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23-08-13

今天 2023年11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祖国

李 多

(通渭县平襄初级中学 甘肃 通渭 743300)

引言

在每个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渗透是十分必要的[1]。爱国主义的渗透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才能够激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品质,将不能以完备的情绪去面对今后的各项学习任务。在现在初中的大部分学生中,很少有学生能够明白爱国主义教育的真正内涵,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不够强烈。同时,学科中的爱国主义渗透,并不像思想政治学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那么直接,每个学科教师要从教材入手,从教材中挖掘出渗透爱国主义的元素,这样才能在学习地理学科的基础上很不机械且自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的年龄段是一个花的年纪,是学生时代的黄金时期,地理教师要抓好初中学生的这一关键期,要以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为先,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重,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线,积极构建一个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而在当下的地理课堂上,很多教师都还是受讲授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思考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也没能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导致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效率总是难以提升。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要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进而促进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同时,教师不能盲目的施教地理学科,而是要以完备的知识体系来引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时,要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爱国素材,还要与师生所处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达到情从实际中来,情从自己的内心中产生的教育目的。

1.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爱国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化

地理教师在进行爱国教育时,时常只是通过简单的“我们要爱国”、“学习也是爱国”等简单的语言来渗透,没有利用更有效、丰富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单一,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感到乏味和排斥,无法真正让学生接收到爱国的正确“信号”,学生无法受到全面的爱国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完整健康的心理构建与发育,也会让学生的爱国意识走向模糊。教师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察觉如果不及时,将无法及时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意识,导致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世界观和价值观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引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将失去其教育意义。

1.2 教师对学生的爱国情愫了解不深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每个个体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生长环境、教育氛围和智力基础等多方面的不同,教师如果没有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交流,没有仔细观察学生的能力发展趋势与心理健康水平,便很难给予学生科学、合理且正确地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对学生爱国情愫的了解不深和不够全面,不仅影响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也使得学校无法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质性,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会影响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性格、行为和习惯等多方面良好品格的形成。教师缺乏对学生爱国意识和情愫的关注和观察,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爱国引导,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依赖度不高,换言之,教师也无法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感受到学生的异常心理变化,这将导致学生的不良心理发展态势和态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这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和稳步的发展。

1.3 家长对不够注重爱国教育

家庭作为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对中小学生的爱国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当其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采用不恰当的方式进行解决,造成事与愿违的情况。加之大多数初中学生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课本的浏览学习,对课本中所蕴含的爱国教育策略也没有进行探究,使得家长在与孩子的生活中很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1 祖国地大物博,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和地理学科是分不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延伸可以促进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气候特征、地形特点、工业分布、农业发展等都具有独特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探析“地”形成的原因、影响“地”的因素、分析“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这样的施教理念,就能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就拿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来看,排列方式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之处。在地理学科的授课中,无论是哪个知识点的传授,都可以将爱国主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明白我国地形的分布优势,说明我国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使学生从小在脑海里形成“祖国美好山河我造”良好夙愿。比如:在讲解《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让学习观察祖国的具体位置:我国处于哪个半球,纬度位置跨越哪大洲;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因“地”的因素而带来的影响。又如对于地震事故的发生,很多学生对祖国发生的特大地震——“5·12”地震并不是十分理解,但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学生会很能很快熟知我国地震带的分布状况,对本节课的学习就会出现新的认识和思考。同时,亚洲的地形特征比较复杂,地势的起伏是很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解——说出亚洲的地形特点,指出亚洲在整个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又与祖国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标注出亚洲的纬度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讲一讲中国在亚洲中的地理位置情况,并说一说地形特点,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亚洲地形特点的理解,更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国的版图是一个类似于雄鸡的图形,就像一只昂首的公鸡屹立于世界之林。我国的人口位于世界首位,有着56个民族居住,每个民族都团结一心,都向着祖国的发展方向而行。我国是世界上领土众多的国家之一,其气候特征也比较明显。中国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的特色,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昆明四季如春,富有鱼米之乡的常见三角洲地区,给居住的人群带来了祥和气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清祖国的人口、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给经济、政治、人文等带来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出现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爱国主义思想就会不由自主的产生。譬如引导学生分析祖国的地形分布特点,领略祖国之强大,国家之复兴的情境。爱国主义的教育过程是生动的和富有力量的,学生能从爱国主义教育中能够学会的东西更多[3],对学生自身的成长也是一种启迪和帮助,对教师今后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2.2 今昔相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

学科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不能忽视。我国的发展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是从一穷二白中找寻发展的道路,逐步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国利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成就了现有的新时代发展,要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国在1962 年受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事发突然,很多居住人群都没有相对应的解决措施。随后,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和研究,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优势,进而改善了国家当时的发展状况。教师在教授地理课程中,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进行:新时代和旧时期相比较,居住人群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耕地面积变得越来越规整,国家对一些农村居住地人群的福利逐步提高。又如,我国黄土高原存在的问题是巨大的,影响着祖国的快速发展和美好山河的建设。首先,黄土高原的土质是具有特殊性的,其土质疏松,当地自然灾害多发。尤其是在夏季,暴雨就会把黄土冲破,再加上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环境的不重视,造成植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其次,由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经济发展的缓慢,人们不能精准地对黄土高原的每一个区域进行治理,只是利用家庭承包责任制度来明确小范围的治理任务,其环境改变程度不是太理想。近些年来,国家在看解到黄土高原对气候、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加强当地居住人群的保护意识,只有居住人群有了一定的保护意识,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才能得以继续下去,那么黄土高原的环境就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改变。学生在这些事例的比对中,能够感到祖国美好山河的建设是不容易的,心中的爱国之情能够很快被激发,同时还能使学生领悟到祖国发展的快速,对我国大好河山便产生了喜爱之情和建设之情。还能充分证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下,中国各个地区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促进了我国各地的快速发展[4]。

2.3 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学科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能够牵扯到多个学科的知识。譬如,教师在介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时,可以引用一些诗词名句,这样的授课形式会显得更生动且具有丰富性,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参与地理活动的主动程度会更高。比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描绘的祖国山河景象是富有生命力的,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喜爱和赞颂之情;又如在学习广西的地形特征时,可以引入袁枚的《独秀峰》。诗词诗句的引入,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当下大部分地理学科的授课方式都是以讲授和练习为主,不能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一旦添入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激情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引领学生对各科知识产生学习激情。

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不能只在于介绍基础知识,还要加强学生对热点内容的探析。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都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又由于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热点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地理学科的成绩总是提而不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热点问题的重要性,要从热点中找寻和地理知识相关的内容。比如:我国这几年用水的总体量是增多的,教师可以围绕用水这一课题进行探究,为什么祖国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什么要开展节约用水的活动,为什么要实施“引洮工程”,还可以引领学生探析饮用水不断减少的原因,开启学生对祖国深入认识的阀门,不断从“理”的层次明白节约用水的原因,故而增进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又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生一起分享祖国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一方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每一名自然人的健康,一方面没有忽视祖国的经济建设,用自己的担当精神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用这些热点信息,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能被激起,使学生产生为祖国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并立志为祖国今后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5]。

2.4 充分利用人文特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的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其蕴含的哲理、精神是无比丰富的,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是值得学习的。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极容易忽视祖国文明的渗透,并且认为祖国文明的内容不重要。其实,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祖国文明的内容和精神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此,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可以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探寻与课堂内容相接近的祖国文明,这样就会让学生形成特定的记忆感。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奇迹,如两河文明、八达岭长城、圆明园等。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要确立好继承祖国文明的目标,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继承和传承意识。随着时间和岁月的流逝,很多人类的文明都开始出现消失的影子,也不乏人类对千年文明破坏的事件发生。如果我们现代青年没有树立好保护和防护的意识,那么祖国文明的发展就会出现倒退或停滞不前的现象。这些历史文明或古迹都是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宝藏,学生一定要从小理解和懂得文明的意义。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祖国或世界文明的渗透,使现代青年学子充分理解产生这些文明的背景、意义和对中国和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之情[6]。

2.5 利用乡土地理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乡土地理在教材中占据着“半壁江山”,教师不能忽视乡土地理的重要性。首先,乡土是一个学生生长的地方,很多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地理不是太了解。教师要通过乡土地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乡土文化知识及成因,唤醒学生对自己所生所长的一草一木的感情,激发出学生对自己家长的友好情感。比如:在新时代社会里,黄土高原的山地变成了平地,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实现了机械化,种植业养植业腾飞,泥土路变成了硬化路……自身家乡的总体变化多大呀。虽然有些比较偏僻的农村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纵观祖国近些的发展,这些比较落后的地方也一定会旧貌变新颜。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建设美好家乡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远大目标。这样,就将学生的情感教育上升于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过程[7],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能够有着精确的导向。

由于每个学生一睁开眼首先接触到的是自己的家乡,在地理学科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明白更多关于家乡的知识。同时,地理学科的学习依据实践活动来进行才更有效,如果教师光想凭着地理知识的机械记忆来提高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那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地理知识的复杂性,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及特征开展更多关于乡土地理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初中是一个富有生机的年龄段,又是一个打开探索阀门的最佳时间,教师要抓好这一年龄的发展状况,不能忽视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成长。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调查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到气象站去了解本地的气候发展情况、到地震部门了解当地发生的地震情况,还可以到统计部门进行人口发展变化的调查等等,通过引领学生参与这些调查活动,学生一方面能够真正了解并掌握一些地理数据,还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在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冷静的思维意识和处理特殊事例的能力,切忌不能急于求成。

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节地理课的教学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激发出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各个学科中的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祖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