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医蛋油换药技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2023-08-14严成龙许嘉鹏叶桂琼李永珍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1期
关键词:疮疡疮面清创

严成龙,许嘉鹏,叶桂琼,何 蕊,李永珍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进而引起组织溃烂坏死,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痛苦,并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甚则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临床治疗压疮的手段较多,包括清洁清创、皮瓣移植、血浆冲洗、真空封闭负压引流、新型敷料、负压创伤治疗、高压氧、细胞和生长因子、生物工程及手术重建等,然而疗效有限且费用昂贵,临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2]。中医药治疗压疮具有一定优势,以各种中药制剂外用为主,如中草药洗剂、硬膏、软膏、熏洗液、散剂、外敷剂、粉剂、油剂、喷雾剂、酊剂等。另外,按摩推拿、针灸、熏熨、溻渍等中医外治疗法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

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总数在全国各民族中位居第7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其中云南楚雄地区是彝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彝医外治法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总结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而备受关注[3]。彝医蛋油换药技术是具有代表性的彝医外治法之一,在治疗压疮方面存在一定优势,至今仍在云南楚雄地区广泛传承和使用。本文主要介绍彝医蛋油换药技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1 彝医蛋油的渊源

彝族医药秉承中华上古医药理论,历史可追溯至乾阳运年时代(公元前45—前27世纪)[4]。彝医外治技术是彝医药最原始、最方便、最适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彝族先民受伤后本能地用水清洗、用物品外敷、包扎等,这就是彝医外治技术的雏形。《勒俄特依》等彝族史料中就有“蜂子蛰伤,尔吾拿来敷”等医药外用知识,这些外治经验在彝族地区沿用至今。彝医外治技术是徒手或用工具,以体表为着点,采取相应医疗技术的方法[5]。彝医蛋油换药技术是典型的彝医外治技术,起源于彝族的毕摩文化“鸡卵占卜”及蛋滚疗法,起初是把用过的鸡蛋煮熟给患者食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用煮熟的鸡蛋黄炒后外敷治疗一些溃疡性疾病的效果较好,经过漫长的临床实践、创新,逐渐演变成今天使用的蛋油。

2 彝医蛋油换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随着彝医学理论的逐步发展、完善,彝医外治技术在辨证治疗上也日趋成熟,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外治方法,如蛋油疗法。在“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三国志·华佗传》)的思想指导下,消毒、清创、外用膏药等疗法广泛应用于疮疡的治疗中[6],促进中医学多元化发展。随着彝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不断加深,一些其他民族的医疗技术也流入彝族地区,促进了彝医治疗技术的发展。明朝时期是彝医外治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云南《元阳彝医书》首次用彝文记录了彝医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各民族医药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彝医蛋油换药技术的雏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将许多民间彝医纳入当地医疗机构,推动了彝族医药理论、治疗技术及彝药发展,并大力挖掘了许多疗效显著、简便易行的彝族民间外治技术,彝医蛋油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彝医蛋油换药技术以蛋油涂搽为基础,包括消毒、疮口清创、涂油、理疗、按摩、包扎等操作步骤,广泛用于治疗疮疡、跌打损伤、虫咬伤、烫伤、烧伤、痔瘘等疾病,特别在治疗疮疡方面效果较好[7]。彝医蛋油换药技术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演变的自然规律,既继承了彝医蛋油及按摩的精髓,又创新性地与现代医疗的清创消毒及理疗完美结合,操作分为6个步骤进行,具体如下。①体位。患者取舒适又便于操作的体位,充分暴露换药部位。②清创。医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创面进行清创处理,使用碘伏消毒创面,范围超过创面边缘10cm,用生理盐水进行脱碘清洗。若创面有异味则以过氧化氢进行冲洗,用无菌纱布擦拭创面。根据创面情况选择清创方法。③涂药。用消毒棉签蘸取蛋油均匀地涂搽创面,厚约2~3mm,如创面有结痂,需用组织剪剪去痂块再涂搽蛋油。④理疗。用特定电磁波在创面照射治疗约15min,距离创面15~20cm。⑤按摩。先用按揉手法治疗,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采用手掌掌跟、拇指或其他手指的指腹着力,反复按揉创面周围正常皮肤。其次,用摩法治疗,用手掌或指腹贴于患者创面周围正常皮肤,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缓而有节律的盘旋按摩,以创面为中心,向四周正常组织放射式扩散。最后,用拍打手法治疗,以适当的力度用手掌拍打创面周围的正常皮肤,腕关节放松,手掌着力,手臂用力,力量均匀适中地在创面周围正常组织环形拍打。⑥固定。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于创面,胶布固定,换药完毕。每日换药治疗1~2次,7d为1个疗程。

3 彝医蛋油换药技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或褥疮、疮疡。古人曾有“疮者创也,疡者伤也”的解释,把疮疡看作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损伤病变。历代中医外科文献常用“痈疽”概括疮疡疾病,疮疡辨证困难,治疗复杂,是临床难治疾病之一。我科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采用彝医蛋油换药技术治疗压疮,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分享如下。

患者,女,57岁,2021年6月21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便失禁6个月入院。患者入院时为被动体位,神清,对答切题,一般状态差,纳眠差,舌质淡,苔白,边有齿印,脉细弦。既往无糖尿病病史,院外带入骶尾部2 期压疮一处,色红,疮面8cm×9cm,无窦道,少量渗液,周围皮肤正常,疼痛评分4分。诊断:右偏瘫,骶尾部压疮(2期)。偏瘫治疗按照科室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执行,不再赘述,压疮采用彝医蛋油换药技术进行治疗,治法以祛腐杀毒、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敛疮生肌为主。具体操作如下:①体位摆放。协助患者取俯卧体位,便于操作,充分显露骶尾部皮肤。②清创。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骶尾部疮面进行清创处理,使用碘伏消毒疮面,范围超过疮面边缘10cm,以生理盐水进行脱碘清洗,用无菌纱布擦拭疮口。③涂药。以消毒棉签蘸取蛋油,均匀地涂搽在骶尾部疮面,厚约2~3mm。④理疗。用特定电磁波在涂好蛋油的骶尾部疮面照射,治疗15min。⑤按摩。先用按揉手法治疗,采用手掌掌跟着力,反复按揉骶尾部疮面周围正常皮肤。其次,用摩法治疗,用手掌贴于患者骶尾部疮口周围正常皮肤,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缓而有节律的盘旋按摩,以疮面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式扩散。最后,用拍打手法治疗,以适当的力度用手掌拍打骶尾部疮面周围的正常皮肤,腕关节放松,手掌着力,手臂用力,力量均匀适中地在疮面周围环形拍打。⑥固定。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骶尾部疮面,胶布固定,换药完毕。治疗前5d每日换药两次,以后每日换药治疗1次,连续治疗15d后疮面皮肤完全覆盖,瘢痕坚实,达到临床痊愈。

4 小结

压疮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各不相同,我国的患病率较高。中医称压疮为褥疮,本病属于中医“疮疡”“溃疡”范畴,包括体表的肿疡及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有关皮肤病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疼痛,化脓感染,经久不愈,甚至痿害肌肉、肌腱和骨骼等深层组织[8]。

彝医蛋油换药技术是彝族贤民的智慧结晶,结合现代康复理疗理念和彝医按摩手法,包括6个步骤,在压疮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可能通过以下多个方面综合起效。首先,采用清创、消毒方法,保证了疮面清洁,预防感染;其二,蛋油是用煮熟的蛋黄炼出的油,可以保护、滋润创面,促进创面快速恢复[9];其三,特定电磁波照射能提高机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促进机体对各种缺乏元素的吸收,修复和疏通微循环通道,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10],达到持续止痛、加速伤口愈合等作用。其四,按摩采用按揉、环摩、拍打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作用。研究表明,推拿按摩可以影响血管壁弹性,改善血流速度,从而降低血管阻力,促进局部微循环,改善或预防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细胞恢复。值得注意的是,进行按摩手法治疗时,注意只按摩压疮创面周围正常皮肤,避免按摩压疮创面[11]。

综上所述,彝医蛋油换药技术在压疮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清创祛除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无菌;蛋油保护滋润创面,促进创面快速恢复;特定电磁波照射具有消炎、止痛,疏通微循环通道、清除患处深部瘀血,促进上皮生长;按摩能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细胞恢复,加速疮面愈合。虽然压疮病理机制复杂,但是彝医蛋油换药技术是一组复合性的治疗技术,能针对压疮的不同病因进行治疗,使局部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继而达到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加速疮面愈合,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疮疡疮面清创
慢性疮面之“偎脓长肉”的再认识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基于慢性疮面刍议脓的辨治❋
慢性疮面相关“邪”与“腐”的关系刍议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的清创进展
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超声清创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的效果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益气药在疮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消托补三原则指导学生对中医外科学中疮疡外用药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