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240 例心电图异常分析
2023-08-13吕虹蔡兆斌曾林玉杜萍
吕虹 蔡兆斌 曾林玉 杜萍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体后最终导致多系统器官进行性功能紊乱的综合征,病毒主要侵犯人体CD4+T 细胞,破坏机体免疫功能,因其致死率高,且无法根治,医疗资源消耗巨大,加之防控形势严峻,目前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传染病[1-2]。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生前无明显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但死后尸检病理学显示其50%有心脏异常,心脏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生前临床诊断[3]。心电图检查能发现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心脏损害的客观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并分析其特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9 年8 月至2021 年9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240 例,其中男222 例,女18 例;年龄18~60(35.0±10.2)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根据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确诊[4]。排除标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炎、肾炎、梅毒、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21年(科)伦理第20 号],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心电图检查 采用美国GE Cardiosoft 同步12 导联心电图机,采集患者平卧位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由心电图医师参照《2009 年国际心电图标准和诊断指南》[5]对心电图各项结果作出诊断。分析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ST-T 改变、左心房/左心室肥大、右心房/右心室肥大、QT 间期延长及其他心电图异常(如QRS 波群低电压,胸导联r 波递增不良,短PR间期及预激综合征等)。
1.2.2 CD4+T 细胞检测 采集患者入院后第2 天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保存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试管中,加入CD3/CD4/CD45 流式抗体(规格:50 Test,批号:340402,美国BD 公司),溶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 细胞(型号:FC500,美国BD 公司)。根据CD4+T 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两组,CD4+T 细胞计数≥250 个/μL 为正常组,CD4+T 细胞计数<250 个/μL为异常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组127 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0.2%,异常组113 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6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快速性心律失常及左心房/左心室肥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缓慢性心律失常、ST-T 改变、右心房/右心室肥大、QT 间期延长及其他心电图改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临床的应用使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6]。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心脏受累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报道,约28%~73%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易出现心血管系统损害[7]。本研究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为52.5%,快速性心律失常为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其次为ST-T 改变、缓慢性心律失常、左心房/左心室肥大、其他心电图异常、QT 间期延长及右心房/右心室肥大。
有文献报道,当CD4+T 细胞计数<100 个/μL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8]。CD4+T 细胞计数降低时,机体无法抵抗病原体的侵犯,此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机会感染的好发部位[9]。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出现发热、咳嗽、胸闷、气急,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ST-T 改变及右心房/右心室肥大。同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炎症渗出及长期处于消耗状态下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均可导致胸腔、腹腔以及心包积液,心电图可表现为低电压。而高强度HAART 治疗可引起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这些因素均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0]。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直接或间接损害心脏继而出现艾滋病相关性心肌炎、心包炎、扩张性心肌病等,因此心电图可表现为损伤性和缺血性ST-T 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及r 波递增不良等[1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因炎症及肿瘤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处于消耗状态,易引起消瘦、胸壁变薄,心电图亦可表现为左心室高电压;同时患者易出现腹泻症状,可能与机会性感染、肿瘤及药物等因素累及消化系统有关[12]。研究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约有50%会罹患腹泻,这一概率在不发达国家则更高[13]。腹泻易使其出现电解质紊乱,常常会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在异常心肌组织中,电解质紊乱是产生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如低钙、低钾血症可引起QT 间期延长、ST-T 改变、U 波增高和TU 融合等[14]。
CD4+T 细胞是艾滋病病毒作用的靶细胞,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特异性侵犯CD4+T 细胞并使其进行性减少导致机体免疫稳态破坏,CD4+T 细胞<200 个/μL 是疾病进展到艾滋病期的标志。CD4+T细胞计数越低,预示着免疫水平越低,发生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概率越高,心脏损害的发生率亦更高[15]。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心电图是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心脏损害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CD4+T细胞计数<250 个/μL 时更应关注其心脏损害,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