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劝学》教学三部曲

2023-08-15戎凡华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劝学性恶论性善论

戎凡华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以设喻和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对高中生方法的学习和学习态度的端正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劝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设置安排以“人性本善”(正方)、“人性本恶”(反方)为题目的辩论赛,画出《劝学》的结构图及写一篇以“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话题的小作文,借此考查学生在《劝学》一文学习中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第一部:举行班级辩论赛

《劝学》一文的观点受荀子本人的“性恶论”观点影响,即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这才需要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恰好相对。到底是“性善论”有道理还是“性恶论”有道理呢?不妨组织一场班级辩论赛,让正方持“人性本善”的观点,反方持“人性本恶”的观点,让学生自愿加入其中一方,自由阐述自己所持的理由。

这一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得以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如有的学生选择加入正方,其理由是,“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是善良的,是无私的。性善可以通过每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因此“性善论”是有根据的,是出自于人的本性、人的天性的。“性善论”从正面激励人奋发向上,自觉向善,能够激发人性善良的一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也有学生选择加入反方,其理由是“性恶论”认为人的自然之性是质朴的,是粗糙的,这就是后天学习、后天改造很有必要的原因。“性恶论”从反面激励人积极进取,激励人遏恶扬善,十分重视学习的作用。总之,“性恶论”促使人更加重视教育的培养作用,更加重视社会的约束作用,更加重视师长的示范和个人的努力,更能促进人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举办辩论赛,学生得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不但得以抒发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学习对方的观点,两种观点的碰撞,促进自身批判思维的发展。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打破,是跨学科学习的尝试,不管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对课文学习的深入,都大有裨益。

第二部:试画课文结构图

《劝学》一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适合用结构图进行呈现。教師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劝学》的结构图。

事实上,《劝学》一共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意义”,第二个方面是“学习的作用”,第三个方面是“学习的态度”。在“学习的意义”方面,作者提出了一个论点——“学不可以已”,即学习不可能停止,并分别列举了“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金就砺则利”等为论据进行说明,再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进行总结;在“学习的作用”方面,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即整天学习的结果,有时候未必比片刻学到的多,并分别列举了“登高招”“顺风呼”“假舆马”“假舟楫”为例子,还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为总结;在“学习的态度”方面,作者提出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观点,即学习要不断坚持,不断累积,并通过举骐骥和驽马的例子说明恒心的重要性,通过论述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强调耐心的重要性,通过举蚯蚓和螃蟹的例子说明了专心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即积善积德,精神自然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自然具备。通过三方面的展开论述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作者的总观点,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明白了以上思路,再画结构图就不难了。

通过课文结构图的梳理,学生得以对全文的写作思路有了整体的了解,也得以对各个部分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画出了《劝学》的结构图后,学生便对《劝学》有了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不管再对任何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都能做到了然于胸,心有把握。

第三部:话题小作文

以上分别举行班级辩论赛和画课文结构图,对作者的观点及具体的论证思路进行有益的探究,事实上文中还涉及一个重要的话题,即“借助外物的力量”,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即让学生写一篇以“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话题的小作文,特别提示学生要利用课文中的材料作为佐证。有学生针对这个要求写了以下小作文。

一个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的人,通过借助外物的力量,是可以达到理想的目标、抵达人生的辉煌的。荀子在《劝学》中提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句话意思是,当你登到高处,你的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却可以让远处的人看到你;当你顺着风而呼喊,其实你的声音并没有变大,但是却可以让别人听得更清楚。荀子的话形象地说明了借助外力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想要成功,特别是一个没有特殊才能的人想要成功,就需要像葡萄藤一样借助竹竿往上爬,在阳光沐浴下,结出甜蜜的葡萄。

以上分别通过班级辩论赛、课文结构图和以“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话题的小作文,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厘清课文的思路,引导学生针对重点议题进行有益的拓展和探究,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劝学性恶论性善论
以荀子、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性恶论之浅析
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启示
《劝学》
雕刻在石头上的“劝学”“尽孝”故事
荀子人性论:性恶论,还是性朴论
浅论孟子的仁政与井田制、性善论思想
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
中西方人性观初探
对高中语文《劝学》中几个问题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