数学、玩数学三步教学法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其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这样的数学课堂可以让初入学儿童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逐步培养学生数学观察、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等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