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对策探析
2023-08-14孙毅
孙毅
沈阳大学 发展规划处
前言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功能的主要途径。为加速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二者之间有效融合,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二者一体化协同发展,以促进高校综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增强院校综合实力,助推高校不断创新发展。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关系
专业建设是指高校立足于相关专业,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调整教育教学重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促进高校学生就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当前高校发展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高校可以将二者相联系地方进行有机融合,若将二者割裂开来,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的资源浪费。当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使二者建设重心与高校总体发展方向相适应已成为高校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对高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
二、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现状
当下,诸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认识到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过程中,未将二者进行统筹规划,使得二者一体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壁垒。
(一)缺乏全面认识
目前,诸多高校管理层面对于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策略缺乏全面认识,对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概念、内容及二者之间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误区,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区别看待,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无法将二者进行统筹规划,使得二者无法更好地一体化协同发展。此外,二者在建设过程中,高校领导层面也未将其与院校整体发展战略进行有机融合,导致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在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得以充分发挥,不利于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下,部分高校管理层面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管理方面存在职责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影响着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落实程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二者在管理方面由独立部门分别进行管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领导层面所设置的工作机制也缺乏科学性,高校内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与配合,导致难以将二者进行科学整合管理,且目前管理制度无法从管理层面改善解决相关问题。
(三)建设成效不平衡
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侧重点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专业建设是以培养人才专业技能为主,学科建设以学术研究为主。故此,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这对于高等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同时,相较于专业建设成果,学科建设成果更加具有显示度,所以,高校会将教育活动的重心往往放在学科建设上,进一步加剧了建设工作的不平衡。
三、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对策
(一)加强一体化全面认识
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是一项全面、系统性工程,为使二者进行充分有机融合,高校管理层面应加强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认识,并构建完整建设思路,为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为构建科学的一体化建设策略,高校领导层面应提升学校各部门对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其对一体化建设全方位认识,以统一思想。一方面,领导层面应先加强自身对一体化建设的认识,从高校发展建设及教育目标等方面构建整体思路。领导层面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利用微信、微博等相关平台搜寻学科专业一体化方面相关专业知识,并去往一体化建设成果显著的高校进行调研学习,以使自身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对高校发展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高校领导层面应注重提升各部门和学院对一体化建设认识及重视程度,将一体化建设思想充分传达至各个部门和学院,引导负责人全面把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二者之间关系,高度统一建设思想,明确发展方向,使他们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能够围绕一体化建设方向,以实现部门、学院齐心协力助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高效落实,共同努力实现一体化建设整体战略[2]。
(二)发挥学科建设龙头作用
要想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高校应保障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方案的一致性,所谓一体化建设并不只是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工作同时开展,平均分配各类资源,而是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具体联系与可融合的方面,通过科学合理分配各类资源以实现二者共同发展、相互补充,进而实现二者之间科学融合与资源共享。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首先应从整体建设方向出发,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确定学科建设目标,统筹规划专业建设,二者配合落实。学科建设水平影响着高校综合实力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设计一体化建设方向十分必要。高校所包含专业较多,在一体化建设思想方面应明确院校特色专业及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依照学术水平及人力资源优势选择制定具有先进性的学科建设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将学科建设作为出发点,统筹规划建设策略,进而实现学科与专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3]。
(三)打造科学合理一体化建设模式
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在人力、设备、资金等各项资源方面存在融合性,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互通性搭建一体化建设模式,通过对其进行科学分析以制定合理方案。一方面,高校可以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充分融入专业建设规划。具体来说就是:高校管理层面应统筹谋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和人才发展需要,将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进行有机融合,最终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基础优先、共享优先的基本原则,在师资队伍建设及科研平台、基地建设等各方面全方位实现开放与共享。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都涉及到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这为二者融合共享提供先决条件。高校可以通过一体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打造共享学术平台,在平台上实现开放共享与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高校应注重一体化建设过程,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是一项综合性整体战略,这就要求高校在目标、管理、决策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对其进行系统化管理,与此同时,校内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相互协同配合,进而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促进二者协同发展[4]。
(四)健全一体化建设制度
科学合理的一体化建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各类资源配置,为学科专业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搭建开放、灵活的建设制度能够使一体化建设与当下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加强学科与专业之间联系,有利于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联系更加紧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高校培育创新复合型人才。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深入融合,高校应打破传统建设制度束缚,突破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制度障碍,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使其能够为学科与专业之间实现各类资源共享提供制度保障。另外,高校可以对学科师资队伍进行弹性管理,允许学术研究任务较少的教师参与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或允许学术水平高、教学任务少的教师加入科研队伍之中,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人力资源方面合理配置,还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5]。
(五)打造学科专业一体化团队
为使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融合,高校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打造学科专业一体化师资团队,充分发挥学科群优势,对现有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优缺点及团队内各类人才优势、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进行充分分析,并结合高校近期及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学科群为依托,以研究方向为指引,突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依照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发展方向,打造学科专业一体化团队,以保障团队中的各位成员研究方向与专业建设方向相一致。这样,能够使院校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得以进一步发展,使得所形成的学科成果与专业、课程联系更加紧密,进而实现学科为专业服务这一目标。与此同时,打造学科专业一体化团队能够有效拓宽学科专业发展空间,助力高校形成办学优势与特色,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另外,高校师资团队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同时,也应注重培育学生科研精神,应通过科学研究提升学生学术水平。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科研领域最新问题及学科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验实训、论文设计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及职业素养[6]。
(六)建立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关管理人员思想行为影响着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水平,关乎着一体化协同发展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对管理人员、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科学评价,进而激发其积极性。高校应利用评价激励机制,引导管理人员、教师等相关工作人员朝着学科专业一体化方向进行发展、转型,在教师职称评定、考核等方面,高校在关注教师科研成果同时,还需注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成果,进而提升其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重视程度,促进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入。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建立评价导向机制,促使教师能平衡追求科研和教学,既要重视自身发展,也要重视人才培养,以实现以研促教,着力打造名校品牌,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与学科一体化建设一直以来是高校创新发展过程中所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深入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使二者进一步深度融合,高校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加强顶层设计,从领导层面加强对一体化建设的认识,以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教育政策,为社会发展培育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