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23-08-13马文会

今天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变式例题思维能力

马文会

(庆阳市宁县和盛初级中学 甘肃 庆阳 745201)

伴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彻底突破了传统教学目标的限制,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形成情况,旨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思维作为学生日后学习、工作必备的一种能力,俨然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是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全新的教学要求,以“数学思维”为导向,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引领学生在问题探究中、问题分析中、问题解答中,激活数学思维,并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1.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价值和影响因素分析

1.1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价值

一方面,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增添助力。教师并不是知识的“搬运工”,并非是将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掌握学习的技能,具备学习的思维等。面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仅限于“学会知识、解出答案”,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势必为“死知识”,一旦题目类型稍有改变,学生就无从下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可在学习中触摸数学知识点的本质,真正理解数学的内涵,还能在学习中通过思维活动,实现其迁移、转化、拓展等,进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知识,还是思维和能力等,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另一方面,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增添动力。课堂教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提出,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唯有彻底跳出“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基于初中生当前的思维认知发展情况,结合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在夯实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灵活开展各种教学方式,旨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1]。

1.2 初中数学思维目标落实的阻碍因素

新形势下,唯有明确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还存在哪些阻碍思维目标的因素,对其形成清晰地认知,才能在日后教学中有效规避。首先,滞后的教学观念。当前,虽然在数学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其解读不够全面、深刻,致使其依然束缚在传统教学理念中,不仅忽视了思维目标的设定,甚至在教学中频频出现“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的现象;其次,单一的教学模式。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学习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唯有以“知识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到知识探究中,才能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以“讲知识、做题训练”作为主要特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教师的灌输中,形成极强的依赖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最后,忽视了学生的思考。数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思考。而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常常受到“有限课时与繁重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导致其不得不选择灌输的方式,直接将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并未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一同参与到数学知识奥秘的探究中。尤其是针对数学定理、公式来说,其推理过程恰恰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并且在核心素养中也对其教学提出了要求。但教师依然是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之后便进入到题海训练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分析的空间和机会,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出现了“思维缺席”的现象。

2.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2.1 基于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可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鉴于此,为了实现既定的思维培养目标,必须要改变直接呈现的模式,而是指向思维教学目标,科学设计问题情境,借助问题的引领,带领学生在探究和思考中,逐渐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借助问题情境这一模式进行了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角形尤为常见,大家思考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什么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先借助生活化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逐渐进入到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接着,教师又为学生展示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用力拉动他们,会发现什么?我的讲台桌有点摇晃,谁有最简单的方法帮我固定一下?如此一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不能再等待教师灌输了,必须要主动思考,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使其在问题的引领中,经历了大量的思考活动,并在思考中形成解决方案。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也随之发展起来[2]。

2.2 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训练数学思维

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信息技术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针对抽象数学概念的讲解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下,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在带领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探究时,就借助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一个光点,然后一光点作为起点,向任意一个方向放射出一条线,这条线没有终点,可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无限延伸。如此,学生即可在形象地感知中,真正理解“射线”的概念。之后,就引导学生结合大屏幕上的反馈,对射线的性质进行总结?接着,再次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在大屏幕上出现了另一个光点,这个点恰恰落在了这条射线上,此时在两个光点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线段,并指导学生对线段的特点、性质进行总结;最后,又以射线为基点,在其端点处向反方向延伸,则成为一条直线。如此,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地呈现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促使其在多感官参与、思考力中,锻炼了自身的数学思维,并在头脑中迅速构建起数学模型,高效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3]。

2.3 基于例题变式训练,强化数学思维

变式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训练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变式训练立足于数学问题的实质,通过改变题目的形式、条件等,借助“一题多变”的手段,促使学生在例题的“千变万化”中,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点,并促进其迁移和应用,并强化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例题教学时,切忌局限于单纯的例题中,而是根据例题内容进行变式,使得学生在以例题为中心的变式训练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追赶小明”的相遇问题教学中,先给学生提供了一道例题:A、B 两地相距280km,甲、乙两人同时从A、B 两地出发,两人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是6km/h,乙的速度为8km/h。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个人可以相遇?在这一典型的相遇问题教学中,就先带领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的模式,画出线段图,将图形中的数学语言进行转化,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一过程旨在增强学生思维灵活性;之后,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分析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待到问题完成之后,又对其开展了变式训练,将其变形为:A、B 两地相距280km,甲、乙两人同时从A、B 两地出发,两人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是6km/h,乙的速度为8km/h。问:经过多少时间之间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4km?这一问题难度系数有所增加,并融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使得学生在继续探索中,促进了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高效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2.4 理论联系实践,深化数学思维

真正的教育不是只知学而不知道应用,掌握教材上的知识,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还可在实际问题应用中,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相似三角形”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借助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学校中,给学生准备了一把只有1m 的直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旗杆的长度进行测量?”接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价值,借助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相关知识点建立等量关系式,并快速解决这一问题。如此,不仅实现了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落实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确定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这不仅仅是数学学科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唯有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并灵活开展课堂教学,借助问题情境、多媒体信息技术、变式训练、理论联系实践等途径,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课堂中,通过探究、思考等,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变式例题思维能力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培养思维能力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