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建引领韧性社区治理的新挑战与新路径研究

2023-08-18郭明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

[摘要]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基层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关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稳固,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基层治理带来诸多难题。将韧性治理理念引入城市基层治理,对于全面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以及加强基层治理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社区;党建引领;韧性社区;韧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08-0041-04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协作项目“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挑战与新路径研究——以石家庄市裕华区为例”(22XZKT01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明(1980—),女,河北高邑人,中共石家庄市裕华区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诸如城市人口管理、民生教育、环境保护、治安秩序,尤其是近几年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都折射出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城市治理难度的提升,也是对党组织基层治理能力的考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1]基层党组织建设任重道远,必须要发挥好党的引领作用、组织功能,加强社区韧性建设,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提升城市社区自我抵抗力和恢复力。鉴于此,针对社区韧性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基层韧性治理水平。

一、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情况

(一)实施背景

2021年7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社区治理工作离不开基层党建,基层党建在推动社区治理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把党建融入社区治理工作当中,就是把好了政治方向,高效发挥了组织力量,夯实了群众基础,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激活了共治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党建引领在基层多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引领社区治理的红线,贯穿基层社区各项工作。石家庄市裕华区近年来立足基层社区治理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谋划、重点突破,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方面探寻了一条新路,为基层党建引领韧性社区治理提供了借鉴。

(二)现状及经验

1.打造坚实的党群服务阵地。首先,夯实基层队伍,储备人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鍵在人、关键在人才”,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治理能力的保障,是提升精细化服务的基础。石家庄市裕华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推行“雁阵培养”行动,通过考核、推荐等形式选拔出一批入库人才,通过角色互换、结对子等创新形式,培养新生干部力量,推出“领头燕”,发挥领军带头作用;成立社区实训基地,组织各类培训、评比等活动,以实现“选树一批,带动一片”的目的。

其次,以点带面,优化服务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执政为民就是要共同奋斗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惠民生、暖民心要从细微处入手,在“小事”上见真知,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石家庄市裕华区政府投资建设绿园党群活动中心占地约1400平方米,打造总面积750平方米的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高校社区党群驿站,升级改造建华南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架设区域志愿服务联盟平台,建“微驿站”等,提供一站式、集约化、便利化服务。“15分钟党群服务圈”向新老就业群体延伸,实现集党性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群众文体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区级党群活动中心,满足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再次,延展社区治理辐射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引导社会力量齐参与,扩大社区治理服务面。石家庄市裕华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基层社工站全覆盖,先后投入资金460余万元,对10个街道(镇)社工站进行高标准建设,投入180万元用于购买社工机构服务项目,围绕社会救助服务、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等方面,打造“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服务功能、有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的社工站,架设基层服务网络,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2.实现社区高性能发展。首先,健全联动机制。石家庄市裕华区划分单元网格573个,成立网格党支部364个、网络党小组239个,配备专职网格员573名,织密“红色网络”,涵盖了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养老、就业、优抚以及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等涉及民生的重要事项,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高效联动。其次,创新服务机制。推动公证、仲裁、法律援助等向社区延伸,建成区、街道(镇)、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法官工作站,组织司法骨干力量进社区,试行新型服务模式——“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社区干部+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利用司法宣传周为居民宣讲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调动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居民的积极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招募志愿者、众筹资金投入、“空间换服务”等新形式,发展“红色志愿服务”,建立“红色社会组织”。提高在职党员服务群众意识,将在职党员纳入社区服务志愿队伍,让“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制度常态化。再次,提升治理及应急机制。为更好地解决群众需求,应对突发情况,决策社区发展方向,实行区直领导下基层帮扶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创文创卫、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推广“红管家”市民端在全区广泛使用,发挥智慧社区数字赋能,将党群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政务服务、应急处置等纳入“五大应用中心”,实现区、街道、社区紧密配合、三级联动,为全天候“民呼我应”护航。

二、基层党建引领韧性社区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一)有待完善的工程韧性

工程韧性是完善社区韧性建设的综合体系,致力于保障社区安全、满足城市发展、应对突发事件并快速复原。当前,较为敏感的是社区应急设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对社区治理的挑战。

首先是应急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居民占用消防通道,应急通道标识不明,社区防火间距不足,抗灾物资储备不足,应急人力短缺等。其次是智慧建设融通不畅。智慧城市建设在实际操作中,呈现碎片化,反映在一个城市搭建多个相对独立的智慧平台,由于各平台设计水准参差不齐、数据来源渠道杂,出现了数据冲突不相容、信息孤立不共享、平台排异不融通等现象,同时缺乏数据维护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大数据资源不能实现汇集、开放等数据产业发展,进而在出现城市突发危机时,不能实现危机预判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网络建设。

(二)有待加强的主体韧性

主体韧性是对社区人力资本的建设。培育壮大社区志愿组织,储备灵活处理问题力量,缓解社区建设人才紧缺问题。目前,社区居民以及社会组织参与打造社区风险防控体系积极性普遍不高。首先是居民参与度有限,自治意识不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转变了城市发展方式,也改变了原有的居住模式,邻居由一个单位的共事人转变为不相熟的社会人,居民之间的交往频率、相知程度逐渐下降,这也影响了居民参与社区群体活动的热情。其次是基层社区党组织主要依靠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的力量开展社区建设活动,普通居民参与社区建设频率不高,逐渐成了社区建设的旁观者,缺乏主人翁意识。再次是社区党员组成比较复杂,汇成合力的积极性不高。社区里有高龄党员、低龄党员、非公企业党员、流动党员等,容易造成服务与需求不适应、教育管理方式与党员队伍结构不适应等复杂的情况。

(三)有待优化的组织韧性

组织韧性就是保障党组织能够抵御风险、应变环境,在突遇不确定风险时,发挥组织韧性协调社会力量,改造环境、引领环境,适应环境频变。在基层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就一些大型老旧社区来说,辖区内主题结构比较复杂,一个社区涵盖省、区、市机关部门、企业、学校,各行业部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导致社区治理工作出现推诿、留白等现象,整合分散的党建资源面临很大挑战。

三、党建引领韧性社区建设的新探索

(一)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加强社区精细化治理

1.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唤醒居民参与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2]。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3]。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自由职业者平台”“宝妈活动站”等形式,唤醒居民参与意识,汇聚居民力量投入基层党建建设。

2.提升社区精细化服务,增强社区韧性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区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首先,基层社区组织要明确工作职能,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高效联动。其次,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一方面,加强各级党组织下沉力量,为社区量身打造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延伸服务面,并打造数字化转型的韧性工具,架设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做到信息互通、互助、共享。另一方面,权力下放,培养居民自治意识,提升居民自治能力,给予居民治理空间。再次,从源头、过程、结果三个维度对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控,确定每个步骤具体措施、目标、應急方案,提高社区对风险的抵抗力以及迅速恢复的适应力。

(二)夯实基层支部建设,筑牢小区战斗堡垒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是整合社区资源、撬动社区治理力量的支点,是小区内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的纽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软硬件的投入、建设,可以有效开展韧性社区治理、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危机。

首先,加大对基层社区的资金投入。完善社区的各种设施设备,尤其是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软硬件设施,提高社区应对外部压力风险的能力。其次,加大对基层社区治理力量建设,增加社区固定工作人员数量,保证社区各项服务得以长期、持续、有效开展;组织基层工作者进行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组织社区志愿者进行专业性培训,提高其作为社区风险储备力量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应急培训,并将社区应急方案通过数字智慧平台传达给每位居民,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三)发挥党的组织、引领作用,实现多元协同共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组织、引领作用,凝聚社区治理力量。韧性社区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区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将与社区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融入其中,党的组织能力是推动多元发展、实现社区安全稳定的基本条件,党的引领可以更好地整合社区社会资源,形成社区自治和自我服务模式[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型城市治理体系应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力量,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汇聚多方力量融入基层社区治理当中,培育多元协同治理能力,达到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效果。首先,基层政府打造集组织、运行、制度、评价、监督、保障为一体的治理平台,推动各类组织机构发展,实现多元有效联动。其次,基层党组织构建有序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需求种类指标体系,衡量治理效能,促进社区自治可持续性发展。再次,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应急处置,基层党组织引导激励社会力量发挥日常专业服务、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动性。

基层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基层社区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与群众深入沟通中实现无死角的为民服务;需要对治理的方式方法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实现改进、提升;需要在社会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并快速复原的能力是检验社区高效治理的重要标准,加强韧性社区建设,聚民心、汇民智、促发展,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以期实现整个城市经济建设、城市更新、民生事业等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1).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3]邢善萍.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J].党建,2022,419(11):38-4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95.

[5]车昱澎.加强社区韧性建设[N].学习时报,2022-04-20(7).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
菊泉基本管理单元:社区自治共治的实践创新
新时代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强化党建引领促进脱贫攻坚
浅谈激励机制对国企深化改革的推进作用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上海市金山区基层党组织“末梢畅通”的探索与实践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支部建在合作社 凝聚农户共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