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吗

2023-08-18孙晓阳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成本粘性代理成本高质量发展

孙晓阳

【摘要】劳动力成本粘性是检验劳动力资源配置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文利用2006 ~ 2019年沪、 深两市A股上市工业企业财务数据, 通过成本粘性经典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实证检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代理冲突的缓解力度以及对劳动力调整成本的降低程度, 超过了因管理者盲目乐观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冗余, 从而抑制了工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粘性, 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调整;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降低调整成本和缓解代理问题两条渠道影响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因此, 未来应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要对象, 以经营费用的“降成本、 优结构”为主攻方向,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成本粘性;劳动力成本;高质量发展;调整成本;代理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16-0057-7

一、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概念, 表明我国经济已经由注重数量的高速增长时期转向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时期。工业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实现其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政策制定者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 从税费缓减、 信贷支持等方面加大对工业企业的帮扶力度。目前对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宏观层面, 主要集中于在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高质量、 在发展速率上更为高效、 在发展效果上更注重公平、 在发展跨度上更全面等方面的研究。工业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主体”, 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微观基础, 而目前着眼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微观层面变量扰动的相关研究较少。

“成本性态”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根据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 可以将成本大致划分为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 保持成本总额相对不变的固定成本, 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变动成本和兼具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特征的混合性成本。以上成本性态分析暗含一个前提假设, 即成本与业务量间的变动关系呈相对称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为例, 若V为变动成本总额, x表示业务量, 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 则变动成本模型V=bx中斜率b保持不变, 意味着每增加或减少单位业务量, 都会引发变动成本同增或同减b单位的业务量, 此时并不存在成本粘性。但是Anderson等(2003)通过调查分析7629家公司近20年的财务数据发现, 成本并不一定始终维持同增或同减b单位业务量不变, 可能在减少单位业务量时成本减少的幅度小于b, 在增加单位业务量时成本增加的幅度大于或等于b, 比如管理费用在销售收入每增加1%时增幅可达0.55%, 而在销售收入每减少1%时仅下降0.35%。这种非对称比例关系寓示着成本粘性的客观存在, 因而学术界将“成本粘性”界定为企业业务量下降时成本减少的幅度低于业务量上升时成本增加的幅度。自此, 成本费用的变动机制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工业企业微观视角出发, 以“企业劳动力成本”作为中观劳动力市场与微观企业的拟合概念, 以“成本粘性”作为研究切入点, 从管理会计与劳动经济学两个视域研究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二者间的关系, 以期加深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微观经济后果的认识。

二、 “三视域”下的劳动力成本粘性

在管理会计理论中, 依据成本性态特征,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约束性变动(固定)成本以及酌量性变动(固定)成本。约束性成本无法被管理层决策改变其支出数额, 主要由企业生产工艺、 生产规模决定; 酌量性成本则是管理决策相关成本, 可被管理决策影响其支出数额。“企业劳动力成本”是劳动经济学范畴的概念, 指企业支付给普通職工的平均薪酬(陈冬华等,2015), 既包括直接人工成本, 也包括间接人工费用。从财务会计视角衡量“薪酬”, 最新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应付职工薪酬”中的“薪酬”界定为工资、 奖金、 津贴、 补贴、 职工福利、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等项目。王万珺(2021)认为, 该界定等同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劳动经济、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三个角度切入研究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 各组成部分、 各自核算科目与成本性态如表1所示。劳动力成本既包含酌量性成本也包括约束性成本, 既包括固定成本, 也包括变动成本。需要指出的是, 劳动力成本仅是“生产成本”“研发费用”等科目核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非全部内容, 比如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也在“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但并不属于劳动力成本范畴。

基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STBC),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了经济社会的整体智能化水平, 挤出了中、 低技能劳动力, 同时技术进步发展要求扩大了企业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引发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邓明,2022)。劳动力成本粘性则是指伴随着业务量的调整,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愿意为劳动力支付的对价也会相应进行调整, 但是“两种调整”之间有可能是“非对称”的, 借鉴前文中“成本粘性”的定义, 将“劳动力成本粘性”界定为: 劳动需求量下降时劳动力成本降低的幅度低于劳动需求量上升时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幅度。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Banker和Byzalov(2014)认为成本粘性有三个理论动因: 管理者乐观预期、 企业资源的调整成本、 管理者机会主义动机, 它们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作用路径。

(一)管理者乐观预期

管理者的主观倾向是引起成本粘性的重要原因。首先,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工业企业由粗放型发展方式向提质增效的精益化发展方式转变, 更加注重提高创新性收益。而工业企业创新需以优秀人才与先进技术设备为基础, 引进人才会增加酌量性劳动力成本。其次,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释放的信号足以增强管理者对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在进行劳动力成本决策时更为乐观激进; 反之, 即便业务量出现下降信号, 管理者也会将其解读为工业企业发展整体上行过程中暂时的、 偶然的、 震荡性质的下行, 原有的生产计划、 销售政策不会变更, 作为酌量性变动成本的生产工人劳动力成本、 销售人员劳动力成本没有必要进行削减, 更不会做出调整企业规模、 产品种类和生产工艺等重大决策, 管理人员工资等约束性劳动力成本也不受影响。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会提高管理者乐观预期, 引发增加企业酌量性劳动力成本意愿与缩减约束性劳动力成本意愿一增一减, 加剧企业劳动力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差异, 故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a: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会提高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

(二)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本质上是一种“约束性固定成本”, 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主要来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管理者在面对所有者的业绩考核压力时可能会做出一系列背离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的决策。比如将劳动者作为隐形盟友, 交换理论又要求结盟遵循报酬原则, 劳动力成本无疑成为恰当的利益输送方式, 双方合作侵占股东权益(陈冬华等,2011)。又如管理者通过调动劳动力资源, 开辟可带来短期效益却损害企业长期发展的非效率投资领域, 以应对短期管理绩效考核, 所以代理成本成为培育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天然土壤, 而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则打破了二者之间的连接。

首先,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工业企业组织形式升级, 公司治理的法规政策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内部控制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日益科学化(韩岚岚和李百兴,2021), 进而提高工业企业公司治理水平, 减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其次,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破除垄断性市场行为, 充分而有序的市场竞争也会进一步缓解代理冲突。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打破市场竞争主体之间、 企业内部管理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壁垒, 降低工业企业代理成本,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代理成本作为“约束性固定成本”, 易被所有者与管理者的代理冲突所引发, 进而间接促进劳动力成本粘性提升; 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改善市场经济环境来缓解代理冲突, 降低代理成本, 进而逆向抵抗劳动力成本粘性。

(三)调整成本

在传统经济下, 大部分劳动力成本虽然具有“酌量”的成本性态, 但是基于“资源保存理论”, 在业务量下降时, 管理者更倾向于通过补充资源、 进行资源投资等方式应对危机, 而非主动放弃资源。同理, 工业企业的管理者更愿意通过增加高素质劳动力而非减少已有劳动力来对抗业务量下滑的风险。此外,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 管理者还要权衡业务量下降时大范围解雇或减薪降低的劳动力成本, 与业务量回调时恢复劳动力资源所付出的高昂谈判、 培训等酌量性劳动力调整成本, 因此管理者对单纯根据业务量“酌量”调整劳动力成本有所顾忌。

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推动数字经济的产业化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 依托平台经济, 催生“数字劳动”“零工劳动”等新型弹性劳动模式, 演化出“数字+就业”“平台+就业”“零工+就业”等新型就业形式, 日益灵活的劳动关系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区别于传统的零工劳动, 新时期零工经济带有很强的互联网烙印, 一方面具有零工经济的“弱劳动从属、 弹性用工数量、 弹性工资、 弹性劳动时间”等特征, 管理者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劳动力数量、 工资标准、 工作时间和强度等进行灵活调整, 不必支付辞退补偿等酌量性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又兼具数字经济“即时高效”的特点(卢江和刘慧慧,2020), 进一步消除信息障碍, 提升工业企业劳动力管理效率和沟通效率。用工平台上活跃着充足的零工劳动力, 寻找、 雇佣劳动力的时间成本、 资金成本都将被压缩, 管理者有信心在用工紧缺时即时保质保量补充劳动力。因此, 工业企业可以在用工冗余时放心遣散“零工”, 加大“酌量”的政策力度, 使得管理者有条件“酌量”调整劳动力成本。

有了數字经济的信息沟通效率与灵活用工形式的双重加持, 管理者在业务量调整时敢于“酌量”、 有条件“酌量”调整劳动力成本, 保障了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与业务量的匹配性。综合代理成本与企业资源调整成本的分析, 提出以下竞争性假设:

H1b: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

综上,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四、 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计

在检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抑制作用之前, 首先需要验证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在借鉴Anderson等(2003)的经典粘性模型(ABJ模型)以及Subramaniam和Weidenmier(2003)关于费用粘性的LOG模型的基础上, 构建回归模型(1):

ln(Laborcosti,t/Laborcosti,t-1)=α+β1ln(Salesi,t/

Salesi,t-1)+β2Di,tln(Salesi,t/Salesi,t-1)+Year+

Industry+εi,t (1)

其中: Laborcost为劳动力成本; Sales为营业收入; i、 t分别代表企业和时间; ε为随机干扰项; Di,t为虚拟变量, 本期营业收入较上期有增长, 即Salesi,t/Salesi,t-1>1、 ln(Salesi,t/Salesi,t-1)>0时, Di,t取0, 否则取1。故β1表示当企业营业收入上升1%时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比重, β1+β2表示当营业收入下降1%时劳动力成本下降的比重。根据劳动力成本粘性定义, 若成本降低比重

β1+β2比成本上升比重β1更小, 即β1+β2<β1?β2<0时, 代表存在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 反之, 当β2>0时, 表明不存在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

为检验H1a和H1b, 明确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作用机理, 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经济高质量发展(GZL)、 营业收入变动与收入下降虚拟变量的交乘项[Di,t×ln(Salesi,t/Salesi,t-1)×GZLi,t]以及所有控制变量(Controlsi,t)构建回归模型(2):

ln(Laborcosti,t/Laborcosti,t-1)=α+β1ln(Salesi,t/

Salesi,t-1)+β2Di,tln(Salesi,t/Salesi,t-1)+β3Di,tln(Salesi,t/Salesi,t-1)GZLi,t+β4GZLi,t+β5Di,tln(Salesi,t/Salesi,t-1)Controlsi,t+β6Controlsi,t+Year+Industry+εi,t

(2)

其中, β3体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相关关系。在β2<0的前提下, 若β3<0, 代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呈正相关关系,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加剧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 H1a成立; 反之, 若β3>0则代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 H1b成立。Controls为控制变量组, β5体现控制变量对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

(二)变量说明

1. 被解释变量。“劳动力成本粘性”作为被解释变量, 用劳动力成本变动值的自然对数衡量, 考虑到“劳动力成本”既包含付现成本也包含非付现成本, 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来自现金流量表)与“应付职工薪酬”(来自资产负债表)之和表示, “劳动力成本变动值”则用劳动力成本本期数值与上期数值的比值体现。

2. 解释变量。“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收入下降虚拟变量”是经典粘性模型中的必要变量。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用“营业收入”(来自利润表)代表“劳动收入”, “营业收入变动率”则用当年营业收入与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若营业收入相较上年增加, “营业收入下降虚拟变量”取0, 反之取1。“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本研究特设解释变量, 用企业所在省份当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予以量化。

3. 控制变量。本文因研究宏观经济状况对微观变量的影响, 因此控制变量需从宏观、 微观两个层面提取, 借鉴于浩洋等(2019)、 张博等(2022)的方法, 微观层面选取“资本密集度”“劳动力密集度”“营业收入下降持续性虚拟变量”“股权集中度”等指标, 宏观层面则控制“宏观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变量。具体变量说明见表2。

(三)数据来源

为排除突发事件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以2006 ~ 2019年为研究区间, 将行业限定为工业企业, 宏观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主要参考李标和孙琨(2022)的研究成果, “宏观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指标数据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微观的工业企业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中沪、 深两市A股上市工业企业相关数据, 行业划分标准为证监会2012年《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工业”的统计口径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 热力、 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依次剔除ST和

?ST上市公司、 上市不满两年的公司、 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变化低于0.5%和高于99.5%的公司以及控制变量缺失的样本。为了减轻极端值的影响, 采用Winsorize方法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双边1%的缩尾处理, 最终得到12828个有效观测值。

(四)实证分析

1. 描述性统计。运用Stata 15.1软件分析数据, 表3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劳动力成本粘性lnLC的均值为12.2%, 中位数为11.5%, 标准差为0.176, 表明近期劳动力成本变动呈右偏分布, 且样本离散程度较低; LC的均值为1.324, 大于1, 表明当年的劳动力成本普遍高于上一年。营业收入变化率lnSL的均值为7.8%, 中位数为9.8%, 近年企业营业收入总体呈左偏分布; SL的均值为1.197, 大于1, 说明企业营业收入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但是因为SL的均值1.197小于LC的均值1.324, 说明营业收入增加的速度小于劳动力成本增加的速度, 企业仍有继续降本增效的空间。营业收入下降虚拟变量Di,t的均值为0.294, 说明有29.4%的公司第t年的营业收入与第t-1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另外,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GZLi,t是一个综合指标, 其原始数据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均值为32.73, 中位数为27.8, 表明我国企业总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我国近几年的“降税减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带一路”等政策初见成效。但是GZLi,t的最小值为11.8, 最大值为66.7, 差值较大, 说明我国企业发展不够均衡。其他控制变量数值均符合计量要求。

2.多元回归结果。表4列示了基本回归结果。由上至下分析表4, 第一行lnSL的系数为模型(1)和模型(2)中的β1, 第二行交乘项D×lnSL的系数为模型(1)和模型(2)中的β2, 第三行交乘项D×lnSL×GZL的系数为模型(2)中的β3, 第四行变量GZL的系数为模型(2)中的β4。

由左至右观察表4, 第(1)、 (2)列是为检验是否存在劳动力成本粘性, 对模型(1)进行回归的结果, 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 交乘项D×lnSL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不加入控制变量时β2=-0.170, 加入控制变量时β2=-0.332, β2的值均小于0, 表明我国上市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劳动力成本粘性, 劳动力成本随企业业务量增加的幅度小于随业务量收缩下降的幅度, 存在劳动力资源闲置、 浪费的现象, 劳动力成本降本增效还有很大空间。

第(3)、 (4)列是为检验H1a、 H1b, 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因其研究的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作用, 因此需要同时关注交乘项D×SL的系数(β2)以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劳动力成本粘性交乘项D×lnSL×GZL的系数(β3)。观察可知, β2与β3在加入控制变量前后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加入控制变量前后β2的值分别为-0.212与-0.555, 均小于0; 加入控制变量前后β3的值分别为0.001与0.003, 均大于0。这表明工業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降低调整成本、 代理成本对劳动力成本粘性起到的抑制作用, 超过了增强管理者乐观预期带来的促进作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实对劳动力成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 因此接受H1b, 拒绝H1a。

3. 影响机制分析。如前文分析所指出, 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够缓解工业企业代理问题, 降低企业劳动力调整成本, 从而抑制劳动力成本粘性。本文借鉴已有研究, 采用分组回归的方法检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渠道作用。

(1)代理成本影响渠道检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制度导致了管理者的短视自利行为, 只考虑经营方业绩考核压力, 难以兼顾所有者的长远利益。借鉴罗进辉(2012)的研究思路, 本文采用“经营费用率=(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收入”这一指标度量管理者自利行为偏离股东目标的程度, 按照经营费用率是否高于指标值中位数将样本分成高低两组进行分组回归, 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在第(1)列经营费用率高比重组中, 交乘项D×lnSL的系数β2=-0.817, 交乘项D×lnSL×GZL的系数β3=0.004, 二者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而在第(2)列经营费用率低比重组中, D×lnSL×GZL交乘项系数为-0.001且不显著, 表明抑制效应在代理问题较严重的样本中更显著。因此,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抑制管理层代理问题进而影响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渠道成立。

(2)调整成本影响渠道检验。在同等程度营业收入下降时, 劳动力成本比重较高的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劳动力调整成本。此类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较于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其生产方式较为粗放, 劳动力成本压力较大, 因此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该行业的重构作用更大, 进而对调整成本的抑制作用也更显著。本文选择“企业成本结构=劳动力成本/企业总成本=劳动力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作为调整成本的检验变量, 该指标是一个相对值, 代表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程度。以该指标值中位数为界, 区分劳动力成本低比重组与高比重组两个组别进行分组回归, 结果如表5所示。第(3)列高比重組的交乘项D×lnSL的系数β2=-0.839, 且D×lnSL×GZL的系数β3=0.004(在1%的水平上显著); 而第(4)列低比重组中D×lnSL×GZL的系数为-0.001且不显著。这说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调整成本抑制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渠道成立。

4. 稳健性检验。

(1)公司个体固定效应。为排除部分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对以上回归结论的冲击, 参照方巧玲等(2021)的做法, 在模型(2)的基础上, 通过控制公司个体固定效应检验结论的稳定性。表6中第(1)、 (2)列报告了无控制变量与有控制变量情况下公司个体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 D×lnSL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 而D×lnSL×GZL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与H1a的检验结果一致, 再次验证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抑制作用; 第(3) ~ (6)列分别报告了代理成本、 调整成本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劳动力成本粘性间的渠道效应回归结果。在列(3)与列(5)中, D×lnSL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 同时D×lnSL×GZL的系数分别为0.003和0.004, 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在列(4)与列(6)中D×lnSL与D×lnSL×GZL的两个系数均不显著, 与前述机制检验中渠道检验结果一致, 印证了代理成本与调整成本的渠道作用。

(2)替换被解释变量。因劳动力成本包含企业所有类型劳动力成本, 且方军雄(2009)已证实高管薪酬具有粘性特性, 本研究将“劳动力成本”的内涵范围限缩, 重新定义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高管薪酬总额”, 探究新变量“普通劳动力成本”(LC1)的粘性特征。以LC1为被解释变量重新进行回归, 结果报告在表7中。表7结构与表6一致, 可知第(1)、 (2)、 (3)、 (5)列中D×lnSL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劳动力成本粘性普遍存在, 而D×lnSL×GZL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在第(4)、 (6)列两个交叉相乘变量D×lnSL、 D×lnSL×GZL的系数均不显著, 同时保障了H1a和两个渠道机制检验结论的稳健性。

五、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 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 理性看待经济增速。目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宏观经济与微观实体的不确定因素均较多, 既不能固步自封, 也不可“步子迈得太大”, 在冲锋陷阵抢占商机时, 注意轻装上阵。

第二, 公司治理水平和市场经济的规范程度要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规制市场经济的法规相对及时, 但是目前对于公司法中涉及公司治理的内容相对滞后, 公司治理水平是保障企业“理性自治”的盾牌。

第三, 就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劳动力市场要“疏”“导”结合。一方面要优化劳动力资源与结构, 另一方面又要促进零工经济、 数字劳动力等灵活用工形式的发展, 探索国家力量规模化职业培训, 将剩余劳动力引流到适合的岗位也可以转化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才。

第四, 劳动力成本中既包含“酌量性”成本, 又包含“约束性”成本, 酌量性劳动力成本的调整速率和调整难度虽然一般低于约束性劳动力成本, 但是企业往往出于其他综合考虑, 不敢“酌”、 无法“酌”, 应分行业了解不同企业酌量调整劳动力成本的主要障碍, 让酌量成本回归其真实的成本性态特征, 让企业真正行使自由裁量权, 让这部分劳动力成本因企业酌量而流动起来。

第五, 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 劳动力成本粘性依然具有显著的行业特性, 需重点关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密集度、 劳动力结构、 企业成本结构等指标, 适度提升企业的技术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 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陈冬华,范从来,沈永建.高管与员工:激励有效性之比较与互动[ J].管理世界,2015(5):160 ~ 171.

陈冬华,陈富生,沈永建,尤海峰.高管继任、职工薪酬与隐性契约——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经济研究,2011(S2):100 ~ 111.

邓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引致了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的变动[ J].财贸经济,2022(8):88 ~ 104.

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吗?[ J].经济研究,2009(3):110 ~ 124.

方巧玲,徐慧,郝婧宏.股权质押与劳动力成本粘性:代理观抑或效率观[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6):81 ~ 90.

韩岚岚,李百兴.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影响企业成本粘性吗?[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10):65 ~ 76.

李标,孙琨.新時代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与水平测度研究[ J].社会科学研究,2022(3):73 ~ 83.

卢江,刘慧慧.数字经济视阈下零工劳动与资本弹性积累研究[ J].天津社会科学,2020(4):91 ~ 96.

王万珺.中国工业企业的成本结构和降成本——基于劳动力成本和非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分析[ J].产经评论,2021(2):120 ~ 132.

于浩洋,王满,黄波.业绩波动、高管变更与成本粘性[ J].管理科学,2019(2):135 ~ 147.

张博,杨丽梅,陶涛.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成本粘性[ J].会计研究,2022(1):59 ~ 69.

Anderson M. C., Banker R. D., Janakiraman S. N.. Are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1):47 ~ 63.

Banker R. D., Byzalov D.. Asymmetric cost behavior[ 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14(2):43 ~ 79.

Subramaniam C., Weidenmier M.. 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behavior of sticky costs[Z].Working Paper,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2003.

猜你喜欢

成本粘性代理成本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股权众筹发展的意义、难点和对策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境
企业成本结构对短期成本决策的影响
不同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差异
浅析基于代理成本下的股利政策理论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