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风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3-08-14罗秀秀
罗秀秀
皖南医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善用俗文俚语、古典诗词、名言警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阐述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深刻道理、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实问题和指导实际工作,鲜明地回应广大民众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殷切关切和诉求,从而在群众中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1]。这种话语风格超越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继承和弘扬了毛主席的话语风格,其本质是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语言。它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新时期的重建树立了典范,并引领着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重构[2]。习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受到了广大公众的认可和喜爱,从本质上说是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的表现[3]。新时代,高校面临着培育有理想、敢于担当、勇于吃苦、乐于奋斗的新一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以及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高校要积极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使用习总书记语言风格,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增加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
一、习总书记话语体系的语言风格
(一)立意深远,蕴含深刻哲理
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内容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思维。讲话内容立意深远,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进行规划。立意深远、富含哲理是习总书记语言风格的主旋律,也是其系列讲话具有重要吸引力和说服力的主要原因。例如,习总书记在面对反腐败这场输不起也绝对不能输的重大斗争时,他坚定地说:“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怕什么?接受疾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我说,‘虽千万人,吾往矣’!没什么好怕的。”“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坚定,早在黄土地上思考‘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时就种下了。”这些话鲜明地表达出总书记在反腐倡廉道路上的决心,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和感染力。
在国际关系的建设中,习总书记在沙特阿拉伯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促进人民相知相亲,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总书记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言论彰显出习总书记高屋建瓴的战略视野,为全球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引经据典,立足中国文化
习总书记语言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立足中国文化,引经据典。习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极为推崇。他将其丰富的知识底蕴运用到语言表达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中国古代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这进一步增加了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习总书记强调:“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他说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为了肩负历史重任,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决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4]。
在谈自我革命时,习总书记强调“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在谈斗争精神时,他强调“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在谈政治本色时,他强调“不私,而天下自公。”在谈以史为鉴时,他强调“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谈历史伟业时,他强调“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些话语中,习总书记总是引经据典、援古证今,增加了其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化底蕴,更能够发人深省,催人奋进[5]。
(三)简洁朴实,贴近日常生活
“撸起袖子加油干”“拍苍蝇、打老虎”“人生的扣子”这些语言更显简洁朴实,贴近我们日常生活。在我国人口基数大、文化水平不一的国情下,老百姓很容易理解其中意思,而且能够深入人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国家的治国理政思想。习总书记的这些简洁朴实、接地气的表述方式更有效地传播了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国家的发展规划,是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习总书记强调:“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在对青年成长的寄语中,习总书记提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后面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
(四)真情实感,坚持人民至上
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更为重要的是坚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心系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例如,在谈到人民群众时,他强调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精神。在谈到家国时,他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还如用“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再如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等金句,以此来激励共产党人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让我们的家庭和我国都发展得更好。他深情地关心着民众的生活,展现出共产党人不懈努力改善民生的责任担当作为,让党的温暖融入亿万人心。
二、习总书记语言风格的认知机制
近年来,国内外对话语体系的研究开始转向功能与认知的角度。据躯体标记假说,情感和理性是密不可分的,而真实的推理则受到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受众接受话语的过程不仅仅是基于逻辑推理,而是以构建、隐喻、故事、原型等多种思维模式来进行推理,从而形成一种复杂的思维模式。这一过程有情感的参与,与道德也紧密相关。表层框架是指词汇传达激活的心智构造,它包括传说、传说、譬喻、谚语、格言等;而深度框架则是指意识形态、情感和道义体系,它们共同构成了老百姓头脑中的认知和情感,如果政治观念传播者的话语能够与老百姓头脑中的认知和情感相契合,其观点便容易“入脑入心”[7]。
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仅改变政治观念的表述方式(如语言风格),以此来改变受众的想法和行为。这种现象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看作是Kahneman 框架效应的扩充和应用。框架效应的影响被认为可能是不同表述方式引起了正性或负性情感所导致的,也可能是框架直接影响了个体的认知加工方式。据此推测,习总书记语言风格可能是通过情绪与认知的双路径,引起个体价值观的认同和情感的接纳,最终接受政治观念。对语言的神经基础方面的研究也发现大脑皮层的放电情况(N400 和LAN 波幅)会受到不同语言形式的影响;Fz(额中线)处大脑皮层的LPP(早期慢波)也被发现可以反映社会信息影响下的公平感等价值观的认同。
2017 年诺贝尔获得者Thaler 提出的助推理论继承和发扬了Kahneman 的预期理论,强调通过改变信息的表述方式,利用人们的认知偏差来提升人们的想法和行为的质量。助推因其廉价且易实现,已在思想传播和社会治理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例如,Huang 等人(2019)的研究发现在电脑桌面、办公桌等位置展示格言信息,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遵从行为,更多地认可并践行格言信息所传达的价值观。格言这类信息是创造一种依靠联想的具有隐喻意义的一种体验方式。格言类信息借助其表达能力被认为是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效工具之一。由此可见,通过运用习总书记话语体系中的语言风格来助推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干预策略。
三、习总书记语言风格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启示
青年时代是生命的“拔节孕穗期”,他们的心智发展迅速,思维活跃,需要我们精心指导和培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合理的价值理念,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习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一)以学生为本,凝练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话语
大学老师应当以学生为本,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像习总书记那样,深入到农村和基层,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这样才能说出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俗语和亲切的群众语言。老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学生的文体活动,成为学生的好友,并承担兼职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学生的服务者,努力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用他们喜欢的生动语言来传播政治思想,让这些知识和语言真正深入人心。例如,“太给力了”“点赞”、“厉害了”“洪荒之力”“小伙伴”等充满正能量的流行语,都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将社会实践中的新鲜观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中,使其更加贴近时代发展的脉搏。
(二)继承经典,用优秀传统文化感染学生
在党的二十大汇报中,习总书记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强调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柱梁,深植于国人的心中,不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形成中华民族的基因,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例如: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可以成为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良好素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莫等闲、白了青少年时头,空悲切”等都将有效地激励广大学子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努力,为青春的梦想而奋斗。
(三)引领话语,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最为重要的是习总书记的话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最先进的理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也需要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作为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熟练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能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式来认知和改造社会的人才。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导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大势,认清时代责任和使命,提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辨明方位、看清发展趋势、把握未来的能力,更加有意识地将个性的理想追求融入我国和中华民族的各项事业中,把远大抱负贯彻到实践行为中,大胆地走在时代发展前面,勇于开拓革新,勇于承担,勇于面对挑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