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08-14刘继东

区域治理 2023年16期
关键词:责任感群体劳动

刘继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大学生群体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健全的人格,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劳动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包括加强领导重视、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教师能力、加强社会支持和参与、引导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和态度等。

一、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概念

劳动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劳动来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形式。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在大学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现状

当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时间不足,很多学校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学生无法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其次,劳动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创新,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再者,劳动教育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能有效地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利益。最后,社会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推进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劳动教育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群体缺乏劳动意识,未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受应试教育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缺乏劳动意识,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认识不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展劳动教育,但大学生群体尚未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导致其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不配合甚至应付了事。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群体的劳动观产生一定影响。网络信息与多种网络游戏等占据了大学生群体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打游戏和各种综艺节目、刷视频等娱乐节目上,对体力劳动等毫无兴趣;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仍受应试教育影响,该群体将日常生活重点放在学习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知识点学习以及看书考取各种职业证书等,他们则认为与其花费时间进行体力劳动,不如将时间用于提高自我文化素质,而忽略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开展较晚,尚缺乏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时间较晚,现阶段处于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初期,因此劳动教育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健全的全流程体系,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时缺乏指导。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一些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浅显,缺乏深度和广度。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难以被准确衡量,缺乏激励机制。

(三)现阶段大学生劳动教育未结合我国大学生群体实际情况,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大学生群体内部开展劳动教育,常见以下内容:打扫校园公共区域卫生以及所住寝室卫生,或者到校外周边范围内进行清理小广告等,由于学校有实践学分要求,学生即便参加到劳动活动中,其目的在于获取学分,因此时常应付了事,很难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一方面现阶段大学生群体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时劳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导致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大学生群体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时并未考虑社会需要,劳动教育与社会脱节则导致大学生劳动教育难以实现通过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实践经验并加大其步入社会找工作时的竞争力,科学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群体培养今后工作生活中所需实践能力与经验,提前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过于注重操作技能而忽视思考能力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思维能力。

(四)劳动教育缺乏跨学科、综合性的融合

在大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缺乏跨学科、综合性的融合,学生缺乏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发挥。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时,将工作重点放在劳动实践内容上,并未从中加强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培养。高校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时,应当加强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育融合,通过将劳动教育与多学科教育进行融合,从而极大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且多学科教育融入于劳动教育工作中,既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开拓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又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对于多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

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增强劳动自觉性和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前引导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具备一定竞争力。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综合素质人才

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在我国社会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学阶段作为教育阶段的重要一环,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劳动教育已然成为当前大学生教育工作重点。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劳动教育,实现劳动教育与多学科教育相融合,不但能够实现学生对于各个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与加强,而且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帮助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三)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提前融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适当的体力劳动和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焦虑,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机衔接

劳动教育是教育目标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认识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五、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推进。如果学校领导认识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来加以推进,则大学生劳动教育将会得到更好的落实和保障。相反,如果学校领导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进劳动教育,那么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

(二)教师的支持和参与程度

教师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支持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劳动教育的开展和质量。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劳动教育中来,引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那么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相反,如果教师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缺乏关注和参与,那么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

(三)社会的支持和认可程度

社会的支持和认可程度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推进和落实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社会能够认识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关注,那么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推进就会更加顺利。相反,如果社会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缺乏关注和认可,那么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推进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四)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态度

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态度也是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大学生劳动教育中来,认真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那么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相反,如果学生缺乏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不愿意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那么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

(五)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对大学生的成长、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家庭的家教观念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产生了影响。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将劳动看作是低级的工作,不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这样会导致孩子缺乏劳动意识。其次,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往往缺乏实际动手的机会,无法获得劳动锻炼。因此,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塑造至关重要。对于这一问题,家长应该提高家教观念,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在家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以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同时,家长应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加强劳动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六、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

加强学校领导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确保其落实和保障。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制度体系

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制度体系,建立起科学、规范、有效的劳动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劳动教育。要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和指导意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建立起严格的考核机制,确保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

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培训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引导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建立起教师劳动教育能力培训的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到实践操作中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水平。

(四)加强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加强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建立起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广泛、深入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院校应结合自身现状以及学生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的劳动教育策略,注重实践操作,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只有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责任感群体劳动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