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统训练在小学体育入学适应阶段的实践与探索

2023-08-19张欢欢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9期
关键词:感统前庭动作

张欢欢 方 向

(1.铜陵市天津路小学 2.铜陵市爱国小学 安徽铜陵 244000)

在一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结合感统训练,以体育游戏为载体,运用情境化、游戏化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前庭觉、本体觉等刺激输入,在促进学生感统能力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专注力,增强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率,有效帮助小学生顺利的渡过入学适应阶段。

一、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体育课堂表现

(一)身心发展特点

这两个阶段的学生观察力和理解力发展迅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动作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正逐渐建立,有一定的学习和游戏能力,喜欢听表扬的话,活泼好动,易兴奋,抑制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特别容易分散,为15~20分钟。

(二)体育课堂表现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园体育活动课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动作标准和规范程度不做太多要求,没有过多的规则制约。而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更注重知识技能传授,要求动作标准规范,受课堂纪律的约束,培养学生的规则及安全意识,上课时间也增加到40分钟,需要有持续的专注力。

小学一年级入学阶段和幼儿园大班学生课堂表现集中为:偏爱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形式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能基本模仿出教师的动作,喜欢被表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安全及纪律意识有待建立。其中一些学生存在感统失调的现象,如注意力易分散,不能安静听讲超过3分钟,小动作不断,扰乱课堂纪律;肢体不协调,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弱,无法达到课堂要求及学习效果,以致学习能力差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小学生感觉统合中前庭觉和本体觉能力发育欠佳。假如对此没有重视,将对小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以及课堂有效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二、感统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堂入学适应阶段的作用

(一)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喜欢新鲜事物。感统训练多样的训练器械,新奇有趣的练习方法,成功的体验,教师的赞扬鼓励等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一年级体育课的学习内容为基础的身体活动和体育游戏,寓感统训练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趣味性和探索性十足,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不再以传统体育课的动作标准规范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能吸引孩子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基本的走、跑、跳、投等身体活动,对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有效刺激,锻炼综合感统能力,既增强了体质,又提高了学生的协调、平衡等运动能力,一举两得。

(二)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感统训练所使用的器械新奇多样,而且每种器械的使用方法也具有多样性。例如大触觉球,除了可以用来放松身体肌肉,让学生俯卧在大触觉球上,弹压身体各部位,提供触觉刺激,缓解运动带来的肌肉疲劳,还可以用来做“摇摇船”的游戏,让学生俯卧在大触觉球上,配合大触觉球做前后滚动,增加前庭刺激输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专注力。在进行“摇摇船”游戏中,教师要双手扶着学生腰部,做好保护,防止滑落摔伤。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感统训练中多样化的训练器械,将其合理利用到体育游戏和练习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课堂更加期待。尤其是设置小学生喜爱的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并能逐渐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

(三)显著培养课堂专注力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易兴奋,抑制能力差,因此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无法达到课堂要求及学习效果,从而导致学习困难,这些是学生前庭觉发育欠佳的表现。在体育课堂中,合理选择对前庭觉产生刺激的感统器械和训练内容,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和培养持续的课堂专注力。针对前庭觉产生刺激,可以通过摇晃类、旋转类、跳跃类、平衡类等运动,在体育课堂中展开游戏和训练。

平衡类运动:在体育游戏中利用感统器械中的独脚凳,专门训练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坐在独角凳上,两臂侧平举,双腿交替向上抬高或单腿连续抬或单腿抬高制动,身体保持平衡,可以增强大脑对身体的控制,发展前庭觉机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也可让学生坐在独角凳上进行一定时间的精细动作练习,视觉及听觉游戏,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专注力。

摇晃类运动:结合体操类教学内容,做“不倒翁”游戏。学生屈腿坐在垫子上,双手抱住小腿前侧,低头团身成球状,做前后摇晃练习,在锻炼学生专注力的同时,达到对前庭觉的有效刺激。

(四)有效改善感统失调现象

6~7岁的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神经系统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是实施感统训练的黄金时间。科学调查研究表明,感统失调的学生,越早干预对其身心发展的效果将越好。在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中,有针对性地结合感统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小学生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升专注力,以及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同时间接促进左右脑的发展。比如跳袋和走平衡木(若场地器械受限,可以走地上的直线)等体育游戏,在跳跃和走的过程中,能强化前庭刺激,抑制干扰讯息,提升专注力,发展跳跃、平衡和四肢的协调能力,既简单可操作,又在锻炼运动能力的同时,有效改善学生存在的感统失调现象,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及学习发展提供保障。

三、感统训练在小学体育课堂入学适应阶段的实践运用

在入学适应阶段小学体育课堂实践教学中,为帮助一年级小学生顺利渡过入学适应期,针对一年级小学生集中表现出的感觉统合中前庭觉和本体觉失调现象,突出表现为专注力差,扰乱课堂纪律,肢体不协调,达不到课堂要求,以致学习能力差等,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感统训练与一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以下是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践与探索的个别课例。

(一)促进学生本体觉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

课例一:《快乐的动物园》

教学内容:走、跑和爬行类练习

主要目的:通过脚尖走,脚跟走,蹲着走,猎豹跑,四肢着地的俯卧爬,侧爬,仰爬练习,在增强学生踝关节力量、上下肢力量和手脚协调性的同时,强化对本体感觉的刺激输入,提升专注力,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建立规则及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采用情境化、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走、跑和爬,如长颈鹿、小企鹅、小鸭子的走,猎豹跑,蜘蛛、螃蟹、蚂蚁的爬等。

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大部分学生模仿得很生动形象,一小部分学生模仿动作出现僵硬、不到位的现象,反映出上下肢的力量和协调性弱,经过教师再示范和激励表扬,第二次、第三次模仿时有明显的进步,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愿意展示自己的动作,很在意也很享受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表扬。个别平时专注力差,调皮好动的学生,在本节课中听课效率也有明显提高,专注力从原来的3分钟增加到7~8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在游戏中向学生强调,每队预备线后站整齐,每一排要听到口哨声才能出发,完成后去队尾站好,听到两声短哨要立正,并且保持安静。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建立起规则及安全意识,达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率。

运用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趣味性较强,同时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设计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课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抓住了学生有限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陌生体验和不适感,让学生上好体育课并且爱上体育课堂,从而帮助学生做好入学适应。

(二)促进学生前庭觉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

课例二:《和篮球做朋友》

教学内容:篮球类游戏

主要目的:通过多样的球类游戏组合,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反应能力,以及手眼、上下肢的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以“和篮球做朋友”为主线,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模仿各种篮球类游戏,如向上抛接球、接地上反弹球、原地拍球,持球旋转,持球并脚跳绕桩,手推球绕桩等展开教与学活动。

通过课堂实践教学,用“和篮球做好朋友,让球听自己的话”激趣导入,设置闯关挑战,大部分学生能够专注于课堂,听从教师的统一指令,能控制住球。一小部分学生在向上抛接球,接反弹球,原地拍球游戏中出现丢球,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能力弱。那些专注力差,反应慢,手眼、上下肢不协调的学生,在持球并脚跳绕桩和手推球绕桩游戏时,会踩碰标志盘,甚至丢球。经过集中纠错,个别指导,提醒抓住动作要领,再次练习,并及时激励表扬,关注到其动作明显在进步,学生的自信心在增强。

教师要在游戏中向学生强调,等待教师统一指令才能和球玩游戏,课中要保护好自己的球,球不能丢,和球做好朋友,让球听自己的话。绕桩游戏时,每一排要听到教师的口哨后才能出发,而且眼睛尽量看着前方,观察运动路线,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规则和纪律性意识。

设置游戏化的教学,激励性的评价,学生乐于参与到练习中,呈现了高效率的体育课堂。球类练习和游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反应能力及手眼、上下肢协调能力,同时这些游戏也是熟悉球性的好方法,为小学高年级篮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促进学生本体觉能力和前庭觉能力综合发展的教学实践

课例三:《垫上模仿秀》

教学内容:垫上游戏组合

主要目的:通过多种垫上游戏组合,强化对本体觉和前庭觉的刺激,锻炼学生四肢协调和前庭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对动作的控制能力,提升专注力。

教学过程:以“垫上模仿谁最棒”为主线,引导学生模仿各种垫上游戏,如小乌龟、美人鱼、小飞机、不倒翁、独脚凳等。

通过实践教学,大部分学生在垫上游戏中,对于新奇有趣的动作和器械,表现出兴奋,乐于挑战,课堂氛围较活跃。个别平时调皮好动、不听指挥的小学生,也能够跟着教师上课的节奏,专注力时间变长,很少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

课中单个静止的动作,如小乌龟、小飞机、独角凳游戏中,学生能坚持一定的时间;摇晃、滚动类动作,如不倒翁、美人鱼(直体侧滚动)也能够在互帮互助,合作学练中完成游戏。其中,独角凳属于感统训练器械,专门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由于新奇并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很受学生喜爱。小部分学生在小乌龟、小飞机游戏时,由于意志力弱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不够强,动作的坚持时间短,在美人鱼、不倒翁游戏中,不会肩部、腰部同时用力,需要在同伴帮助下完成。

在游戏中向学生渗透安全和德育,强调互帮互助,合作中学练,保护和帮助同伴在垫子上安全地做每个游戏,激励学生去完成挑战,做动作要坚持到一定的时间。这有效强化了学生本体觉和前庭觉的刺激输入,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锻炼了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从而提高身体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德育的渗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安全意识、坚持不懈的毅力和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随着体育课程日益受到重视,教师需要跟随新时期的课改脚步,创新思维,探析新的教学实践方法。在小学体育课堂入学适应阶段的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和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尝试以体育游戏为载体,科学合理地结合感统训练,能够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专注力,增强学习能力,改善小学生存在的感统失调现象,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

猜你喜欢

感统前庭动作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玩具设计研究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把握感统训练黄金期
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可不知的感觉统合能力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