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核桃壳灸治疗干眼症浅析
2023-08-14吴紫琼
吴紫琼,辛 瑞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干眼症亦称角结膜干燥症,主要特征为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渗透压上升,并伴有眼表损害及干燥感、异物感、畏光等眼部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丧失[1]。临床上存在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等主观症状之一,同时泪膜破裂时间(BUT)≤10s或泪液分泌试验Ⅰ(SIT)≤5mm/5min即可诊断为干眼症[2]。我国干眼症患病率约为6.1% ~59.1%[3]。西医治疗干眼症以人工泪液和抗炎药物治疗为主,虽然能快速缓解症状,但疗效不持久,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或毒副作用。
根据干眼症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白涩病”“神水将枯”的范畴。《审视瑶函·白痛》曰:“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描述了本病的症状表现。现代医家积极探索各类中医内、外治法在治疗眼表疾病中的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经验。隔核桃壳灸又称核桃灸、隔核桃壳眼镜灸,是一种以天然核桃壳为灸具的灸法,首见于清代医家顾世澄所著《疡医大全》,早期主要应用于治疗疮疡、瘰疬等病证。近代医家受其启发,逐渐将隔核桃壳灸应用于眼部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中[4]。本文从干眼症的病因病机、隔核桃壳灸概述及相关研究、治疗方法等方面浅析隔核桃壳灸治疗干眼症的特色和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干眼症的病因病机
《素问·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精气皆向上输注于眼,故眼睛的功能状态与人体整体的脏腑气血密切相关[5]。《诸病源候论》专设“目涩候”,强调目与肝关系密切。《银海精微》指出:“泪乃肝之液。”泪液的分泌和排泄,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干眼症的发生发展主要与肝、肾、肺、脾四脏有关。肝藏血,血养目窍,肝血亏虚,津液不足,目睛失润;肾为水脏,主津液,主一身之阴阳,肾脏亏虚,蒸腾气化作用减弱,一身之津液等精微物质无法输送至目窍;肺为娇脏,在体合皮,最易被燥邪侵袭,耗伤津液,且肺主宣发肃降,肺脏功能失职,则津液不能宣发于目窍;脾主运化,可以运输津液等精微物质,从而濡养目窍,脾脏病变,则运化功能减退,津液无法上归于目[6]。中医认为,干眼症的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肝肾阴虚、肝郁化火、肺阴不足、气阴两虚等证,其中阴虚是干眼症的主要病机,贯穿本病发生、发展全过程。
2 隔核桃壳灸概述及相关研究
隔核桃壳灸属于中医灸法中的间接灸(隔物灸)范畴,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及灸法治疗疾病的方法,因其艾灸器具类似于眼镜,亦被称为隔核桃壳眼镜灸。隔核桃壳灸是一种复合疗法,由中药药液熏蒸与艾条温和悬灸共同发挥治疗作用[7]。《医学入门》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眼睛属特殊脏器,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内部也有许多结构、组织,外用药物有时无法直达病所,针刺疗法亦受到限制,此时隔核桃壳灸就能发挥自身优势。治疗时,首先将核桃壳(经中药汤剂浸泡后)放置于患者眼部,再在核桃核凸面外围用艾条熏灼,艾条燃烧产生的热力可以将药液加热,药力在艾灸的温热、渗透作用下经眼周皮肤吸收,从而作用于眼部;艾条的温热作用亦能对眼睛内部及眼周起到刺激作用,发挥疏通经络、宣和气血、开窍明目的功效。
中医认为,干眼症的发生与阴虚燥热致体内及眼部津液亏虚有关,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主病》言:“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中医治疗干眼症以养阴润燥为基本原则[8],故浸泡核桃壳的中药主要由枸杞子、菊花、生地黄、麦冬等药物组成。白雪等[9]对2008—2018年中国知网收录的149首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发现菊花、麦冬、枸杞子等滋阴药的使用频率较高。智亚伟等[6]对2000年后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27个养阴滋目经验方进行分析,发现涉及中药78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是菊花、枸杞子、熟地黄、麦冬。文瑾等[10]对75首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经验方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古今医家治疗干眼症常用枸杞子、熟地黄、麦冬、菊花、甘草等药。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菊花、枸杞子、熟地黄、麦冬是治疗干眼症的主要中药。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本草经疏》称枸杞子是治疗“肝肾之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菊花辛散苦泄,微寒清热,既可疏散肺肝二经风热,又长于清肝明目,为治疗目病之要药。熟地黄甘、温、润,入肝、肾,有补肾益精、滋阴养血之效。麦冬味甘柔润,性偏苦寒,长于养阴润肺、清热生津。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润燥明目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类胡萝卜素等活性成分,能保护视功能[11];菊花具有抗炎、抗菌、治疗目疾等作用[12];熟地黄有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3];麦冬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14]。王慧敏等[15]认为,干眼症患者眼部经络阻滞,精血津液不能上注于目,目失濡养,故在调整脏腑基础上应疏通眼部经络。艾草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活血止痛功效,艾灸的温热作用可刺激眼周穴位,从而激发经气活动,调整紊乱的生理功能,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核桃壳有补肾之效,且含有丰富的钙、铁、磷等微量元素及胡萝卜素[16]。由此可见,隔核桃壳灸可发挥艾灸及中药熏蒸的双重作用。吕燕等[17]将96 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观察组接受隔核桃壳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周,治疗5周后观察组各项眼部自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泪液分泌量多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许娣容等[18]将100 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人工泪液及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核桃壳灸。治疗后,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多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隔核桃壳灸治疗干眼症疗效较为确切,可以改善患者泪液分泌功能,促进泪腺分泌泪液,使角结膜保持湿润,有效缓解干眼症。
3 隔核桃壳灸的治疗方法
3.1 药液制备 选取适宜的中药处方制备浸泡核桃壳的药液,待中药煮沸后,将核桃壳浸泡至药液中4h以上。
3.2 施灸方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闭眼,将浸湿的核桃壳扣到眼睛上,凸面朝上,带上眼镜框灸具,并在眼镜框外圆柱网桶支架里放置艾条,长约4cm,点燃艾条并调节放置艾条的网格支架距眼睛的距离,以患者自觉眼部微热为度。艾灸后以眼周皮肤潮红、微热,眼睛自感湿润为佳。治疗时间以艾条完全燃烧为准,通常在30min以上。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
3.3 注意事项 ①治疗时应先点燃艾条,确保艾条无明火后,再给患者佩戴眼镜框灸具。②用作施灸的核桃壳必须用药液浸泡湿润。③浸泡核桃壳的药液可在辨证论治后进行加减组方,煎沸后的药液也可内服。④治疗疗程可根据患者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进行调整,也可作为预防保健使用。
4 病案举隅
患者,男,47岁,2021年12月22日于天水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患者自诉半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有干涩感、异物感、酸胀、畏光,伴双眼眼周微痒不适,症状每于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后加重,遂自行使用珍珠明目滴眼液等药物滴眼,使用后干涩症状可短暂缓解,但其余症状并无缓解,且干涩症状仍反复出现。经眼科常规检查后排除其他眼科疾病。刻下症:双眼视物昏朦,干涩不爽,目燥乏泽,羞明畏光,白睛隐隐淡红,酸胀不耐久视,久视后则诸症加重,少寐,舌红,苔薄,脉细数。SIT:双眼均为4mm/5min。西医诊断:干眼症。中医诊断:白涩病,证属肝肾阴虚。予隔核桃壳灸治疗。浸泡核桃壳的中药药液处方:枸杞子10g,菊花10g,熟地黄10g,麦冬20g,当归10g,北柴胡10g,酒黄芩10g,炙甘草6g。隔核桃壳灸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首次治疗后,患者自述眼睑周围温热、眼睛湿润舒适。治疗3日后,患者干眼症状便明显缓解。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消失。
按语:本案患者视物昏朦,目内有干涩异物感,酸胀不适,SIT<5 mm,且经眼科常规检查后无异常,故属干眼症范畴。肝肾亏虚,目失所养,故目内干涩不爽;阴虚火扰、眼部气血经络阻滞,不能上注于目,故目燥乏泽、视物昏朦,使眼部干涩难耐;久视伤血,故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后症状加重;舌红、苔薄、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四诊合参,本案患者证属肝肾阴虚。针对干眼症的病因病机特点,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故中药处方选用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麦冬以养肝明目、养阴生津,配伍当归养血和营,使目得血荣,柴胡可引药入肝经,使药达病所,酒黄芩主治上焦热证,炙甘草调和诸药,使药力更持久,再用隔核桃壳灸疏通患者眼部气血经络,治法合理,收效良好。
5 小结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认为隔核桃壳灸治疗干眼症有以下特色和优势:①艾灸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中医外治技术,但眼部皮肤娇嫩,易烫伤,且眼睛属于特殊部位,并不适宜直接施灸;核桃壳与眼睛外形相似,隔着湿润的核桃壳进行艾灸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患者被烫伤,也能减少艾烟直熏眼睛。②隔核桃壳灸具有中药熏蒸作用,可刺激眼周穴位,激发气血流动,也可将药液缓慢渗透至眼部周围,促使泪腺分泌泪液,使角结膜保持湿润,从而缓解干眼症状。③用核桃壳罩住眼部有助于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及药物吸收。④眼周分布着睛明、攒竹、四白、瞳子髎等穴位,隔核桃壳灸可以对以上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作用,促使泪腺分泌泪液。⑤隔核桃壳灸的治疗过程创伤少、痛苦少,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易被患者接受。目前,隔核桃壳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表明该疗法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今后需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便推广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