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利手扼颈致死法医学分析1 例
2023-08-18刘东明马涛
刘东明,马涛
1.海口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海南 海口 570802;2.吴忠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宁夏回族自治区 吴忠 751100
1 案 例
1.1 简要案情
某日下午,在某办公楼地下二层楼梯下平台处发现江某(女,14 岁,学生,身高155 cm,体态偏瘦弱),已死亡。
1.2 现场勘验
现场位于办公楼地下二层楼梯下平台处,位置隐蔽,空间相对狭小(面积约3 m2),年久不用,地面灰尘较多,现场地面及楼梯台阶处未发现拖拉痕迹。死者呈仰卧位躺于现场铺开的凌乱且有少量灰尘的褥子和床单上,死者所戴眼镜镜架、镜框变形、移位,但尚在位(该部位可见相应压痕),其中右侧镜片脱落在床单上。外裤下拉至近阴部,内裤下拉至阴部,尸体及衣着仅上肢部见较多灰尘附着。
1.3 尸体检验
尸表检查:双眼睑结膜可见出血点。右侧下颌角处可见0.2 cm×0.2 cm 表皮剥脱,下颌部和右颊部均可见多处点状表皮剥脱。颈部左、右两侧均可见表皮剥脱,其中:左侧为2 处,呈不规则片状,分别为1.0 cm×1.1 cm、1.5 cm×1.0 cm;右侧为8 处,呈小片状,大小为0.1 cm×0.1 cm~0.5 cm×0.5 cm。左侧肘窝处及右下腹部可见多处点片状表皮剥脱,左大腿后部可见一2.0 cm×1.0 cm 表皮剥脱,左侧腘窝可见0.5 cm×0.5 cm 表皮剥脱。
尸体解剖:颈部左侧肌肉可见出血斑,心脏及两肺被膜下可见出血点,其他器官未见明显异常。
1.4 物证检验
对被害人阴部擦拭物和阴道内容物进行DNA 检验,未检出精斑。
1.5 鉴定意见
江某系扼颈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2 讨论
2.1 现场和尸表损伤特点
死者所戴眼镜镜架、镜框变形、移位,但尚在眼面部,镜片脱落在床单上,现场未发现拖拉痕迹,说明被害人尸体没有被移动过,推断该现场为原始现场。死者眼镜方面的相关信息可以反映被害人可能存在力量小、易被控制的情况。中心现场处楼梯基本废弃不用,比较隐蔽,说明嫌疑人对现场环境比较了解。死者外裤下拉至近阴部,内裤下拉至阴部,不排除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为谋性。
死者全身体表损伤数量少且损伤程度较轻,仅表现为轻微的软组织损伤,可能与被害人为女性、年龄小、胆小、体态瘦弱、力量较小有关,也可能与嫌疑人体质和控制能力均较强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说明被害人生前有一定的抵抗和挣扎行为。
2.2 颈部损伤特征
一般来说,当在尸体颈部发现表皮剥脱时,现场检验法医必须优先和重点考虑扼痕。本案被害人颈部多处小片状表皮剥脱,提示存在被他人使用手指按压颈部的可能性,又因被害人有明显的窒息尸体征象,基本可以确定被害人颈部的表皮剥脱就是扼痕。被害人颈部左、右两侧扼痕的大小和数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扼痕数量左少右多(左2 右8)、面积左大右小,具有左手单手扼压颈部形成扼痕的特点,这些特征与一般法医学理论上所说的典型单手扼颈形成的扼痕数量(右1 左4)有所不同,分析认为主要与被害人被单手扼颈时存在一定的挣扎和抵抗行为有关,也可能与被害人和嫌疑人之间体力悬殊有关,也就是说,被害人的挣扎行为使嫌疑人左手手指按压被害人颈部的部位发生位移才造成扼痕数量的增多,也正是因为被害人为女性、年龄小、体态瘦弱、力量较小而存在抵抗能力有限等情况,才导致被害人颈部单手扼痕的特征较为明显但又有一定变化的特点。换句话说,当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体力接近或差距不大时,嫌疑人则不能完成单手扼颈,只有当两者体力悬殊比较大且被害人抵抗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本例颈部的特殊扼痕特点。因此,本例首先分析推断被害人的颈部扼痕为嫌疑人左手单手作用形成,继而刻画嫌疑人的行为特征为左手单手扼压颈部,不排除嫌疑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经常使用左手的职业习惯特点,即左利手。
综上所述,本例被害人的死亡原因为机械性窒息,颈部损伤为扼痕,致伤方式为左手扼颈,嫌疑人的行为特点为左利手,作案动机为谋性。
2.3 案件事实
此案破获后,证实了嫌疑人为左利手这一推断是正确的。犯罪嫌疑人(男性,56 岁,未婚,自诉存在性功能障碍)曾在该办公楼内当过保安,其确实有使用左手的行为习惯,作案时也是使用左手扼压被害人颈部致其死亡,并交代了其是用诱骗手段将被害人骗至现场,又从办公楼内其他房间拿来褥子、床单,随后对被害人进行猥亵,但未实施强奸行为。
2.4 颈部扼痕的价值
用右手扼压颈部时,可在左侧颈部皮肤上留有3~4 个扼痕,右侧有1 个;如用左手扼颈,则位置相反。但因被害人挣扎抵抗及嫌疑人扼压动作的改变,扼痕的部位、数目常有变化,形态多不规则。颈部若垫有衣领、围巾或其他衣物时,则扼痕可能不明显甚至缺如[1]。由此可见,法医在确定被害人颈部扼痕是左手还是右手形成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误判的情况,这也是法医现场分析中比较棘手的难题。因此,法医在提供分析意见时,特别是在刻画嫌疑人某些特征方面,须慎之又慎。
颈部扼痕的形态根据手指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变化很大,如指甲形成的扼痕多呈弧形、新月形;指腹形成的扼痕多为点状和片状[2]。但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扼颈过程中被害人极力反抗的情况下,被害人颈部的扼痕在部位、数目、形态特征上大多会出现移位、变异、重叠或者数量增多等明显的变化,这在颈部扼痕价值指向的分析推断上,尤其是在准确刻画嫌疑人某些行为特征方面,会造成一定困难。值得一提的是,若能依据颈部扼痕特征确定嫌疑人具备左利手的行为习惯特征,则意味着侦查摸排范围可以明显缩小,这也是利用尸体细节信息刻画嫌疑人特征的价值所在。
在我国人群中,左利手相对较少,故左利手损伤的判断有助于嫌疑人个体特征的刻画,为缩小侦查划定人群范围提供了依据[3]。在命案现场,尸体颈部损伤形态特征对现场分析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缢死的颈部索沟、勒死的颈部索沟、扼颈的扼痕、颈部的锐器切割损伤等,不同的损伤形态特征其价值指向也有所不同,如颈部索沟为马蹄形或者环形,前者死亡方式指向自杀或意外,后者则指向他杀。本例通过颈部损伤痕迹推断嫌疑人为左利手,可据此分析刻画出嫌疑人具备某些职业行为习惯特征,继而可能会对侦查破案的推进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