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3-08-18陈银霞张伊锦张丽敏

教育观察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教龄学历中华

陈银霞,张伊锦,张丽敏

(1.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中山,528403;2.广州市越秀区东方红幼儿园,广东广州,510600;3.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教师文化认同问题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利用传统节日向幼儿正确介绍我国的文化,帮助幼儿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所有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培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能力。[2]《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师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3]在这些政策背景下,各级各类幼儿园掀起了一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热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阶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是幼儿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即幼儿园教师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可、接受和主动认识理解等积极的情感倾向,愿意以主动、积极的倾向性行为,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认同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因此,对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现状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广州市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岭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较具地域特色的组成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广州市作为广府文化的代表,历史文化底蕴悠久,具有深厚的地方本土传统文化特征。本研究采用滚雪球抽样方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将电子问卷发放给一线幼儿园教师填写。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545份,有效问卷495份,有效回收率为90.8%。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借鉴了郑雪松等人编制的《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量表》[4]、胡发稳等人编制的《中国多民族青少年文化认同问卷》[5]及其他文献资料,编制《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认知认同(10题)、情感认同(20题)与行为认同(8题)三个维度,共38个题项。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为1分到7分。采用Mplus 8.3和SPSS 26.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进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该问卷总体Cronbach’s α 为0.970,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Cronbach’s α 分别为0.928、0.989、0.903,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运用Mplus 8.3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其结构效度,结果显示,χ2/df=4.11<5,RMESEA=0.079<0.08,CFI=0.926>0.9,TLI=0.919>0.9,SRMR=0.065<0.08,表明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问卷结构的模型拟合良好。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总体现状

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总体及各维度的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以中位数作为衡量的依据,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值为5.81)。其中,幼儿园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认同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情感认同(均值为6.33)、行为认同(均值为5.49)和认知认同(均值为5.03)。这说明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具体呈现出高情感认同、低认知认同。

表2 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总体得分情况

(二)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来考察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在教龄、学历、年龄等方面的差异。

1.不同教龄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在情感认同维度和行为认同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认知认同和文化认同总体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检验发现,教龄>15年的幼儿园教师在认知认同维度和文化认同总体上的得分最高,显著高于教龄≤5年和(5,15]年的幼儿园教师。这说明幼儿园教师教龄越高,其文化认同感越高。

表3 不同教龄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差异比较

2.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不同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在行为认同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认知认同维度、情感认同维度和文化认同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检验发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在文化认同上显著高于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这说明学历水平越高的幼儿园教师,其文化认同感越高。

表4 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差异比较

3.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不同年龄的幼儿园教师在认知认同维度、情感认同维度、行为认同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文化认同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检验发现,(30,35]岁的幼儿园教师在文化认同上显著高于≤25岁和(25,30]岁的幼儿园教师。

表5 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差异比较

(三)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1.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将教龄、学历、年龄三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将文化认同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于学历是分类变量,对其进行虚拟变量处理。经过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学历、教龄2项,如表6所示,模型的R2值为0.041,意味着学历和教龄变量可以解释文化认同的4.1%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显著,即模型中学历和教龄中至少有一个变量可以显著影响文化认同。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VIF值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本次运算结果准确可靠。模型公式为:文化认同=5.112+0.212×学历+0.122×教龄。学历的回归系数值为0.212,意味着学历会对文化认同产生显著的影响。

表6 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2.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影响因素的多重响应分析

如表7所示,幼儿园教师认为影响教师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教师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西方文化的冲击、家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等。

表7 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

四、讨论

(一)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总体状况

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水平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整体上呈现出高情感认同、低认知认同的特点。

从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的不同维度来看,情感认同维度的得分最高。认同是一个由感性体验、理性认知与情感接受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情感接受是认同结构中的重要核心部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女性,女性天然的细腻、重感情特征让她们愿意主动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意识地将自身学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幼儿的一日生活联系起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产生浓厚的情感认同。[6]认知认同维度的得分最低,这与幼儿园教师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培训的机会多少以及自身学习情况有关系。一方面,幼儿园教师接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培训较少。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任务重而烦琐,能够支配的自由时间相对较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

(二)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在文化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新手型教师比熟手型教师的文化认同水平更低,这一结果与宋晓乐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新手幼儿园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不仅要经历角色身份的转换、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衔接,还要做好充足的职业准备,这些都可能会给新手型教师造成困难。因此,新手幼儿园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经验,缺乏“教中学”的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手型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水平低。专家型幼儿园教师由于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较多,日常积累的传统文化知识底蕴丰厚,能够理解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中,使科学文化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接轨,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不仅提升了自身文化认同感,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厚的情感。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在文化认同上有显著差异。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在文化认同上显著高于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在人口学变量中,学历被认为是影响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9]在政策文件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幼儿园结合地域文化的特色,引进高学历人才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幼儿园教师在文化认同上有显著差异。年龄30岁及以下的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水平低于年龄(30,35]岁的幼儿园教师。年龄是影响文化认同的重要指标,年龄越大,个体文化认同水平越高。[10]出现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30岁及以下年龄的幼儿园教师入职时间不长,刚适应职业身份,没有太多精力系统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教育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未能把理论与实践相接轨,未能在充分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认同水平。

五、建议

(一)多渠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幼儿园教师认知认同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认知认同水平较低。基于此,解决幼儿园教师文化认知认同低的问题,必须从强化幼儿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入手。第一,加强教师培训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开宣讲会、园所教研、研讨会等方式引导幼儿园教师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落实。第二,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分门别类,帮助幼儿园教师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找到适宜幼儿园教师学习的相关文化,引起幼儿园教师的学习兴趣,逐步搭建条理清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第三,增加职前职后幼儿园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在职前教育中适当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其文化知识,促使其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形成正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在职后教育中可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竞赛活动、参观体验、沙龙讨论等形式提高幼儿园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二)具身性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熟—专”教师学习共同体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新手型、熟手型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低于专家型幼儿园教师。提高新手型、熟手型幼儿园教师文化认同,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指南》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结合起来,筛选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文化教育内容,提高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园应构建“新—熟—专”教师学习共同体,发挥“新—熟—专”三群体的互动机制,在专家型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教研活动、活动观摩、公开课等形式帮助新手型和熟手型幼儿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实践,在交流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新手型和熟手型幼儿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逐渐成长为由“外行到内行”的专家型幼儿园教师。

(三)提供文化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也是教师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国家要借助各类文化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各地文化资源,打造各地人文特色,形成特色文化名片,如广州开展岭南书画节、广府庙会、国际粤剧节等活动。通过这些载体,幼儿园教师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同时也要加强幼儿园文化教育培训活动,让幼儿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认同水平和文化教育能力。

猜你喜欢

教龄学历中华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