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机制创新密切新时代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23-08-18周贤山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党群关系动力机制保障机制

[摘要]密切新時代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树立科学的群众观念强化动力机制,促进党员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牢记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传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路径方式健全实践机制,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路径方法、运用信息化方式汇聚民意民智;以构建成龙配套的制度体系筑牢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在治国理政中贯彻群众路线的体制机制、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教育实践评价机制、建立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选人用人制度。

[关键词]党群关系;血肉联系;动力机制;实践机制;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08-0019-05

[作者简介]周贤山(1975—),男,安徽宣城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1]15,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新时代新征程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以成龙配套的制度体系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从而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创造出更伟大的历史成就。

一、以牢固树立科学的群众观念强化动力机制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2]19。马克思主义政党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其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所从事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并将这种根本立场转化为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工作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以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我们党紧紧团结带领人民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我们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坚持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决定历史发展进程的真正英雄、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根本力量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站稳人民立场、顺应人民愿望,坚持不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只要我们党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始终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就能得到保障,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会不断提升。

(二)牢记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

我们党在人民群众支持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因人民的选择而获得,也在人民的支持下不断巩固发展,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党不断胜利前进的力量源泉。总结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46。在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要继续经受住“四大考验”、应对“四大风险”,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4]56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坚定为人民执政、为人民用权、为人民谋利的政治立场,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党和国家的大事来抓,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最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抓起,真正同人民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增强长期执政的依靠力量,和人民一起在新时代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绚丽篇章。

(三)传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与作风。历史已经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能否持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的作风是党性的体现,如果作风建设搞不好,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就会形成一道无形的墙。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2]68。党的作风反映了党的形象,是人民观察党的执政性质的标杆,也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党也必须有优良的作风做保障。我们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切实做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5]51-52。特别是要持续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人民群众在身边就能感受到党员干部清正、各级政府清廉、社会政治生态清明,从而始终信任我们党、支持我们党长期执政,始终团结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二、以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路径健全实践机制

(一)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重要初心和使命。我们党能够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根本在于造福了人民,要继续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一要坚持执政为民的政党品质。党的百年历史充分地说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2]46。广大中国人民支持并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升。而“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6]。因此,我们党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执政、执政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各种执政行为都是为了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做到与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二要着眼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发展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进步,带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三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群众的现实利益是具体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像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一样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在党的帮助下其得到的实惠与利益不断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做到了一个没有少;共同富裕路上,我们也要做到一个不掉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夯实群众基础,凝聚磅礴力量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局面。

(二)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路径方法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有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与需要,还要有联系服务群众的路径和方法。要结合时代变化,拓宽联系群众的路径方法,提高党员干部教育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和工作实效。一是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2]54。群众信访反映情况体现了信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期待,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了解群众诉求的直接渠道,也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各级党员干部也要经常性地深入群众当中,做好主动下访工作,打破基层群众诉求信息传递的时空壁垒。弘扬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发挥社会组织在优化基层治理、凝聚群众意愿、服务群众需求中的特殊作用。二是要深入群众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员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进而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是把握民心民意、凝聚民智民力的重要着力点。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2]68。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所需,了解群众的具体利益、正当诉求,真正把群众切实关心的实际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提出的真知灼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有益新鲜经验总结出来,使党员干部调研的过程成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三是创新教育引导群众方式。引导人民群众看到党领导国家和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贡献,特别要注重用群众身边人、自己人的成功事例,说明在党的领导下,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通过影视文艺作品、群众化文化活动、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宣传党团结带领人民为民族和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人民深刻感受到其首创精神得到尊重、主人翁地位得到落实、智慧与价值得到展现,增强人民群众对党长期执政的政治认同、事实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运用信息化方式汇聚民意民智

随着世界步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交往沟通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顺应信息化时代变化,践行好网络群众路线,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更广泛的人民群众交流沟通,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添现代化力量。一是经常通过网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党要善于向网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方针政策出台之前征求网民意见,并善于根据网民的意见建议完善党的政策主张。向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尊重网民意见,不仅会推动网民理解认可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些网民还会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义务宣传者,这将使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台更广泛地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真正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善于通过网络联系服务群众。网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存储的延时性,推动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和方便。黨员干部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加强与人民群众特别是特定群体和服务对象的联系,及时了解所联系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所思、所盼、所想,提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时间效率和实际效果。各级党委政府管理服务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理、信息化办公的时代条件,简化管理程序流程、提高办事服务效率,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便捷高效的为民服务,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要注重汇集网络民意民智。我们党的正确主张为了人民的利益,也更多来自人民的智慧,其实现也依靠人民的力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络民意是社会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网民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现状的真实感受和意见建议,不乏有很多真知灼见。党员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利用信息化渠道与群众沟通、交流,使网民的主人翁地位受到尊重、网民的智慧得到利用、网民的力量得以展现,从而汇集更多民意、汇聚更多民智、凝聚更多民心。

三、以构建成龙配套的制度体系筑牢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在治国理政中贯彻群众路线的体制机制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贯彻到党的执政全部活动和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个环节。一要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27。要努力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不谋求任何私利,为了一切人民群众、不遗忘任何一个人,为了人民群众的一切、推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二要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践行群众路线。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安全稳定发展,稳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为各阶层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美好生活需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37,保证人民群众的意愿依法得到表达、利益得到维护、主人翁地位得到尊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45,为群众提供多层次的文艺作品,让群众在参与文化生活中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群众文化消费能力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步伐。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社会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要加大力度解决好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和困难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尽可能做更多雪中送炭的事情。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362的生态文明理念,回应群众对美丽生活的期待、依靠群众推进生态环境和美丽中国建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创造生态条件。三要在党的自身建设中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自觉主动接受来自群众的各种监督,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积极整改让群众不满意的行为与作风,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2]69。要通过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行为让各地方各领域各阶层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更多群众在满满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中不断提升对党治国理政成效的满意度。

(二)健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教育实践评价机制

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是依靠各级党员干部来落实的,更是靠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最终实现的。深入推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建立健全一定的制度和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主动践行群众路线、真心密切联系群众。一是健全党员群众观念教育机制。通过对党员经常性开展党性教育、常态化进行党史教育、终身实施初心使命教育,让党员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终身课题践行,自觉坚守人民立场,主动落实人民所思、所盼、所想,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发展利益,用人民利益增长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二是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实践机制。深化拓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时中央政治局委员联系一个省市的成功做法,建立上级党组织领导成员联系下级党组织、基层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见图1),推广实践中形成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过双重组织生活、发挥两种先锋模范作用的成功做法,让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实现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全方位全天候展现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情怀。在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党员和干部要怀着强烈的赤子之心,大力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有效增进人民福祉。三是创新落实党群关系评价机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党员有没有为群众办事、为群众办了多少事,一个党组织的执政行为是否得到群众认可、执政基础是否巩固,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5]137。这就要完善基层党员评议制度,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让相关群众参与党员民主评议过程,提高党员民主评议中群众的参与度和群众评议意见的权重(见图3)。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规定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让群众评判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成效,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始终接受人民批评与监督。

(三)完善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选人用人制度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要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1]28。为此,要健全群众参与评价干部的相关制度,树立党员干部一切执政行为都为人民谋利益的制度导向。一是党员干部政绩评价制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2]67。围绕群眾需求树立工作目标,多做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4]55。推动党员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困,办群众之所需,把人民盼望的事情办好办实,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本领。二是党员干部作风评价制度。党的作风是否确实好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是否建立起来,要以人民满意和人民感受为标准。由群众来评价、让实践来检验党员和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让人民监督权力,干部用什么权、如何更好用权,要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要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要求,虚心向各类群众学习,真心对作为服务对象的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诚心接受群众全方位监督。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推动干部干事创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三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用人导向是干部行为最重要、最根本、最管用的指挥棒。坚持“为民服务”的好干部标准,引导干部做人民公仆。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要重视群众基础和群众满意度,推动广大干部把人民拥护与否、赞成与否、高兴与否、答应与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取得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就,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

责任编辑:籍雪梅

猜你喜欢

党群关系动力机制保障机制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群关系建设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当前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完善刑事辩护权保障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