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经济对提升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2023-08-13付丽华
付丽华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在全球范围内,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技术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既要靠自身的创新和积累,还要靠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由于技术封锁策略在发达国家的推行和技术引进的适用性问题,使得技术引进的门槛不断升高。因此,技术外溢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从技术层面上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对贸易和资本流动对提高地区技术水平的潜在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扩大这种效应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有效方法。最后,本文对某地区对外开放门户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开放经济是宏观经济理论框架下的一種经济形态,即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通,并根据市场规则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开放型经济是指以外向型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它是以外向型经济为基础和依托,以非封闭和流动性为特征,具有内外双重含义。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世界经济形势的剧变,世界经济运行体系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当前,中国的开放型经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转型和提升,必须对开放型经济进行新的认识。
一、技术和创新在开放型经济中的作用
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贸易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是横向调节,技术外生假设导致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新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在开放经济的框架内的作用又被提上了日程。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贸易对技术和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贸易会改变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要素的结构,进而导致生产技术的变革(表现在产品功能上)。Jones以 AK为例,用一个简单的AK模型来研究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贸易效率的提高是决定劳动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劳动要素的分配平衡和效率,进而决定了劳动力要素的增加对生产力的贡献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通过分工的专业化、高生产率的部门专业化以及规模经济的作用,在经济开放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生产要素积累的重要产物,从而使经济发展更趋均衡。
(二)通过提高贸易效率,可以使各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发生变化,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Grossman通过对开放经济中的创新产出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在贸易条件下,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行业的产品的相对价值(相对收入)的变动,促使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国际贸易、经济规模、贸易政策等因素决定了长期创新动力、技术模仿效率和经济发展的终极速率。在技术水平较低的地区,采用贸易激励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技术模仿的效率和创新动力。某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落后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技术先进国家的技术创新,而且技术落后国家也会模仿这种技术。因此,技术落后国家的技术转让是必然的。
(三)技术进步是通过内部的贸易而获得的,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劳动分工内部的演变,这种内部的专门分工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劳动分工、人力资本专业化、报酬递增、技术创新等因素的累积,最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随着贸易效率提高,劳动力的分工也在发生变化,从而使个体的专业化程度、贸易依存度以及生产率提高,促使市场容量扩大,为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技术创新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这三个视角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对后发国家和区域如何利用贸易推动创新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政策意义。第一种和第三种看法更偏向于技术创新的贸易;由于贸易对当地要素的输入和分工系统的作用,使技术创新的本土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第二个观点则更多地关注贸易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作用,以及技术本土化的作用。
二、技术和创新在开放型经济中的基础和方法
发展开放经济,促进贸易和资金的流通,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成不变,因为这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科技和创新能力。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技术外溢的影响因素很多,有的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些因素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本文将其归纳为四大类。
(一)开放经济外溢效应与国内科研投资的匹配关系
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直接影响到本地企业对贸易和投资的消化吸收,相对于国内的研究和技术的直接吸收,将会形成“双重效应”,这是一种研究的投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各国对研发投资的重视程度越高,其学习模仿效果越强,成功概率也就越高。因此,由地方企业投资研发来缩小因开放经济而引进的技术水准与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准的差异,可以更好地促进科技的复制和再创新,进而提升科技创新的效能。
(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通过对OECD各国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要想让东道国完全消化和吸收贸易和资本所提供的技术,就必须跨越一定的门槛。人力资本可以促进东道国的生产要素积累,使其与贸易和资本所产生的高科技产品相匹配,从而减少东道国仿效和使用新技术的成本,加快实现更好的均衡发展。
(三)开放经济发展中行业和企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匹配度
实证结果显示,不同产业外资企业的生产率与资本外溢效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而积极的外溢作用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交通运输、化工等高资本、高技术投入行业,其技术水平受到开放程度的影响更为明显,而食品、饮料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则没有技术外溢的现象。卡斯特拉尼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的实证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贸易产品和 FDI的结构特点与当地企业(或行业)的结构特点愈相近,则技术外溢的实证研究成果愈明显。相反,这种外溢作用并不明显,甚至有挤压作用。
(四)体制环境要素
中国企业技术吸收的机制是影响技术吸收的重要因素,其中金融发展、产业联合、产权保护等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直接影响着技术模仿与创新的效果。这是因为,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能够大幅度地减少交易费用,并且可以增加技术模仿和创新在技术上的叠加和放大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
三、区域发展的展望
本文结合我国近几年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促进区域发展和建设北方开放门户的实践出发,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启示:一是通过资本、贸易等方式,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和研究水平,以提高技术进步的效率;二是要注重人才储备,注重技术人才素质的提升,使开放经济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三是要注重与当地的资源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特征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各因素的最优配比,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快速发展;四是要着力提高政府的服务功能,不断地进行改革,健全开放的政策制度,运用金融创新、行政体制改革和涉外经济改革等措施,消除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
四、政策建议
(一)我国科技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要根据自身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建立科学的基础设施发展模型。东部各省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中部区域是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心,但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科技投资,加快消化、吸收、创新科技等方面的知识,防止资本的过分深化,阻碍技术进步。西部要加强对现有科技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既要加强对科技基础设施的投资,又要加强对现有科技基础设施的利用,使其在研究开发中的绩效达到最大。
(二)西方發达国家的创新实践证明,以开放的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模式,形成了一个以开放为基础的技术创新网络系统。依托“两角一湾”的区位优势,通过建立科技基础设施的创新网络,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优势,引领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在构建具有区域差异性的区域创新网络的过程中,要突破行政限制,利用“涓滴效应”和多项技术“跨界施肥”,将高技术创新和高潜力的新型科技创新圈扩展到相对较弱的区域,并加强相邻省份的连接和交流。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保证基础投资的前提下,注重知识、网络等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开放的信息技术网络创新系统,促进国家创新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结 语
总之,就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我国的技术水平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鉴于我国在诸多转轨国家中,产业结构最为完整、区域特征最为丰富、区域差异巨大等特征,应当从理论上对其进行深入的阐释,并从理论上发掘新的理论;二是在研究视角上,打破宏观的理论框架,深入微观的创新层次,如区域、行业、企业等;三是对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即开放经济对地方创新的推动作用;四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一套有利于区域创新的开放经济政策体系,为我国的发展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