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3-08-15方素香
方素香
一、引言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进行基础课堂教学,也要存在评价过程,教学和评价作为教、学、评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它们互相影响、促进,共同提升教育质量。我国在教、学、评上也有所研究,但是只是停留在知识理论上,在教学中缺乏实践运用。为提高课堂评价效果,明确学习目标,就要努力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评”本应该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教、学、评常常是割裂的。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被动地学,缺乏主体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和学生的学段特点,一体化地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而教”,明确教学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二、“教—学—评”一体化内涵解读
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将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展现出来,这是现今小学任何一门学科教学课程标准都提倡且重视的评价体系。这样的教育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评价的推动和实施处理教、学中与评价的练习,做到一体化教学。所谓“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就是需要教师掌握评价内容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这是新型的课堂教学和设计组织模式。“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最早出自科恩提出的教学一致性概念,他认为如果教、学、评价与目标的统一性越高,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就越好,他还提出对教、学、评价统一性的实施过程是必然的,也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唯一方式。一体化中的“教”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指的是语文教师能够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重点展开引导学习活动,“学”是指学生掌握知识、达到学习目标参加的各类学习活动,“评”是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上的表现给出及时的反馈,以达到鞭策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其理论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文章特色选出学习内容,设置合理科学的学习目标,设计情理并重、学生本位的语文研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展开智慧教学,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掌握知识,对学生表现展开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优化教学模式。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是非常有益的,教学中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但评价的内容不全是学生,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学生的反馈,改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因而“教—学—评”一体化对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堂活动参与中给出的反馈在课后展开反思和改善设计,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符合学生发展状况和学习认知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育模式中将考试成绩作为认定学生能力的载体,对比起来现今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尤其是“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它的运用可以让学生随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减少了传统教育模式里无法短时间解决问题的状况,学生压力得以减轻。因此在教学中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课堂和减负增效。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必要性
“教—学—评”一体化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是落实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能力的途径。教、学、评本应该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但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学、评常常是分割的。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学评价并未伴随教学过程之中,常常是凌驾于教学之上,抑或游离于教学之外,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中实行“教—学—评”一体化十分必要。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教师要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而教,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什么,让评价伴随教学过程,为教育指引,为学生把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一体化,要求教师要始终牢记教学目标,心系评价要点。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监测和诊断教学任务的设置、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及时反思教学成果,灵活调控教学过程,要指引学生关注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是否有效达成学习目标,根据反思结果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目标统领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科学评价课堂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品质,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思考
(一)确定好教、学、评的总目标,改进教学形式
1.根据学科的特点确定好“教”的目标
首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置短期的“教”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上,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结合不同单元的核心内容作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
比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活动。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这阶段的教学目标是:①自主完成课文阅读,学习课后生字。②结合自己过春节时的场景,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以及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这种短期“教”的目标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内容,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根据教材设置长期目标。基于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文本的主旨和体现德育知识的地方进行充分的利用与挖掘,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教学整体目标的完善,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提升“学”的效率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没有良好的自主思考意识,对文章的阅读无法进行有效的理解归纳。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为学生量身打造一套合适的学习单。
“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可以把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并对课堂中的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对教学内容完全了解,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在课堂的结尾阶段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使学生知道下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预习。
3.根据语文课堂的具体情况利用“评”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但是小学生一旦进入学习状态,他们的思想和认识都会有一定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在将“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时,除了对“教”“学”的作用进行合理运用,同时也要让“评”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表格,将学生的真实情况反馈出来,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新情境导入,将“教—学—评”一体化有效融入课堂
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引人入胜,使课堂更加富有生活气息,灵动而高效的情境创设要求源于学生现在或未来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况,有利于驱动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有兴趣学习的一个场景、一种环境,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完成系列任务,从而把语文课由原先的“讲解分析课”转变为特定情境下的实践活动。例如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
1.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多媒体教学因其直观再现教学情境而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一段视频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从而让文字动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我在品评人物形象时,链接央视纪录片《我的战友邱少云》视频资源,投影了《我们时代的英雄》中的助学资料,让学生对英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设计活动创设情境
常规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计,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来进行提问,将问题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这样,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去积极找寻问题答案,教师可以将整堂课的任务分为三项活动,由学生在语文活动实践中完成任务:活动一为“设计人物生平厅——制作人物卡片”。活动二为“设计光辉形象厅——品评人物形象”。活动三为“设计精神传承厅——树立人物丰碑”。其中,又可以将活动二“光辉形象厅”设计三个专栏。这些活动围绕学习任务进行设计,能使学生逐层深入地熟知文本,符合认知规律,并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
3.围绕目标,设计评价,让教学活动张弛有度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能有效反馈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预设好评价活动,而评价活动的设计依据就是学习目标。如在“设计人物生平厅——制作人物卡片”这一环节,当学生畅所欲言介绍英雄时,教师应仔细观察和倾听学生的表述,并对积极回答的学生给予肯定。在“设计精神传承厅——树立人物丰碑”这个情境,设计评价表为5颗星,对能说出英雄事迹或精神的学生给3颗星,对能叙议结合、提出白求恩事迹和精神的学生给5颗星,这里的评价活动紧扣学习目标进行。
(三)组织合作学习,提升“教—学—评”一体化有效性
尽管“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自主并非独立性思考,而是强调从整体上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将学习活动转化为集体性的建构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在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中,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合理划分小组。从整体原则来看,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理念。在小组内部,要将不同学习基础、学习潜能、性别、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使学生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而对小组之间,则要使不同小组的整体能力保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以此来使各小组进行公平竞争。第二,调控小组人数。4~6人通常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人数过多,则难以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若人数过少,则难以发挥出合作的价值。第三,合理分工。为了使合作学习更加有序地进行,需要通过明确的分工引导学生的协作。一般来说,在小组中通常需要设置发言者、朗读者、补充者、记录者等不同角色。第四,动态调整。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调整。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最终指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合作学习无疑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着力追求教、学、评的有效融合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着力追求教、学、评的有效融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再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并将评价任务镶嵌到教学活动中,评价课堂质量。例如《太阳》一文,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文体是说明文,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说清楚。《太阳》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课后有两道习题,第一道题旨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要点,第二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性文章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综合上述分析,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②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③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步步深入,能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
(五)紧抓单元要素,渗透“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金字塔》一课为例,老师们必须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走进非连续性文本,感受文本中图文、文字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了解金字塔的特点和建造的过程中,感受其不可思议之处,以此增强学生热爱世界文化遗产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借助文本信息,大胆推测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其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热情。由于高年级中尤其是六年级涉及复习内容,因此对学生的阅读练习就要慎重,要符合以下几点:第一,在教学时要遵循学习规律,规范教学过程。教学时要先整体,后部分。先梳理脉络,后精讲课文。第二,搭建学习支架,优化学习方式。改变课堂单一的学习方式,增加生生互动、小组互动,通过批注阅读、设置情境等,搭建学习支架,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有抓手。第三,关注课型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厘清每种课型的特点,教学指向性才会更强。第四,强化单元整体,渗透德育文化。关注课标中的文化自信,立足单元整体,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回归学科本质,强化朗读训练。整体规划作业,系统支持学习。老师的指导要细致入微,结合课例,循循善诱,引领性与实操性并存。在“教—学—评”一体化中,对单元要素的突出与梳理是非常重要的,对学习目标的确定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做好这两点对学生来说就能够深入地学习知识。
(六)从“教—学—评”一体化视角出发,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围绕学习任务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从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出发,连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统编教材的编排梯度,设计新型教学形式。以《牧场之国》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招募制片人”的大情境,通过“我是小小摄影师”“我是小小剪辑师”“我是小小配乐师”“我是小小讲解员”四个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获得审美体验。在现代诗《绿》一课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电子产品入手,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微信朋友圈为话题,设计“朋友圈评论——说辞中绿”“朋友圈点赞——比较阅读”“朋友圈回复——发现特点”“发布朋友圈——创意表达”等课堂活动,用朗读感知代替生硬分析,用“虚”的想象代替“实”的描画,让学生在满堂绿意中感受现代诗的语言特点。在名篇《母鸡》一文中,教师能够以老舍先生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通过品读赏析语言,体会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感悟母爱的伟大。最后通过比较阅读,分析《猫》与《母鸡》在结构、语言、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一步感受作家作品的表达效果。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评”一体化主题,设计创新模式的教学形式时,需要符合以下要求:①教学设计要围绕多样主题,创设阅读情境。②要整合听说读写,凸显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③要强化表现性评价,建立“教—学—评”一体化的长效机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要准确把握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赏析独具魅力的文学语言中获得审美体验。④要遵循“浪漫—精确—综合”智力发展三阶段原则,学习过程体现进阶性;要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语言经验。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积累生活和语文经验,打通由文学阅读到创意表达的桥梁。
(七)以减负提质为目标,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
以减负提质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构建高效课堂。将课堂任务单的研发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将“课堂+作业”系统思考,联动优化。努力探索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改”一体化学习闭环模式。即在学习目标引领下,将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作业反馈、教学改进整合成一个一体化的“教、学、评、改”体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稚子弄冰》一课中,依据任务单,延续上节课《四时田园杂兴》的学法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清晰地明确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语文要素,进入课文学习后借助图片理解“银钲”这一词语,想象冰块敲打时发出钲一般的响声,体会童真童趣。教授《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时,教师应夯实字词教学;在讲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时,还可以尝试将“习课堂”与传统教学融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厘清园中有什么景物和在园中做了什么,找到关键句段品读,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感悟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在讲授《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时,教学重点应是抓住文中重点句段,带领学生品读畅谈阅读感受,并适时地切入练写点,层层深入,由易到难展开练笔,课堂教学要扎实有效。在任务单讲评课中,再一次对本课的难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及时改错。以略读课《月是故乡明》为例,教师应布置学生在课前积累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思乡古诗”,为课文的学习铺路。课中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在任务单讲评课中,从表扬激励任务单准确率高、书写认真及进步的学生,优秀作业展示、针对任务单中出现的错题进行细致地讲解,总结出错的原因四个方面进行讲评,充分体现以作业效果作为教学改进的核心标准,努力打造学习闭环。将“教—学—评”一体化运用在习作中时,以习作课《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教师可以依据“习课堂”学习目标,拓宽学生习作思路。小学语文老师需细致地引领,采用多元的教法和学法,让学生在整节课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①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到语文要素,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教学,要有表达方式的渗透,为写好单元习作铺路。②高段语文课堂一定要注意关键词句的处理,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要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③讲评课中错题的讲解一定要详细。把答案贴放在显眼处,让学生及时改错。④在备课上下功夫,有效地把“习课堂”与传统课堂相融合。
(八)拓宽阅读视野,深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一篇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通向文章精神和知识核心的大门。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由于课文的主题、类型不同,所以题目突显的内容也就不一样。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用主题来展现作品的核心事件、人物,或者用描写来反映作者的情绪。所以,语文老师在讲授课文时,可以设定课文的主题,从课文本身,从著者与读者的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提高其阅读和解读水平。以统编版小学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例,这篇文章的主题简单明了,也很有内涵。首先,我们要带领学生一起思考这篇文章的整体架构,如:“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事例论证告诫人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的?”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以及深入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秉持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才能找到答案。这个故事传达了这样的道理: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很多孩子对真理的理解和解读,也许就是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的。我们从题目和课文整体阅读中就认识到了故事讲述的角色和事件,接下来,老师在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时,可以先设定相关的课文主题,让同学根据老师所设定的课文主题,开始阅读并分析文章内涵。在对文章的阅读和分析中,学生能够学习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并积极思考学生自己的事迹。这样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课堂上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其文本解读能力,并促进其更好地成长。
六、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紧扣教学目标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最后要以评价准确地反映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使教、学、评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