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学段营养均衡的课外阅读体系建设
2023-08-19巩杰杰
巩杰杰
(合肥市奥体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并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国家“双减”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在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和课余时间,引导开展阅读等活动。随着全民阅读推广的进行,儿童读物琳琅满目,如何保证阅读书目选择科学、全面,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营养均衡的阅读体系,也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什么是营养均衡的课外阅读体系
按照《杜威十进制分类法》中“虚构/非虚构”的一级分类法,图书可以粗略分为两类,fiction和non-fiction,即虚构书籍与非虚构书籍。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中,我们能找到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虚构类读物,一般是指作者以想象为基础创造的作品,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比如小说、戏剧、电影剧本、诗歌、童话故事等。虚构类读物通过展现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来吸引小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习得语言。
非虚构类阅读,指纪实作品,讲的是真实事件,而不是故事小说,比如传记、报告、论文、历史叙事性文本、说明书、指南,它们都属于非虚构类读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2020年4月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2020年版)》中,也关注过课外读物种类的问题。专家组研究制定的小学各学段推荐书目中,虚构类读物(文学类图书)约占50%,另外50%则是非虚构类读物,其中人文社科类占20%,自然科学类图书约占20%,艺术类图书约占10%。
一个营养均衡的课外阅读体系,其核心是营养均衡的课外阅读书目,以及学校、社会、家庭三大阅读主场的相互支撑。书目中既包含大量的虚构类读物,也有占比不低的非虚构类读物。这个比例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调整,可以平分秋色,也可以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逐渐加大非虚构类读物的阅读比例,帮助小学生从非虚构类读物中去了解真实客观的世界。营养均衡的课外阅读体系,对于扩展学生的眼界,发展未来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深层次阅读能力和思辨论述能力都非常有益。
二、低学段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现状分析
小学低学段又称第一学段,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这一学段的小学生在入学接触拼音之后,识字量会飞速增加,课外阅读也逐渐从由亲子阅读转向自主阅读短小的章节书、桥梁书,这一学段的学生已具有以模仿为主的再造性想象,但是注意力不持久、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他们几乎无条件信任家长和老师,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阅读群体。
这一阶段,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随着“书香社会”“书香中国”等重点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全民阅读在我国各地掀起一股热潮,人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笔者在多年一线带班过程中发现,低学段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体系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外阅读文本单一
由于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认识不全面,缺乏教师的阅读指导,他们会仅仅支持孩子阅读课本中的推荐书目,但这些书目并不能满足孩子大量的课外阅读要求。另外,低学段的孩子常常愿意主动去看的书籍多为漫画、文学故事类等虚构类读物,科普读物、传记等非虚构类读物在这一群体的阅读选择中占比较低。
(二)课外阅读轻质重量
很多孩子的阅读都是浅阅读,追求视觉和心理上的快乐,比如阅读漫画或者情节简单的幽默小说、冒险小说等,阅读量是够了,但是阅读时并没有进行主动思考,算不得高质量的深层次阅读。浅阅读不仅会影响知识的积累还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障碍,随着年龄的增大,接触更多的学科,这一点或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三)课外阅读缺失陪伴
部分家长会认为进入小学后孩子的识字量增加,逐渐不再进行亲子阅读活动,既不关心孩子在读什么书,也不了解孩子的阅读能力发展。小学低学段学生,当他失去了家长这一天然信任的信息来源,更容易被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信息源影响,比如同学、网页或者短视频广告等,阅读体系将会呈现明显的偏重性。
(四)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低学段的学生本身年龄比较小,并没有自主构建阅读知识体系的能力,很多家长在缺乏可靠指导的情况下,就会以自己的需求为孩子的需求。这也是功利性阅读、无目的阅读、跟风式阅读、重复式阅读等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当下童书市场一片繁荣,每年都会有很多优秀书籍出版,但也存在不少语言贫乏、情节重复的图书,校园小说就是个重灾区。另外,动辄百万粉丝的阅读推广机构或童书新媒体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卖得好的书并不一定是内容好的书,如果低学段孩子身边的家长、教师对阅读读物内容不把关,以上这些因素最终都可能导致低学段学生的阅读体系营养不均衡,还会削弱低学段学生的很多能力,比如总结归纳能力,反思力,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力等。
三、营养均衡的课外阅读体系构建策略
在低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体系形成过程中,起首要作用的是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机构与之密切配合,这三者共同支撑起构建儿童阅读体系的重任。
低幼儿童需要依赖成年人的帮助和照料,在这一阶段的阅读体系构建过程中,家庭是主场,负有第一责任。当儿童逐渐长大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过家庭的接力棒,承担起最重要的实践和指导责任,成为儿童接受阅读教育的主场。
(一)学校牵头制定符合本校学情的课外阅读资源清单
学校可以通过课后服务等时间段单独设立阅读课程,固定阅读时间,帮助低学段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探索建立家校读书互动机制,指导家长参与建设“书香家庭”;挖掘社区、公共图书馆等社会教育机构的资源,丰富阅读资源,联合开展新颖的阅读活动,构建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
最重要的是,学校可以组织团队借鉴已有的各类分级阅读书目,梳理制订符合本校低学段学情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并定期更新。目前,具有较高认知度的分级阅读书目有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亲近母语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2018)》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制定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等。
低学段学生对于学习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自主意识,更关注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在各大阅读推广机构及教育部官方发布的分级指导目录都基本按照年龄模糊划分,书目推荐较为粗放,数量也不多。
性格、社会环境、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等也会对低学段儿童的阅读水平产生影响,不同的个体差异带来了更为细致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这些直接影响着每个低学段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兴趣,所以可以尝试缩小推荐目录的受众范围,细化推荐阅读书目。
在调查了解本校学生阅读情况、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学校可遵从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确立推荐书目的编制理念,再以语文教研组为核心,组建多学科教师参与的书目编制团队,结合本校低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基础以及身心发展特点,考虑书目使用的可行性,在数量和种类上满足学生的需求,虚构类读物和非虚构类读物平衡兼顾,使阅读能力、阅读喜好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在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学生能跨过各自的阅读舒适区,逐渐挑战更高一级的阅读读物,完成个人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发挥语文教师的专业作用
朱永新教授曾说,教师是教孩子学会阅读最关键的引路人。语文教师作为语文学科教育的实践者,又常常担任班主任工作,较为了解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天然具有职业赋予的权威性,在低学段的课外阅读指导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1.语文教师是低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把关者
大多数低学段学生带入校内的课外读物都是自家藏书,由家长购买。有些家长缺乏挑选优秀读物的能力,购买随意性强,对书的内容并不了解,这时应该由语文教师与家长沟通并提供专业指导,充分发挥“把关者”的作用,帮助低学段学生远离不良书籍,杜绝有害读物,拓展课外读物类型,达成多元化阅读。
2.语文教师是低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推荐者
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是跟班教学,与同一批学生相处多年,方便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性格特点和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对每个孩子的课外阅读充分推荐,注重个体差异和兴趣差异,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课外书籍,防止只追求阅读量和阅读拓展性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语文教师是低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引导者
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通过浏览、默读、大声朗读等方式熟悉和深入文本,理解文意,以读为本,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低学段学生参与寻找关键词并用自己的词语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还可以设计和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和信息共享,例如,共读一本书分享会,读书推荐官,读书手抄报等。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等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加沟通和激励,实现家校双向交流。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也能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引导和反馈。
4.教师是低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记录者
教师作为学生小学教育阶段的陪伴者,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还能发挥“记录者”的作用,借由校内组织的阅读活动,欣赏和记录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并见证每个孩子的成长。教师作为专业教学工作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健康、科学的课外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增强家庭的重视度和参与度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成长的第一场所,低学段孩子的阅读能力也反映出家庭的阅读能力。从已有的关于小学生阅读的研究结果可知,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息息相关。家长支持课外阅读,坚持亲子阅读,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搭建与孩子一生的生命联结。家长应当正确认识到家庭阅读对低学段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物质环境和阅读心理氛围。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去。低学段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更容易获得放松的心理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吸收接纳新知识,进一步提升阅读素养。
(四)发挥社会教育机构的延续和补充作用
社会公益教育机构,如各级公共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等,应该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馆藏资源兼顾普适和分龄,充分发挥儿童公益服务平台的优势,有效整合少儿图书出版社、绘本馆、绘本作者、广播电视台等社会资源,开展针对低学段学生的阅读推广活动,提升趣味性,兼顾对其的思维培养和技能训练。
其他社会教育机构,如通常作为内容出品方的童书出版机构,既要勇于承担阅读推广人的角色,也要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确保出版的内容经过了严格的筛选,进行精准化的发行推广,避免图书市场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小学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低学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我们应该本着为孩子一生发展服务的信念来看待该学段的课外阅读教育。学校,家庭及社会应相互配合,营造三位一体的读书氛围,提供个性化定制的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清单,合理地调配低学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所需“营养素”,才能构建营养均衡的课外阅读体系,让低学段小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